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身死,前线大捷,这是王允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他只要一想到这样盛大的胜利是由张晗带来的,心里便忍不住郁郁。
张晗本就手握重兵,若是再挟功归来,会不会像董卓一样心生反心,想要挟持天子掌控朝政?
当然,这只是他担忧的一小部分。他更担心的是:张晗将来会不会威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她年纪轻轻就已经官至左将军,如今更是立下这样的大功,离三公之位又近一步。她与自己本就政见不合,将来若是借着天子的偏爱与自己作对,那可怎么办?
王允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得抓住最后的机会遏制张晗升迁的脚步。
他立马换上了官服,到德阳殿中去求见天子。
“王卿家的意思,是要换将?”
刘协疑惑地看着王允,现在朝堂上早已经没有了要换将的声音,为什么王卿家此时又要旧事重提?
“可是前线已经大捷,只有一些董卓的余部还在苟延残喘。张将军不久之后就能带着人班师回朝了,为何还要换将?”
王允眼睛也不眨地开始胡诌,“臣听闻张将军在出征时受了伤,军中条件清苦,不宜休养。陛下不如早些将她召回来。”
刘协顿时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问道:“此事当真?可是朕分明也看过军报,军报中为何对此事只字未提?”
“想来是张将军不愿让陛下担忧,才会如此行事。”
王允害怕刘协继续纠着此事不放,转移话题道:“陛下前几日不是还提起张将军吗?既然您心中挂念,为何不早些召她回来?如此,也可体现您体恤臣子之心。”
一抹霞色悄悄爬上刘协的脸颊。他最终还是在王允的语言攻势下败下阵来,支支吾吾地问道:“那依王卿家之意,换成哪位将军合适?”
王允竭力按下心中的喜意,面色如常地回道:“如今的议郎皇甫嵩,先是平定黄巾之乱,后又击破王国叛军,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正好可以担此重任。”
最重要的是,皇甫嵩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会生二心。事成之后,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大部分功劳推到皇甫嵩身上……
“既然如此,那便将皇甫议郎传过来吧。”
王允生怕再出什么变故,继续劝道:“兵贵神速,陛下不如直接拟旨吧。”
刘协不解地看了他一眼,“王卿家不是一直教导朕兼听则明吗?如此重要的事,怎能不听听皇甫议郎自身的意见呢?”
王允既感到欣慰又有些不满,脸上的表情十分诡异。他斟酌许久,最终还是放弃了劝说天子的想法。
如此利人利己之事,应该不会有人想要推辞吧?
不一会儿,皇甫嵩便应召而来。他在听完王允的话后脸色几经变换,最后义愤填膺地朝刘协拜了下去,“恕臣难以从命。”
刘协还还想皇甫嵩为何情绪如此激动,王允却已经先发制人地质问道:“皇甫议郎是想要抗旨吗?”
皇甫嵩拒不妥协,坚持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向来乃兵家大忌,不知王司徒怂恿陛下换将,到底是何居心?”
“再者,臣若此时前往,与抢功何异?臣自认行事坦荡,做不出这等无耻之事。”
刘协方寸已乱,犹犹豫豫地说道:“可是,可是……”
皇甫
嵩脸上的神情十分坚定,见状再次拜下,“若是陛下坚持如此,臣便只能抗旨不遵了。”
“还请陛下降罪。”
二月十七,张晗孙坚吕布三方人马围剿牛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