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帝国崛起安卓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正在这时,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卧底、率更丞王晊密告,太子准备以李元吉统兵去讨突厥为名,等秦王去为齐王饯行时行刺,并把尉迟敬德等秦王属将统统活埋!

风暴已经形成,长孙无忌等人听说后,说:“今嫌隙已成,不如先下手为强,否则就晚了。”其他谋士武将也极力劝说李世民先动手。在这种形格势禁的局势之下,李世民决心先发制人,发动兵变。但当时唐高祖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早已把以“房谋杜断”著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调离了秦王府。李世民遂派人紧急召见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回答说:“皇上不许我们再追随秦王了,如果私自去见秦王,肯定会被处死。”

李世民恼怒之极,怀疑房玄龄等人可能已背叛了自己,就解下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来。”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起去见房玄龄和杜如晦,说:秦王决心已下,请你们去筹划有关事宜。房玄龄、杜如晦拊掌说:“我们等待这一天,真是太久了!”于是,两人化妆成道士,悄悄地去了秦王府。

秦王集团定下行动计划之后,为了争取主动,6月3日,李世民向高祖李渊报告了太子与元吉的阴谋,以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丑闻。李渊一听,惊愕不已,就让李世民第二天早点进宫,他要亲自过问此事。

4日凌晨,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伏兵于玄武门内,并调拨尉迟敬德接应,张公瑾等则伏于玄武门侧。早晨,太子与齐王率卫队上朝,自恃玄武门守将乃自己部下,遂将卫队留在门外,便骑马大摇大摆地进入玄武门,哪知玄武门守将早已被李世民买通。走到临湖殿时,两人始发觉气氛有些异样,立即拨马回奔。李世民见状,大喊着冲出。元吉连忙张弓射杀李世民,但慌乱中连射不中,而李世民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这时,尉迟敬德也率70骑精兵赶到,把李元吉刺落马下。李世民的马匹受惊狂奔,人也被低矮的树枝挂倒。李元吉跑过来,夺下弓箭欲用弓弦勒死他。尉迟敬德过来相救,李元吉只得起身奔向武德殿,向李渊求救,尉迟敬德怒发一箭,将其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为斩草除根,李世民随后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也一并处死。李渊没想到,事情最终会演变成骨肉相残的一步,受惊晕倒。

之后,李渊不得不以李世民为太子,并把军国大事悉委他处理。两个月后,全国局势大定,李渊被迫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唐太宗。以第二年(627年)为贞观元年。

从此,唐王朝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开疆拓土

玄武门之变不久,###厥颉利可汗乘唐朝内乱,大举入侵。太宗遣尉迟敬德出战,大败突厥。未几,颉利再次入侵,前锋直达长安郊外的渭水便桥。太宗调动大军作左右夹击之状,又亲率六骑到渭水河边,与颉利可汗隔河相会,数说他背弃盟约。颉利见唐军威盛,与太宗签下“便桥会盟”的和约后,旋即罢兵北归。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贞观四年(630年)3月,太宗在做好战争准备后,遂派李靖、李勣率大军出击定襄,深入突厥,活捉颉利可汗。突厥部落遂四分五裂,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或投降唐朝,###厥灭亡。拓边战争取得了辉煌胜利,唐朝的版图由此扩大到了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但降唐的10多万突厥部众,究竟怎样安置,在朝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大多数朝臣认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向为中原祸患,宜将他们的部落结构打乱,分迁于黄河以南的各个州县,使其放弃游牧而从事耕织,变成易于制服的内地居民,使塞北之地永远空虚。而另一派则认为:少数民族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向来如此。应该将他们全部驱赶到草原之北,不可留居内地,以绝心腹之患。两派意见相左,争得不可开交。此时中书令温彦博却力排众议,他对太宗建议,还是将突厥降众迁居到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居住,保全他们的原有部落,顺从他们的生活习俗,这样既可以充实空虚之地,又可以加强北边的边防力量,为我所用。唐太宗很赞成温彦博的建议,说:“自古以来都是贵中华而贱夷狄,只有我对他们爱之如一,所以他们才视我为父母啊!”于是,便在河套地区设立定襄和云中两郡,统领突厥降众。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酋长,都拜为将军、中郎将,任为朝廷官员。此后,相继迁入长安定居者有万家之多,归附者有120万人。唐太宗的伟大胸襟和英明政策,赢得了周边很多民族的拥护和爱戴,他们并尊唐太宗为“天可汗”,敬若神明。

平定突厥之后,唐太宗再次远征。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唐军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袭破吐谷浑伏允可汗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逃入沙漠,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版图。贞观十三年(639年),西域高昌国因不遣使朝贡,大失臣礼,太宗命侯君集、薛万仞等率兵伐高昌。高昌王麴文泰没想到唐兵来得如此之快,竟被活活吓死。其子智盛继位,立即举国降唐。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后焉耆、龟兹、西突厥也被征服,西域各国闻唐威名,也纷纷遣使到长安朝贡。唐朝疆域空前辽阔,遂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这是唐朝继汉朝之后,再次对西域实行有效统治。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吐蕃犯边,唐太宗再派大将侯君集痛击吐蕃,大败吐蕃军,斩首千余。赞普松赞干布遂派使者向唐太宗谢罪求和,他看到中国的强盛和富庶,又多次请求和亲,唐太宗遂将宗女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闻讯大喜,亲自从拉萨来到河源(今青海鄂陵湖西),以子婿之礼接见李道宗。他看到中原的华丽服装和壮观的仪仗,十分羡慕。唐与汉的和亲不同,汉代与匈奴的和亲,有着太多的无奈与屈辱,而唐与吐蕃的和亲,则是一种强势之下的怀柔。从此,吐蕃和唐朝结为甥舅关系。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依次取得了对###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用兵的胜利,由此也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贞观之治的一大内容,就包括这种气吞万里如虎的大唐雄风和尚武精神。

贞观之治

李世民认为,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不懂得体恤民情,因此,常把隋朝当作一面镜子。他对大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国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亡了。”

对时局有了清醒的认识后,李世民便开始实施自己的治国理念了。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开创了唐朝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以民为本、以农为本的施政纲领,推动了唐初农业的大幅度发展,从而为其他经济行业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过去集市交易的传统是日中为市,贞观年间,由于交易的频繁,这传统被打破了,城市里出现了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经商的人遍布海内,民间有不少家财万贯的大商人,中等商人和小商贩更是灿若繁星。尤其唐时的胡商,在历史上留下了盛名。我们现在犹可以从唐传奇、绘画、诗歌中,一窥而见贞观时期商业的发达和民间的富裕程度。

史书记载,贞观初年,全国人口不到300万户,一匹绢能换一斗米。但到了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仅值四、五分钱,仅四年时间,社会财富骤增,秩序安定,人出行几千里都不需带干粮,酒馆旅店即开在边远地区,也不愁客源。这种繁荣稳定局面的出现,是与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有方分不开的。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一大批文武精英人物聚集在李世民周围。

唐太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笼络人才和使用人才。贞观时期,科举选士被称作“盛开选举”。科举制度开创于隋朝,唐太宗继承并发展、健全了这—制度,使它成为贞观时期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据五代王定保所著《唐摭言》记载:有一次,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地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