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通过围城中女性人物分析围城这一意象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对爱情的恐惧虽没有公开表露,骨子里对它的畏惧着实不亚于战争和传染病,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死亡一样可畏。

人们在公开场合却沤歌爱情,以溢美之辞赞美它,而对爱情的表现——两性关系却噤若寒蝉。这就如以镶花边的台布遮掩粗糙劣陋的钢琴脚,一如出卖肉体的荡妇化装成修女。

知识阶层一面悲叹性自由,一面推崇它。这种现象在八十年代末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学生在挥着“三M”的书籍(即马克思。毛泽东、马库斯)的同时,一边还阅读着威廉的著作《性革命》:最根本的问题是必须认识到,性生活不是私事。我并非说某些政府部门或组织可以干预夫妇的性生活,我认为一个人不能将性欲视为可以任意妄为之事,它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既然大家只敢谈爱情而不敢谈性问题,我就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报刊,书籍等在谈到性关系时,多从医学角度着眼,爱情却是小说家使用的辞句。表面看来,我们的社会是多么严肃、理智啊!事实上爱情远不是如此冷静、理智的,它是狂热的感情。

人们认为这样做,性问题就不再成其为颠覆社会的因素,国家就更能控制,百姓就能监督。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是迫害爱情的,也是好心办了坏事,鼓吹性爱,把爱情视为纯性爱。性自由造成怎样的后果,没有一个审查社会风化的人敢于指出,把爱情与性关系割裂开来,只能使爱情的内容空洞、摧毁它。人们需要满足性欲但却羞于公开宣扬,这样就产生了反常现象:有人海淫,有人爱读黄色刊物。

伍德·埃伦在他的《性知识大全》一书中有一节“夫妇的不安之‘夜’”。这是有关性知识教育的袖珍本,作用就与烹调书籍相差无几,书中提到满足性欲的结果就是……衰弱、憔悴。现代的男性无所谓爱情,他吻女人并非出于爱。

他们如色情龟影中的毛角那样,为了摆脱单调的生活,他已不再考虑庸俗与否了。男人不追求爱情,他们只要取乐。

惯于猎色者和淫棍有一套不成文的理论:“如果你不与我睡觉,你就不是解放的女性!”所谓的解放就是义务地与男性睡觉,肉体关系的“开放”。女人似乎天生就该如此。我们与我们的前辈有多大的区别?她们终日想的是盐米酱醋,而陪男人睡觉也是现代家庭妇女的义务。

有人会说,你说哪里话呀,简直一团漆黑啦。不错,我说的事情是黑暗的那一面。不过,从来没有人指出这一点。

只要我们看看当今报刊和杂志刊登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多年来,我们是怎样从追求爱情发展到了恐惧爱情、拒绝爱情的。不管是男是女,他们都承认害怕爱情,害怕得不敢接受爱情。

叶公好龙,由于害怕而拒绝爱情的人对追求她(或他)瞅说:“我不爱你”,其实他们的真正意思是:“我怕爱你”,“我想爱你,只是……”,“因为你太强了,你……”,他们怕负家庭责任,怕受累,只不过他们不公开声明罢了。

人们都有这种看法,妇女对爱情的态度执著、含蓄、深沉,男人却热烈而易变。伊夫林·萨勒络特写的《女性的表现》一书论证了生物的这类区别。男人是好色者,女人是牺牲品,为了追求女人,男人甜言蜜语,人类与自然界的雄性动物一样,以炫耀自己取悦异性。

女大学生爱读爱情小说,男性喜看色情杂志,大家都是私下里阅读的。许多女性认为,公开看爱情小说与她们接受的教育,与她们的社会地位不相称,她们只能偷偷地背着人看。

男人与女人在罗曼蒂克方面是否有很大区别,是不是女人看重感情而男人则不需要感情,仅要肉欲。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么害怕爱情的应当是男人,而女人则应担心得不到爱情了。可是,女性从她们个人的经验中得知,“别离开我”不只是女人的悲叹……男人们也明白,“我不爱你”不只是男人才说的话。

我询问过一个唐璜式的男人,为什么他的感情变幻无常,他说:“我越是喜欢一个女孩子,和她相对时我的举止越笨拙。我不愿意堕入情网。我怕……我怕的是当我需要爱情时,她会拒绝我。”这是一种需要柔情而引起的恐惧,爱情与食粮一般重要。今天在西方,男人似乎摆脱了从前那种对感情的饥饿感。

一位腼腆的男人说:“如果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我总是宁可追求那个我不怎么爱的,我担心我最爱的那个姑娘会拒绝我,让我失望……,我怕她抛弃我,怕她对我的爱不如我对她的爱深……,如果我没堕入情网,我就不会不能自拔……”怕被人“吃掉”,一个女大学生说:“我把爱情关系视作人吃人的关系。人不是被别人吃掉,就是吃掉别人。爱情会使我局促不安,手脚无措,我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没有了主张,受他的摆布……我不但替自己担心,也替他担心:因为不是他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他……”w说:“我害怕爱情的热度会降低。初恋时,我欢乐、雀跃、惊喜……,然后是苦苦地追求,费尽心思……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忧心忡忡……我就如病了一样。猝不及防地掉进陷阱,滋味总是不好受。”对于w来说,爱情关系是慢性的窒息,可导致其情感走向灭亡。“

王芳说:“我害怕爱上一个人,因为我缺乏自信,我不相信我可爱……我从未见过我父亲,我因此而自卑,我想过,如果他不把我当女儿看待,那是因为我不值得疼爱。由于天性自怯,我总是追求那些有缺陷的男人:已婚的、性格孤痹的、性萎靡的,搞同性恋的……,我通过他们来衡量自己的魅力:如果这些不热衷于追求女性的男人也有点喜欢我,那就说明我还有点魅力。可是和这些人来往简直就像人地狱。因此,我宁可不闹恋爱,免得受罪。”

小伙子昌伦认为女大学生分两类,一类长相漂亮但智力不高,这种女人可以一起睡觉,另一类长相丑陋但天资聪颖,这类女人该用来交谈。有一天他勾搭上了一个他原以为很蠢的女大学生,谁知这位初见时腼腆的女郎却口若悬河,性格活跃,满肚子学问,他惊讶极了。当他们之间将产生爱情时,他却中断了他们的关系,从此,他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小李的情况也一样。他与他不爱的女大学生胡来,却不敢追求他爱的女生,有一回他爱的女生爱上了他,他却手足无措,没了主张,以致她不得不离开他。这下子,他倒觉得轻松了,他又想念她了……,分开了反倒觉得自然,但他又感到孤独难熬。

张平爱上了莲莲,他们俩同居。他对她不忠实,但不敢让她知道,因为她生性好妒。后来莲莲在他的办公桌下纸篓里发现了他和别人的情书。她一气之下走了。

敏出生时,父母很失望,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儿子。她很担心父母会遗弃她,因此很听话、懂事,在学校念书也名列前茅。她怕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因而严于律己讨父母的欢心。她谦恭有礼,尽可能不打扰父母,久而久之她变得举止拘谨、谨小慎微、温顺、可爱。

现在她只能和她并不真正爱的男人生活,她以为生活就意味着被轻视,被冷落,没有温暖,即使在可能找得到爱情的时候,她也极力躲避它,总以为被遗弃在所难免。在没有人要遗弃她的情况下,她却主动躲避爱情,不习惯接受别人对她的体贴和温情。

男女之间会产生厌倦的感情,现在女大学生更是如此。

幸好生活中有不少东西可以排遣人与人之间的厌倦之情:电视机、收音机、香烟、车辆……。一个人在童年时何等孤独,到了青年时期,爱情生活又有那么多的风险、挫折。做一个真正的情人并不像按电钮那么简单,倒不如去赊购新车,新式彩电。

难道在成堆的什么《××指南》、《……建议》等指导青年恋爱的书籍中,就没有教人如何热烈地、真诚地追求爱情的内容吗?唉!即使专门刊登情书的杂志刊物也往往叫人失望。劝告人们要勇于自我牺牲地对待爱情的文章在哪儿?没有阴谋、圈套、没有私利的爱情在哪几?在这个浪漫主义受嘲弄的时代里,失恋的人千万不要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来,因为大家会笑话你的姿势。

大家会笑话你,但这种笑是苦笑。为什么在家都喜欢看爱情影片?因为电影里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没有阴谋诡计。

在我们不安的时代里,难道就没有一本是可以供女大学生做什么指南的书籍吗?哪怕是出于恐惧爱情的心理写出的?

罗兰·巴尔特给我们写了一本很好的书《恋人絮语》。这本书虽未全部披露人对爱情的恐惧心理,但也可以成为惧怕爱情挫折的人的现代圣经,这本书像字典那样以字母顺序排列它的目录,这些目录充满了诗意:沉溺、分离、倾慕、山盟、负心、苦恼……巴尔特在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本书必须考虑到下列情况:今天人们已不再使用情书,这些信谈到的数千种主题(谁知道?)没有人给予它支持,它不因袭人们常用的词儿,因为人们已不晓得使用这些词汇,他们贬低它,讥笑它。不但把它从爱情中分割出去,而且把它从科学知识、艺术中割裂开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