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沉默了一段时间。
罗杰连通了本源之海,他的意识之身重又站在那片洁白如雪的沙滩上。面前的源海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海面映着天光,与普通水面没什么两样。
那个洁净无瑕的罗杰向前迈了几步,令海水没过脚踝。然后他蹲下身,右手在水面上轻轻一划,一缕源力便超越了空间的限制,瞬间出现在那个满是汗臭味的身体之中。
罗杰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将那缕源力凝聚在指间,将其化成一个没什么特别功用,只能放出些微光的圣光团。再一弹指,那个圣光团便寂静无声地飞向夜空。
嘴角泛起一股带点嘲讽意味的笑容,罗杰问道:“这是个很长的故事。你真想听?不过我可不保证你听了之后心情会变好。说不定比现在还糟糕。”
姑娘依旧沉默,态度却很坚决。她在寻找答案,而不是心理安慰。
躺在巨石上的罗杰想耸耸肩,但是粗糙的石面让他放弃了这个动作。他收回弹出圣光球的手,换了个更舒服些的姿势,在余温犹存的巨石上放平了身体。
“我六岁便已经大略能将《圣典》背下来了。”罗杰开口道:“随后被受了洗礼,认了教父,马格斯·古滕贝格。不知道你听没听过这个名字,按理说,在教廷历史上,这个人也算是留下了名号的。”
席琳“嗯”了一声,不知道是她确实知道马格斯这个人,还是单纯对罗杰的话做了一个回应。
罗杰也没有在意,只是继续说道:“从那以后,我的教育便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那个身为中级法师的父亲给我的魔法启蒙,而另一部分,则是马格斯给我的充满宗教特色的哲学、历史观……
“他跟我说,这世间任何存在的规律、道理,都可以在《圣典》中找到根源。《圣典》是根本大典。只要完全理解了它,那就穷尽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真理。”
“所以……”罗杰又在指间弹起一朵小小火焰,面色冷淡地说:“从六岁到十八岁,我就这样看着他牵强附会地从那不到一百万字的《圣典》中寻找世界的真理。不论是大屠杀,还是救死扶伤;不论是焚烧魔法师,还是招揽魔法师入教;不论是气势如虹攻城略地,还是萎靡不振一退千里……
“老头子总是能在《圣典》中找到解释,把该方的给说方了,把该圆的给说圆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那本《圣典》果真穷尽了世间真理。”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所罗门王时代编纂的《圣典》的通用语译本,比我们当时用的版本早了几百年。于是我将那本《圣典》拿给马格斯看,请他帮忙解释为什么两个版本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说到这里,罗杰停了下来,转头看看席琳说:“你猜我教父的反应是什么?”
席琳仍旧将双手枕在脑后,动也不动,只是从唇间吐出来一个词。
“异端。”她语气平淡地说道。
“没错。”罗杰笑笑:“他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所罗门王时代的那本《圣典》有很多错漏,以至于催生了一个庞大但却腐朽的教廷。那是光明教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宗教改革将正确的《圣典》,以及诸神的光明重新带回人间。”
“所以我就问他,那么当时的人们用那本错误的《圣典》来解释世界,岂不是都做错了?教父回答我说:‘使用了错误的经文,当然便错误地解释了世界。’”
“于是我满怀疑问地问道:‘可是,如果我们现在用的《圣典》也错了呢?’”
罗杰又停了下来。他的目光变得有些涣散,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以至于双眼不再聚焦。对他来说,十二岁时的那一问,决定了他以后十年的人生之路,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唏嘘。
“当时,教父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我们的《圣典》是光明神恩赐的,怎么能与那些被篡改过的伪经相提并论呢?’”
林风再次吹起,给罗杰的话语配上了“沙沙”的背景音。他活动了下略有些僵硬的身体,脸上浮现出了一个怪异的笑容。
“我就想,在所罗门王一统天下之后,可能也有一个教士,摸着他教子的脑袋,笑呵呵地说:‘孩子,我们的《圣典》是光明神的恩赐啊’。”
说完这些,罗杰转头看了一眼一直保持沉默的席琳,想从她的表情上找到些反馈。皎洁的第一月无私地将它的光辉撒入林间,将女孩的面孔映照得纤毫毕现,但是罗杰却没有从她的眉目间找到任何东西……
罗杰在心中叹口气,转回脑袋,继续着自己的讲述。
“从那时起,我心中便存了一份小心思。为了不让几百年后的人嘲笑我是个受骗的傻瓜,我总是避免以固定的立场去解读这个世界,而是学着用冷眼旁观的方式去看待马格斯给我讲解的每件事。
“只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冷眼旁观’,以至于很快便从‘冷眼’发展成了‘睡眼’。那便是我所谓‘顽劣’的开端。”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慢慢知道了很多。我知道了所罗门王是如何将他编纂的《圣典》变成正统的。我也知道了,宗教改革是如何让现在这本《圣典》成为正统的。我还知道了,在那之前,还有三本正统《圣典》……
“而这五本圣典,确立‘正统’地位的手法都惊人的相似。那就是……”罗杰挥了挥手道:“把不认同它们正统地位的人全都杀光。”
“而在十八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村子,终于听说、以及见识到了马格斯以外的神职者。于是我见到了一贫如洗,每天虔诚祈祷的牧师;也听说过嚣张跋扈,欺男霸女的主教;知道了悲天悯人,心怀良善的祭司;也遇见过铁石心肠,没钱不救命的神术者……
“总而言之,俗世间有千面,教廷中也有百态。神职者们,除了身上的那一层皮,与俗世之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再后来,我知道的更多了些。我知道了魔法师的遭遇,知道了亡灵法师的历史,知道了被人类驱赶到世界边缘的其它信奉光明教的智慧种族……
“我知道得越来越多,就越来越认定了一点:不管我们做什么,神不在乎。不论是掌管万神殿的光明神,亦或是他麾下各司其职的众神,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在做什么。”
“‘不在乎’这三个字,说起来似乎轻描淡写,但是,相信在教廷之中长大的你,知道这三个字的分量吧?这三个字,推翻了现行《圣典》的根基。前两本《圣典》的基调在于‘惩恶’,后三本《圣典》则将重点放在‘扬善’上。可是如果神已经‘不在乎’了,那么神的“惩恶”便没有了根源,神的‘仁爱’便无处安放,《圣典》的根基便轰然倒塌……”
“所以,现在你问我,我的行为是否是‘义’的,你想我如何回答你?《圣典》中说,因信称义,而如果神根本不在乎善恶,那么我信他们的什么才能称‘义’呢?”他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