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哲学启蒙史 > 第32部分(第2页)

第32部分(第2页)

另一个猜想则是决定宏观物理现象的规则最终需要追溯到微观世界,亦即宏观现象是微观世界运作规律的复演。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已经被广为接受,那么微观世界的不可预测是否决定了宏观世界亦绝难被人把握,就像科学发展至今带给人的迷惑所揭示的那样?又如作为气体、液体运动方向剧烈改变时的形态的漩涡,不仅在脸盆、浴缸和你行走时身边的空气中出现,连龙卷风、热带风暴也都是巨大的气体旋涡,甚至整个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也都以漩涡的形态运转。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里的漩涡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相对的高速、短暂、较易受外界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二者在总体形态上的一致。二者之所以不同并非因为其决定因素的不一致,而很可能是微观世界中决定漩涡的因素要多一些,比方说有十个,而作为宏观现象如风暴和星系表现形态的漩涡所受的影响因素则非常的单纯,可能只是那纯粹决定微观漩涡的那一个因素,而其他促使微观漩涡高速、短暂的因素在宏观世界中则消失了。

由此,可以设想整个世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受完全相同的规则支配。只是在微观世界中,这样的规则更本原更明显一些,而在宏观世界则微弱许多。但是决定宏观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微观世界的并无不同。亦即宏观世界的未知之处可以从对微观世界的已知之处获得答案,也可以根据对宏观现象的了解推测微观世界尚鲜为人知的规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因为受相同规则的支配而有相同之处,然而由于这些规则最终来自于微观世界的力量,如遗传密码(而非上帝或进化论一类的宏观猜想),导致宏观世界的运作是微观世界力量的泛化和弱化。亦即宏观现象是对微观规则的复演。

在这里,人无论是作为一个现象还是作为相对于宏观世界的微观存在或相对于微观世界的宏观存在,都可以藉人对其他世界的了解而了解自身,因为支配人的规律和支配其他所有现象或存在物的规律是彼此相同的。人类现象是某些物理规则的复演,并且也可以复演出某些更宏观的现象,譬如说社会现象复演个人现象,二者都可以作为利用外部世界的规则解释人类自身现象的途径。这也是本篇的结论何以能够适用于人的原因。

4.全篇默认的存在的定义

在每一次写下“存在”并探讨其性质时,本篇都基于这样的模糊定义:

存在是被人们的意识所规定、然而又事实上决定着人的意识的、存在着然而又不可认知的东西。这种东西超越意识所能认知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界限,然而又是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础。这种东西可能是某种物质,但最终又仅仅会表现为一组规律,因而更确切的说它最终可能是某种精神。它是意识所规定的宇宙的本原,是这个被规定的宇宙中一切纷繁芜杂的根据,但它又是一个完整的超越意识而非被意识规定的宇宙的一部分。它寓于一切存在物之中,一切存在物都是它的表现。它的个性是一切存在物的共性。它是自鸿蒙之初延续至今的万变之宗。

——这就是本篇默认的存在。全篇都是基于不可知论并在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的前提下讨论,因而无法给出关于存在的清晰定义。事实上这也并非本篇的主旨。然而出于更好的理解本篇的需要,公开本篇默认的关于存在的模糊定义仍是必要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称律

对称律:

以任何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的定义之所依据为轴,必存在完全对立于该定义的物质或现象,与前述物质或现象精确对称于轴的两侧

1.说明

2.对称律对《为什么活着》及《人类的未来》的初步诠释

1.说明

即,依据本定律,如果存在电子,则存在正电子;如果物质能被定义确切,那么同样存在可被确切定义的反物质;如果不可逆是时间的属性,那么时间同样有静止的属性和可逆的属性,如此等等。

定律中的“物质”和“现象”均是对大千世界尽可能的抽象,它们是接近本篇默认的“存在”的事物。每一种物质或现象都可以被确切定义(虽然可能不是现在,甚至不能人为),但并非所有可确切定义者都是物质或者现象。例如铁是一种物质,呈现于人的不可倒流的时间是一种现象,而确定坐标的经度纬度则虽可定义,却既非物质亦非现象。

物质和现象是本质同一的,在根本的层次上无法区别,就如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无法区分一样。然而为了方便说明,必须再次暂时抛开不可知论的纠缠,将物质和现象割裂开来。粗糙的说:物质拥有性质,现象体现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现象;物质通过现象被认知,现象通过物质被表现。二者仍然是一体两面,在根本层次上无法区分彼此。

对于与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完全对立的物质或现象,它必定存在,但存在并不意味着被认知、被发现,是否被发现只能看它是否超越了人的认知局限。以人类智识去发现理论上存在的与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完全对立的物质或现象只是一种可能,因而以实际意义而言,这样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

所谓确切定义,是指定义能体现所指向的物质或现象的共性,同时又能体现与其他物质或现象比较之下的个性。亦即确切的定义既能使相应的物质或现象依据定义成为一个整体,又能使其依据定义在所有物质和现象中成为一个个体。依据确切的定义,我们可以精确区分被定义物与他物,同时无法区分被定义物的各个个体。因而不是每个定义都可以做到确切,大部分定义都只能是粗糙的。本篇所指的物质和现象都可以被确切定义。当然,所谓确切定义,是指公认的确切,而非真理。这样的确切是相对的历史的,而非绝对的永恒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确切定义,因为确定定义是否确切,正如确定真理是否是真正的真理一样,其标准是先天缺失的。

因而与“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对应的“确切定义”只是可能而非必然,并且只属于现在。这样的“确切”毋宁说是理想化的假设更为恰当。它只是符合人类认知的“确切”,而绝不是符合事实的“确切”。因而如果没有发现被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的对立物质或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该确切定义不够确切,不能充分体现被定义者的共性,也不能将被定义者完全突出所致。

或者以康德式的艰深晦涩来表述:根据一个不确切的定义之所依据而形成的轴是不能使因为依据该轴所形成的确切定义所对应的物质或现象与前述不确切定义所对应的物质或现象精确对称于轴的两侧的。

这可以看作是人类认知的现实局限的表现。除了定义的确切程度影响发现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的对立物质或现象之外,仍有几种情况影响对该对称律的证实。

首先是人的认知的先天局限,基于这种局限造成的对给定确切定义的物质或现象的对立物质或现象的无知是不可弥补的。人类的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关系永远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无知都以不为人知的形式存在着。大量超越人类认知局限的事实永远不会为人所知,而能够证实本定律的未知物质或现象不可避免的大量蕴藏其中,与此同时人类却永远不可能证明它们的存在。但是同时这并不能证明它们不存在。

人的认知的历史局限是未能发现给定确切定义下的物质或现象的对立面从而影响证实本定律的另一种情况。人的智识能触及某些可以证实本定律的那些理论上存在的相反物质或现象,但是相关知识仍然需要永无止境的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理论上的存在才能被落实。例如在50年前,给定了电子的确切定义而不能证实本定律,因为寻找不到反电子;但是现在却因为认知突破了历史局限,反电子得以被证实。认知的历史局限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终将突破,如果未能找到可资证实本定律的对立存在的物质或现象,那仅仅是因为人们能发现它们而未发现而已。就像正电子一样,未能发现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或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很有可能是因为认知的历史局限使然。

当然,如果不能找到这“必存在”的“完全对立于该定义的物质或现象”,也完全可能是定律本身就是错误的。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定律中的“轴”只是一个数学概念,它代表着中性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不存在,但以之为参照却可以使某些物质或现象的性质看起来完全相反并精确对称于该中性状态。

2.对称律对《为什么活着》及《人类的未来》的初步诠释

当我们说“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往往是针对现在的情形,并且涉及的往往仅是问者或答者自己,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考虑遥远的出生与自然死亡以及长辈衰老和晚辈成长等较多因素。仅就问答自身者在当下的情形而论,“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将局限于“因为活着”。因为活着而导致的各式各样对生活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阻止了当下活着的时候不去选择死亡。在当下和在与当下对应的不远的将来,活着都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现在活着,与现在(其实是已经消逝的短暂的过去)相对应的短暂的将来也将是活着的。如果问“为什么活着”,答案多半会是“活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死”之类。如果一个人目前是活着的,就没有理由怀疑与目前对应的下一个瞬间他会去选择死亡。亦即,现在作为短暂的过去(当我们说“现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