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宋朝为什么会被灭亡 > 第137章 赵普的结局(第2页)

第137章 赵普的结局(第2页)

然而曹彬、楚昭辅也是历任枢密使中仅有的两位前朝老臣了,自此之后,先后有石熙载、王显、张逊、柴禹锡、赵镕等5人担任枢密使,他们无一例外都出自赵光义继位前的藩邸旧臣。

无论是与辽国争夺燕云还是后来的压制党项崛起,赵光义时期宋朝面对的都是连天的战火,按理说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应是大有作为、出尽风头,但事实却不尽如此。

尽管赵光义十分的信任后面这几个出身嫡系的枢密使,以至有了策划雍熙北伐时“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的情况出现,但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

作为“军事大明白”的赵光义在“赫赫武功”上的表现着实辣眼,因此沦为皇帝应声虫的几位枢密使除了被映衬出能力不足之外,也就只好给我们留下了“透明”的印象。

这句评价一点都不冤,哪怕是从983年到991年担任枢密使整整8年的王显,都很难让人能找到其可圈可点之处。

后来随着宋真宗继位,辽国再次与宋朝多番大战,王显被派往河北前线领兵,更是将自己的平庸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来看军方将领,赵光义时期比较重要和突出的领兵将领大体有三位:

曹彬、潘美、李继隆。

由于曹彬、李继隆在之后的真宗朝还有故事,故而我们在本章只说潘美,曹彬、李继隆的事情等到他们完全退场的时候再详细总结,其中曹彬尤其是一个值得普通人细细品味的典型案例。

纵览太宗朝东、西两府的高官和重要将领,赵光义选人用人的来源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太祖赵匡胤时期留下的老臣,如赵普、曹彬、潘美等;

一为赵光义自己的潜邸亲信,如后来那一长串的枢密使;

一为赵光义继位后科举扩招录取的进士,如吕蒙正、张齐贤等。

上述这些人里,我们择选几个关键人物作重点介绍,以赵普开始、以吕端收尾,最后附赠大家一个彩蛋人物,而赵普、吕端和最后的这个彩蛋,是我认为赵光义时期最为重要的3名臣子,他们甚至可以说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历史走向。

之前我们介绍过,赵普在973年因为与赵光义的争斗以及自身的专权,被赵匡胤罢相,结束了自己最为辉煌的10年独相生涯。

而后离开权力中枢的赵普随即体验了落难凤凰不如鸡的世间冷暖,被卢多逊这样的小字辈挤兑的差点家不成家。

在这种情况下,他无奈接过了赵光义联手打击赵廷美的差事,并利用自身的权谋和狠辣一举为赵光义解决了得位不正和赵廷美接班两个根本性难题(具体详情可见前文章节)。

赵普为曾经的对手、当今的皇帝立下大功,自身也因此摆脱了数年来岌岌可危的不利局面,但贵为宋初头一号“老中医”的他,深知皇帝对自己发自心底的忌惮和不信任。

因此赵普在帮着赵光义将其几个儿子依次封王、实现扶上马的任务后,便离开了相位,其第二次拜相的时间不过2年(981年至983年)。

转眼来到了988年,此时宋朝在赵光义的英明领导下,接连在986、987连续两年遭遇了雍熙北伐和君子馆的惨败,不但丧失了宋初赵匡胤建军以来积攒的那批精锐将士,赵光义本人的自信和雄心更是被击打的稀碎。

一时之间朝堂风雨飘摇,宰相李昉代主受过、被弹劾下野,赵光义本想提拔吕蒙正执掌东府,但其资历太浅,值此多事之秋根本无法统御百官。

不得已赵光义只好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贵为宋初第一重臣、咖位无与伦比的赵普。

988年正月,赵普第三次拜相,虽然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回他有了一个名义上平级的同僚吕蒙正(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

但二者之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赵普10年独相的时候吕蒙正还在老家上学读书,因此他很自觉的甘当背景板、处处显透明。

如果说赵普第二次罢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赵光义解决赵廷美,类似工具人的作用性比较大一点。

那么他的第三次拜相则直接凸显了这位重臣对大宋朝堂的不可或缺性,皇帝纵然再不喜欢和信任赵普,可国家却离不开赵普。

然而赵普虽然有能耐,但脾气大、宽容度小、报复心强也是出了名的。

因此许多赵普昔日之政敌,在听闻他第三次拜相后瞬间感到了害怕,其中之代表就是当年太祖时期的反“普”第一先锋、“霹雳老雷”雷德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