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阎掌司来说吧!”
赵舒适可而止,微微一笑。
他很懂得尺寸,知晓转运司乃是制衡军政司的部门自然不会多嘴。
很快,阎崇信就前来,欣喜地汇报道:
“殿下,岭南商贾,江南商贾纷至沓来,上个月的商税,已然突破二十万两。”
只是,他并没有见到汉阳王的惊喜,只有淡淡的一句:“哦!”
一腔热血,浇个透心凉。
也无怪朱谊汐淡定,实在是盐税,太过于惊人,区区井盐一年就能提供四百万两。
如果再加上茶税,又能多个一百来万,而且还不需要官吏经手,比商税强多了。
不过,朱谊汐的关注点,立马转投到岭南:
“广东的红夷颇多,做起买卖也很大,军政司可以留意一番。”
“另外,澳门那里能工巧匠甚多,嗯,可以适当的延请一二,王老爷子毕竟是岁数大了。”
“遵命!”赵舒虽然不懂,但却完全记下,这是为臣之道,反正跑动的也不是他。
之后,朱谊汐又与两人商议讨论这些时期积累的政务。
比如,将襄阳府的治理模式,扩大的湖广。
而赵舒则反对:“殿下,此事须三思而后行。”
所谓的襄阳府模式,即大政府,与明朝的小政府完全相反。
特点则是,管的多,官吏多,效率高。
如,乡村上的里、甲,城池中的坊、厢,由之前的自治自选,变成衙门指定。
并且,列入编制(从九品),发放俸禄。
县衙为六房,府衙改为六科,佐贰官吏,皆纳入编制。
其他的,训导、医官、阴阳官、僧纪司之僧官,道纪司之道官等,都列入品级,发放俸禄。
这样一来,开支就暴增。
在之前,一县编制不过七八人,如今扩充至两三百人。
官吏多了,朝廷的控制力自然就强了,一级压一级,效率极高。
代价就是,行政成本增至二十倍。
“也就是说,治一府,每年须得万两?”
朱谊汐惊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