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早已丧失殆尽,一触即溃,后方督战的贾似道也惊慌逃窜。
贾似道兵败之后,元军主力顺长江东下,很快逼近临安,南宋灭亡在即。贾似道丧师辱国,朝野震动,群情激愤,太学生及台谏、侍从官纷纷上疏请杀贾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只得将贾似道贬为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团练使,并派人监押。绍兴府官员郑虎臣,早年受过贾似道迫害,视为仇雠,主动要求担任押送官。郑虎臣一路之上,变着法儿羞辱贾似道,走到漳州时,瞅准机会,在贾似道入厕时,将他勒死了事。
1276年2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军接洽。然而,文天祥前往元营和谈时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无奈,只得向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开城投降。
恭帝赵显被元掳住后,大臣陆秀夫等拥立8岁的卫王赵昺做皇帝,改年号祥兴,迁居到广东新会县南80里海中的小岛厓山,继续抗元。1279年,在元军风刀剑霜的追击下,陆秀夫走投无路,只得背着末帝赵昺投海自尽,完成了封建时代一个忠臣应尽的气节。
宋室在南中国153年的统治宣告终结,元朝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行省制度
正是元朝的统一,彻底终结了自唐末以来中国没有真正大统一的分裂局面,谱写了中国历史上领土最为辉煌的篇章。
元朝开国后,一切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形式大都沿袭辽、金旧章。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各地分设11个行中书省及西藏宣抚司,行中书省官员任用汉人负责;改变了蒙古开国以来的诸侯世袭利禄制度,遵循中原汉族的传统制度,奠定了此后元朝的政治体制规模。
元朝统一后,其疆域辽阔,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仅岭北行省就基本包括了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帝国的疆域北到今西伯利亚一带,南到越南的占城、南海,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西南到达克什米尔,包括今西藏全境,西北到达中亚地区的葱岭,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等。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
为了便于有效地管理这庞大的帝国,元帝国确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行中书省是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行省分天下之治。”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行省长官有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等。路、府、州、县设总管、府尹、州尹、县尹。
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行省制度渊源于魏晋的行台。北朝、隋和唐初,都曾置行台(或称行台尚书省)于地方,以行使尚书省职权,多是因军事需要而设的临时性的分遣机构,意为代表中央行使权力。金初,曾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以治理新征服的河南地。此后,行省的称谓便较频繁地使用了(以前通常简称“行台”)。后元人仿照金朝制度,在广大的占领地,相继建立多个行中书省和行中书分省。随着全国的统一,原来临时性质的行省制度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划了。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较远的地方,则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当时全国共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管辖大都(北京)及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等腹心地区。其他11个行中书省管辖情况如下:
1.陕西行省,治京兆(今陕西西安),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
2.甘肃行省,治甘州(今甘肃张掖),辖境包括今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3.辽阳行省,治辽阳(今辽宁省),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4.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
5.四川行省,治成都。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陕西部分地区。
6.云南行省,治中庆(今云南昆明)。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
7.湖广行省,治鄂州(今湖北武昌)。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区。
8.江浙行省,治杭州,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9.江西福建行省,治隆兴(今江西南昌),辖境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广东省、福建省。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行省)下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省。
10.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11.征东行省,治平壤,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得自辟官属,高丽国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制度均不改变,财赋亦不入都省,与元朝国内诸行省性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