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们热烈的响应着:“好!!!”
苏元正继续说道:“为感谢大家的支持,开业第一天,本店的炒猪杂和卤味一律按八折售卖,可堂食也可打包!好了!欢迎大家进店享用!”
食客们如潮水般呼啦呼啦的涌进店里,苏渺和叶嘉音在收银台解答着大家的询问,收钱后纸条写下客人的点单,客人只需拿着单子往里走几步就可以取餐。
苏裕熟练地给客人盛粥、盛猪杂,而苏元正则专注于卤味部分,每一份美食都经过精心准备,确保口感绝佳。
取餐时,客人们需要将纸条交上来,这也能避免了有人重复取餐。
因为食物都是已经烹饪好的,所以客人们无需久等,基本进店排队两三分钟就能吃上,不多时店里就已经座无虚席了。
大家都是街坊邻居,自动拼桌而坐,一起热热闹闹的喝粥,不时赞一下这里的菜好吃,不时提几句家长里短,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八卦,整个氛围非常融洽,体验感也是很好。
苏渺特意请了对面开小卖部的老夫妻来免费喝粥吃卤味,两位老人笑着过来,一人端着一碗粥。
“谢谢你姑娘,我跟我家老头子都好久没吃到这么香糯的猪头肉了。”
“可不是嘛,这个味道真是一绝。”
两人边吃边称赞,周围的人听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老奶奶用完餐后,注意到角落里准备用来收碗的大桶,她放下手中的碗筷,转头对周围的街坊们说:
“大家伙儿!我有个提议,你们看老板他们忙得很,咱们做街坊的给他们省省事儿,吃完之后自己把碗筷放到那边桶里,这样省了他们收碗筷的时间,好让后面的人也早些吃上。”
众人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纷纷响应。
就这样,街坊们开始自觉地将用过的碗筷放在桶里,场面十分和谐,由于大家都知道要主动收拾餐具,所以用餐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喝粥不同于吃别的热食,用餐速度比较快,所以等12点15分,下课和下班大潮到时,已经送走了两波街坊,位置刚好空下。
而他们喝粥的时候有些街坊还没走,看到街坊们自己拿空碗筷去放,他们以为是这家店的规矩,也有样学样起来。
慢慢下去,这成了老客和苏记心照不宣的默契。
而后来苏渺从别的街坊口中听说了那对老夫妻的故事,他们原本有三个儿子,全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
政府给他们分了房发了抚恤金,他们用抚恤金开了这家老兵小卖部。
后来这里成了苏记食铺的总店,经营的餐品也更多了些,但唯独没有冷饮售卖。
每当客人吃着卤味和猪杂,问服务员有没有冷饮卖时,服务员都会指着对面的小卖部说:“那有!便宜,好喝。”
这一直持续到15年后老夫妻相继离世,老兵小卖部也成为了历史,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处理后事时,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把钥匙和字条。
按着字条打开床下的木箱子,里面是老夫妻多年来的积蓄和一份遗嘱。
遗嘱内容是,存折里的三万块钱,一半用作党费,一半赠与苏渺。
苏渺将给自己的那部分交给了民政局,用作解决自卫反击战老兵安置问题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