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帝国崛起安卓 > 第26部分(第2页)

第26部分(第2页)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被关了起来,十分着急,就去探监。两人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皇上远在江都,无法北返。李密的瓦岗军已逼近东都,牵制了朝廷的主要兵力,这正是争锋天下的好时机。遂在狱中定策,拟就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方案。

李渊虽也意识到图谋王业的大好机会到了,但他没有这个胆略,更不敢妄动,只能迁延时日。李世民对父亲的暧昧态度非常着急,便与刘文静设计,不惜血本,与父亲的亲信裴寂赌博,然后故意输给他大量钱财,赢得其信任后,便把起义图谋告诉了他,希望他劝说李渊,因为李渊只对他的话感兴趣。

李渊一听,吓得胆都破了,大骂李世民是家中孽子,将祸害全家。

李世民就大义凛然地直接去对他说:“如父亲能成就帝业,流血当从我始。”

恰在此时,李渊奉命与突厥作战,吃了败仗,隋炀帝怪罪李渊,派使者追究。李渊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李世民不失时机地向他献上避祸之计:谨守小节则危期不远,只有顺民心,举义兵,把握天授良机,才能转祸为福啊!

李渊被形势所逼,无奈之下,乃听从李世民的建议,先把刘文静从牢里放出来,让他帮助李世民招兵买马,暗作起义准备。可是不久,隋炀帝又派使者赦免了他兵败之罪,李渊见危险消除,就又踌躇起来。

大业十三年(617年)初,太原北部马邑(今山西朔州)鹰扬尉刘武周据郡反隋,在突厥人支持下向四方掠地,太原危急。李世民再次催促其父赶快起兵,说:“造反的人多如蚁蚨,即使###有功,但皇上猜忌心重,立功越大,处境也将越加危险。如不早建大计,祸今至矣!”

李渊这才无奈地表示同意,遂把正在河东为隋卖命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回。

太原起兵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看到李渊父子举动反常,就要上奏朝廷。刘文静设计把他们抓了起来,李渊以他们勾结突厥为名把他们处决了。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相约攻入长安后,突厥可汗得财宝美女,李渊得土地人民。

一切准备停当,大业十三年(617年)6月14日,李渊传檄各州、县,宣布举义。李渊自称大将军,李建成和李世民分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任司马,兵士则称为“义士”。统兵3万,离开晋阳,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沿途占领了西河郡、贾胡堡,兵力得到很快扩充,然后大军逼近了入关的要津霍邑(今山西霍县)。

霍邑由隋朝悍将宋老生率领3万精兵驻扎,阻挡李渊西进。留守长安的隋代王杨侑又派大将屈突通,领数万骁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形势一时危殆,加之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逢连阴雨天,唐军粮道断绝。偏巧又有谣言说突厥兵欲偷袭晋阳。李渊遇挫遂靡,想撤兵回晋阳自保。裴寂等人亦力主退兵。实际上李渊、裴寂等人是贪图安逸,只想做割据一方的地方诸侯而已,与李世民、刘文静等人提出的入关号令天下的鸿图大志不可同日而语。但李渊对裴寂的建议竟非常赞同,严令李世民领军撤退。李世民极力劝谏,晓以利害,但李渊不听。李世民急得在帐外大哭,不肯退兵。说:“我们举义以来,士气高昂,进战必克。现在一遇强敌就后退,恐为天下人耻笑。我恐怕这一退,士兵就会轰然而散,那时,强敌从后一追,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即使退回太原,想自保,可能吗?”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也劝阻其父,指出撤退的危害,李渊才勉强收回成命。

8月,久雨初晴。唐军重新部署,决定诱敌出城。便以小股部队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就倾巢出动,杀出城外。李世民见敌人上当,便以高屋建瓴之势率兵从山头直冲而下,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去,李渊的兵士却早已占了城池。宋老生走投无路,最后被唐军斩杀。

此时在关东一带,李密的瓦岗军与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关中空虚,李渊父子在取得霍邑大捷后,关中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囊中物了。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这年11月,李渊集中了20多万大军攻入长安。为了争取民心,宣布12条临时约法,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以隋代王杨侑为挂名皇帝,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号大丞相,封唐王,号令天下。大业十四年(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杀。5月,李渊逼迫杨侑禅位,自己称帝建国,国号“唐”,李渊就是唐高祖。从此,李渊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从太原起兵到霍邑之役,李渊始终是被动行事,浅谋失断,若非李世民聪明果决,识量过人,李氏的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模样。所以后世史家对李渊评价说:“不有圣子,王业殆矣!”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纵英才

唐朝建立时,唐王朝还只是据有关中和山西一部分的小朝廷,当时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像他这样称皇图帝的人遍布天下。如西北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河西走廊的李轨、山西的刘武周、河北的刘黑闼、北部的梁师都、黄河流域的王世充、南朝梁代后裔萧铣、岭南的冯盎、幽州的罗艺等,参加的人达数百万。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队伍有四支:王世充据有东都洛阳,窦建德据有河北,李密据有河南,杜伏威据有江淮。整个中国处于群雄逐鹿、天下未定的状态。所以唐高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各地的叛乱,统一全国。在高祖在位的9年里,甚至到了太宗贞观初年,唐朝的最大政治就是平叛。

但李渊素无大志,与在晋阳相比,得了长安,就认为已是奢望了,于是就安享起皇帝的尊荣来,而把统一的重担委诸次子李世民等人。与昔日昵友裴寂弈棋笑谑,宴饮作乐,再续太原时的旧欢。渐渐地,在他的周围就出现了奸佞集团,扰乱法度。

唐武德元年(618年)10月,李密的瓦岗军被洛阳王世充打败后向唐投降,李渊派使者安抚,而使者竟向李密及其部将大肆索贿,虐待降唐将士,结果李密降而复叛。李渊不以为事,不听劝谏,照旧玩乐。胡人安叱奴舞跳得好,他一时高兴,竟授与散骑侍郎之职。礼部尚书李纲劝谏说:今举义之功臣尚无遍赏,高才硕学者犹遗留草泽,而先提拔舞奴,何为后世则?况且古代乐工从不与士人同列,只有一些亡国之君才授给乐工要职……李渊不待他说完,怒道:“我业已授之,不可追也。”后世史家因此评价说:“开国之君,发号施令,都会被后世效法。滥施刑赏,就会成为乱因。如此大事,岂以‘业已授之’塞责?”

武德二年(619年),李渊已看出次子李世民才干卓越,手下兵精将强,便心生疑忌,有意压制李世民。如首义元勋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心腹首谋,又身居宰相之位。李渊借由刘文静对裴度的几句牢骚话为由,于当年10月,下诏将刘文静兄弟双双杀害,家产籍没。实际上刘文静罪不当诛,李渊之所以决意要诛杀刘文静,就含有压制李世民的意图。但李渊又不得不依靠李世民东征西讨,因为李建成是皇太子,需要留在长安辅佐他处理政务,齐王李元吉则留守太原以防突厥。因此,统兵征伐之任,便自然落在不满20岁的秦王李世民身上。

李渊最后放弃压制李世民,放任他去扩充武力,则有不得已的意味。

李世民以其天纵之英才,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创造了他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先扫平陇右,擒获西秦皇帝薛仁杲,随后兵刃东向。武德三年(620年),击败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稳定了关陇局势。接着出潼关,次年,消灭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势力,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把唐王朝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河北、中原一带。后来,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再起,重占河北,李世民又出兵击败刘黑闼。就这样经数年南征北战,李世民基本上削平群雄,统一了全国。武德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