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先从这一部分的第一课、也就是课本的第九课:‘秦统一华夏’开始吧!”
用来做每一课引入语的,惯例是几个问句:“之前的视频里,我们都知道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大一统,那么秦到底是怎么样灭掉六国的?统一之后,秦又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呢?秦是怎么样去巩固这份统一的呢?"
六国贵族:。
很好,真对口了。
就算他们没有在这段时间里研究秦法秦律,那也是无比对口的。还有谁能比他们更了解秦是怎么灭六国的吗??
可能有吧,毕竟哪一国的都更了解自己国家是怎么被灭的。但这影响什么吗?反正,就算没亲眼见、那还能没听过吗?
就是吧,虽然知道,但真要让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还是有点憋屈的。
正在观看天幕的历代秦王:是啊,是怎么灭的呢?怎么灭的呢?迫不及待想看他们子孙的英勇成就了!
李晓诗:“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了,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的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的建立,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华夏一直是处于一种随时都在爆发战争的状况中的。打仗打了五百多年,不说征粮征税,哪怕只说征兵呢,也让老百姓们都对战争厌恶不已。更何况连年的战争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很希望赶快结束战乱,让大家都过上安定稳定的生活。”
此言一出,无数正在看天幕的老百姓们都忍不住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打仗本身就很让人难受了,就更别提一连打五百多年了。那岂不是祖祖辈辈好多代人都是在战争里出生,又在战争里死亡的么。这一天天下来,朝不保夕的,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所以能赶紧结束就结束吧,如果让他们和当时的老百姓们换个位置,他们估计心里想的就会变成:管他是哪个国家的,能结束战争、还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让他们安安分分种地就行。最好赶快来人把天下给统一了。
但是问题就又来了。
如果是战国后期的那种局面之下,大家都是一个时期过来的,谁的实力也不是碾压级的,都是旗鼓相当、强弱轮换的。如果在这种互相都很平衡的局面下去打,一时半会儿分不清胜负的,那又会是另一种持久的折磨了。
能不能来个有实力的大国、直接把其他六个都个搞了呢?
历史的结果是:能。
"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又经过了好几代秦王的努力和积累,实力国力上、秦远超了其他六个国家。所以,秦在这个时候,就是那个已经具备了这种结束战争条件的国家。”李晓诗看着课本,嘴里说着,"等到王位传到了秦王嬴政的手中时,除了历代秦王留下的基业,他自己本身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
李晓诗这会儿不叫嬴政哥哥、也不叫始皇哥哥,连政哥哥都不叫了。她对话里的这位“能够一统六国的秦王嬴政”语气并不怎么崇敬、也不含任何贬低、更没有任何评判的语意,而是以一种单纯地在讲述历史前辈的态度说起“秦王嬴政”——客观、尊重,而礼貌。
立场不同,看待人的角度也不同。
她只负责说事实,说课本上记载的事实,至于观众们究竟要怎么样去看待这位秦王、这位帝王,那就交由他们自己去判断了。
“嬴政即位后,他手中掌握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又向天下招募人才,委以重任、并听取各类建议,积极为统一制定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