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方税收就是给当地官员开支,并且用于修建地方公共事业的钱。
韦昌辉之所以答应大凉帝国这个条件,其实也是有其现实的理由为基础的。
比如,北方各州的经济一直不好,因为连年战争,再加上朝廷南迁,之前人口稠密的郡县,很多都变成了无人区。想想,北方四州现在总共也只剩下三百万不到的人口,一个州,数个郡,十几二十个县,都平均不到一百万人。放现在,一个中等城市就得有三四百万人啊。那可是三分之一个中国大的地方啊。
所以,北方经济随着人口向南迁徙急转直下,入不敷出,虽然按照大梁的制度,各郡县收入除了上缴国库的那部分,剩下基本都是自负盈亏。但大梁朝毕竟是个农耕社会。不是工业国。
人没了,土地大量撂荒,那也就没了税收。大梁是按人头收税的,不是按地收税的。如果按地收,那地就更没人种了。
所以,大梁朝廷从北方收不到什么钱粮,反倒北方遇到了什么灾年和饥荒,大梁朝廷还得拿出大量的钱去补贴北方。
这就让南方人不愿意了。
本身南方刚成为大梁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都没什么人,属于蛮荒之地,所以很多基础建设都要建造,现在,把有限的资金都拿去救济北方,南方人不干啊!凭什么啊,我们白干,北方人就干擎现成儿的。
另外,北方驻扎着五万北府兵和十多万各种屯兵和地方武装。用来防范赵康的渤海国和大凉帝国的入侵。
大梁朝本来才不到一千万人口,这几十年折腾的人口不但没增长,反倒跑去大凉不少。养活二十万兵在北方看大门,这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常年就这样。大凉帝国有钱,不在乎,在边境陈兵十数万,没事儿就搞搞演习,整的对面的大梁兵神经绷紧紧的。
二十万兵,就算一人费用一年十两,那也是二百万两银子啊。再说十两银子够嘎哈的?当兵的不仅需要吃饭,还需要装备,而那些装备才是最贵的。
亓无忌活着的时候,那是硬挺。因为他有心结,北方大好河山本来就是他的,他不舍得丢。丢了怕死了没脸见老祖宗。
而亓泽小时候就在南方长大,对北方根本没啥概念。
所谓崽卖爷田心不疼,所以,不要北方那片土地,还能换回数百两银子,每年还能节省好几百万两军费。这账儿,一般人都心动啊。
有这些钱,咱们在南方好好经营不好吗?南方风光好,女孩儿也漂亮水灵。何必非得去和大凉那个巨无霸硬杠?就算大梁把腰子嘎了,骨头渣子卖了,搞国防建设,又能咋地?能打过大凉帝国吗?
既然明知道打不过,那为什么不好好过几天逍遥快乐的日子呢?
所以,韦昌辉力排众议,和大凉帝国签了这份合约,朝廷上虽然有些死硬分子骂他卖国,但大多数官员还是对这个结果皆大欢喜。
有讨好韦昌辉的官员还称赞韦昌辉高瞻远瞩,把包袱扔给了大凉帝国,以北方那个经济状况,一定会把大凉帝国给拖垮,吃穷,甚至以后会央求大梁把北方收回去。他们负担不起了。
说这话的人都是没睡醒。
让他们去经营北方四州,可能会产生这样的事情。
可是放在陈长生那里,这点钱根本就不是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