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前者,也会限制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冯承乾非常清楚,与〖日〗本联合舰队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是取胜的关键。
这个“适当”就是一百十五公里到两百公里之间。在这个距离上,特混舰队可以非常轻易的摆脱联合舰队,并且使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达到最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航空兵的优势。
为此,舰队要么南下,要么北上。
冯承乾没有选择北上,原因有两个。一是北面是山东半岛,而且深入黄海,对舰队的机动范围有很大的限制。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目的还不明确,如果其主要任务是击败特混舰队夺取制海权,并且没有获得可靠情报,那么〖日〗本联合舰队就很有可能杀向胶州湾,逼迫特混舰队决战,因此北上有可能与联合舰队遭遇。
南下,正好能够避开这个问题。
此外,转为向西南航行,除了能够避免在夜间与联合舰队遭遇,还有一个好处,这就是在天亮之前,特混舰队就能向东航行,然后出动第一bō侦察机,争取在十一日白天找到联合舰队。
当然,必须把握好转向时机,以及派遣侦察机的时间。
虽然冯承乾算不上是货真价实的海军军人,至少他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对海军就是一知半解,而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对海军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是在这个时期,恐怕没有人比冯承乾更清楚海军航空作战战术。
在以航母为核心的航空作战中,先敌发现与先敌进攻尤为重要。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隐蔽自身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找到敌人,然后在敌人之前发动进攻。
可以说,航母把海军的进攻传统发挥到了极限。
正是如此,在考虑避免与联合舰队在夜间遭遇的同时,冯承乾必须想到十一日白天的作战行动。
显然,先向西南、再转为每东航行是最佳选择。
五个小时后,天sè放亮,第一批侦察机陆续升空。
这次,冯承乾除了让十架“福克”式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之外,还派出了八架“海鸥”式攻击机,只留下了十六架“海鸥”。因为已经有非常确切的消息,〖日〗本海军的“凤翔”号没有离开〖日〗本内海,所以在考虑打击〖日〗本联合舰队的时候,冯承乾暂时不用考虑为攻击机提供掩护。
说白了,〖日〗本联合舰队上空根本没有负责防空的战斗机。
即便〖日〗本联合舰队留在本土附近,受陆海军指挥体系、以及通信条件限制,〖日〗本也不大可能动用部署在陆地上的战斗机为联合舰队提供防空掩护。更何况,〖日〗本海军根本就没有防空意识。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必要安排战斗机掩护轰炸机。
也许,娄十六架“海呜。组成的攻击群无法击沉、其至难以重创几艘主力舰,可是肯定能够收到巨大的效果。别的不说,如果能够炸伤一艘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就能对〖日〗本海军的士气与信心产生毁灭xìng的打击,让联合舰队变得畏首畏尾,甚至惧怕来自空中的威胁而返回海军基地。
一支不敢出港作战的舰队,对掌握制海权没有任何贡献。
当然,如果能够重创、或者是击沉几艘联合舰队的主力舰,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想过与联合舰队决战。他的任务目的,就是让联合舰队远离朝鲜半岛,从而让〖日〗本丧失制海权。也许〖日〗本海军很快就会醒悟过来,安排“凤翔”号搭载战斗机为联合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可是在尝到苦头之前,〖日〗本海军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认识,而在尝到苦头之后,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回过神来。也许,那就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而朝鲜的日军得不到海军支持,根本坚持不了几个月。
冯承乾有着极为明确的作战目的,联合舰队司令官呢?
此时的联合舰队司令是末次信正中将。
自冈田启介大将之后,联合舰队的五任司令官都是中将。这种军衔上的变化,体现出了〖日〗本海军地位的变化。严格说来,自吉松茂太郎大将之后,〖日〗本海军的地位就在下降,而冈田启介、以及之前的铃木贯太郎、山屋他人、山下源太郎等联合舰队司令官,实际上都是吉松茂太郎一个时代的人。〖日〗本海军地位降低,与大战后的国际环境有关,即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已经霸占着朝鲜的〖日〗本更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不然〖日〗本将很难在亚洲大陆上站稳脚跟。
末次信正中将,在〖日〗本海军中并不出名,能力也很一般,根本无法与那些创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辉煌战绩的前辈相提并论。可以说,如果末次信正的才能有伊东估亨、东乡平八郎的一半,他就能成为一代名将。
可惜的是,末次信正并不是一代名将。
接到命令,着手调动联合舰队的时候,末次信正就连续犯了几个错误,比如首先让驻扎在长崎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