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风格在整个城郡体现出来,从城墙到城内的各个方面,都以简单实用为准则。这也反映了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注重的是实际的需求和生存,而不追求奢华和浮华。这种淳朴的风格也让城里的官员们更加容易与人民接触和沟通,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城中,官兵们纷纷向这几位负责守卫和管理的官员致敬。他们看到了这几位官员的辛勤努力和敬业精神,深受感动和激励。
乌东郡的官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战斗力和技能。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战术演练,通过模拟实战的训练,锤炼自己的作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士兵们在温涛的严格指导下,纪律严明,井然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的训练。新兵通过与老兵的接触和学习,逐渐适应并融入军队生活中。
在城防方面,萧盛亲自督导着士兵们加强巡逻和警戒工作。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任何外敌的侵袭。城墙上的箭楼和瞭望塔也得到经常性的检修和加固,以确保哨兵能够有更好的视野和防守位置。城门处的护卫也更加严密,对来往行人进行仔细盘问和检查,防止敌人混入。
向桢在管理粮草和装备方面做得井井有条。他仔细而周密地安排仓库的存储布局,确保粮食的储备和供应充足。他与农户和商贩保持联系,及时补充粮草储备。装备方面,他与工匠们保持紧密的合作,确保武器和护甲的质量过关,并妥善维护和保养。这样的管理使得乌东郡的官兵们始终都能得到充分的物资保障,他们战斗的信心倍增。
城中的太守刘明虽然不常露面,但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并分析情报,及时对一些重要情报进行研判和布置。他与其他官员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共同商讨决策,确保乌东郡的整体运行顺利。在民生方面,他致力于改善城中居民的生活条件,鼓励农业生产发展。
乌东郡的防务越来越稳固,外界的消息也逐渐传到了边境。敌人也开始了解到这片土地不容易攻破。他们意识到,乌东郡的守军训练有素,城防完善,粮草装备充足。即便他们有着某种企图,也对这坚固的防线心生忌惮。
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停止某种企图。
这些时间,城内城外都还太平无事,比起风餐露宿的那段时间,此时这里的生活安定又平和,衣食有着,马儿的草料都是足足的。人们在这个安宁的环境中过着舒适的生活,不再担心生活的基本需求。
这里的气候却相对寒冷,冬季尤为严寒。为了应对寒冷的天气,柴火和木炭的用量也相应增加。每隔不久,就有装满烧柴和木炭的牛车来送货。工匠们需要大量的柴火和木炭来烧制陶器和锻造金属,而厨房则需要柴火和木炭来烹饪。士兵们也需要柴火和木炭来取暖和洗漱。为了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城内设立了专门的柴火和木炭储备库,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供应紧张的时期。
由于天气寒冷,洗澡间的保暖问题也需要考虑。为了满足士兵们的洗漱需求,城内建造了一间间的隔好的封闭式洗澡间。这些洗澡间相对于马场角的露天大澡堂来说,具有更好的隐私性和保暖效果。士兵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轮流使用洗澡间,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洗澡的舒适和清洁。
这给了杨若谦及大的便利。
除了柴火和木炭的供应,城内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居民的温暖和舒适。居民们在冬季可以穿上厚重的衣物来抵御寒冷,而市场上也供应各种取暖设备,如火炉、炉灶等。
这天又到了送烧柴和木炭的时间,几辆牛车停在营门外,牛车上堆满了整齐的柴垛和木炭。门口几名守门的士兵一个个严肃认真地检查着赶车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这个营地,确保每一辆车上的物品都是安全的。
随着一辆辆牛车进入营地,几个随行的人开始卸货,他们将柴垛和木炭搬下车来,码放在柴房内。这些人大多是农民,他们手脚粗糙,身上穿着朴素的衣服。柴房内堆满了整齐的柴垛和木炭,这些燃料将用于烧烤、取暖和煮饭,柴垛和木炭被整齐地码放在墙边。
这个营地的地理位置非常复杂,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随着最后一辆牛车进入营地,例行检查也结束了,牛车一辆辆离开了营地。
天色已晚,夜幕笼罩着整个营地。在柳如松的房间里,他仍然专注地整理着文书账目。桌上堆满了纸张和卷轴,他一遍遍地翻阅着,认真地核对着每一笔账目。
旁边的杨若谦看着柳如松,柳如松是他的上司,此刻,他不敢先行离开,强撑着疲惫的眼皮坐在柳如松的旁边,尽量保持清醒。
柳如松的营房里面有炭火供应,温暖的火焰散发出舒适的热量,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与杨若谦那几人合住的营房相比,柳如松的房间要舒适得多。因此,杨若谦也不急着离开,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暖和舒适。
柳如松拿起一支笔,准备蘸墨。然而,当他将笔尖放进墨汁里时,发现墨已经干结了,他抬起头,看到枯坐在一旁的杨若谦,便叫他过来研墨。
杨若谦听到柳如松的召唤,立刻站起身来,他接过柳如松递过来的墨块,开始仔细地研磨。他用力地搓动着,直到墨汁渐渐散开,才满意地递还给柳如松。
柳如松接过研好的墨汁,点了点头,他看着杨若谦疲惫的表情,说道:“你先去休息吧。”
杨若谦听到柳如松的话,他站起身来,向柳如松行了一个礼,在离开之前,杨若谦回头看了一眼柳如松,他依然面对着满案的文件。
从轩岭到马场角,再到云龙关,杨若谦已成为柳如松的私人助理。生活琐事都是杨若谦在处理,公务上的事情,柳如松是指哪杨若谦就打哪。两人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是渊源深厚。一来是同乡,二来是在参军之前就有接触。平时相处时有些微妙,柳如松记着杨若谦在轩岭的无意之举,心里存着感激之情。从不以上级的姿态跟杨若谦沟通。而杨若除了履行军人的职责之外,内心中对柳如松存有几分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