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日本平成三大崩溃 > 次贷危机(第1页)

次贷危机(第1页)

8年金融海啸让美国联邦政府焦头烂额,直至今日,美国经济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关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著作汗牛充栋,这里不再赘述。让我们在一个长焦镜头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金融危机到底是孰之过?

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本来并无错误,只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原来对的事情可能就变成了错误。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前,西方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段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美国2006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高达5。6%,达到了1929年以来的峰值。美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究竟是为什么?一个号称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一个经济雄霸全球的国家会突然跌下云端,仅仅是因为格林斯潘连续降息吗?

在这里要说一个新的概念,叫作“金融膨胀陷阱”,在此之前,明斯基等学者对其要义有过精辟论述。所谓“金融膨胀”,顾名思义,就是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到了对社会整体福利有害的地步,于是成为“陷阱”。关于这个概念,有专门的指标进行量化描述,这里仅做定性描述。

一个社会走进“金融膨胀陷阱”,不是说金融业飞速发展,不是看全社会出现了多少金融业务。真正踏入“金融膨胀陷阱”,不是某个企业或者行业债主盈门,一定是企业、居民整体深陷债务危机,当期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抵偿利息。一旦大部分企业、家庭使出浑身解数才能维持现金流,整个社会就到了“金融膨胀陷阱”的边缘。说到底,在经济领域,个体或家庭是最基本的经济元素,断然没有元素健康整个机体陷入危机的道理,反之亦然。

所以,“金融膨胀陷阱”的高级阶段是每一个普通人深陷“债务陷阱”,个人财富创造能力抵不上负债。一旦大部分家庭到了这个地步,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金融膨胀陷阱”,那才是真正最可怕的事情。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发展强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需,内需又依靠信贷消费。1999年,美国家庭负债与可支配收入比为87。22%,2000年这一数据为107。89%,到2006年,消费占美国GDP的比重高达73%——依靠负债促进消费,家庭债务超出了可以承受的正常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新古典主义思潮席卷了金融监管领域,以1999年《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为开端,CDS(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洐生品层出不穷,美国金融资产规模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螺旋式上升。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境内的金融资产(含金融洐生品)市值大约为400万亿美元,约为2006年GDP的36倍。

很难评价美国1999年后的金融产业发展,按照“金融膨胀陷阱”的逻辑,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一个最优占比,这个比例应该是动态的。公共管理部门有两种调节方式——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对于新古典主义者来说,自然是选择依靠市场。

这本无可厚非,市场本来就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金融与非金融行业在自我扩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金融比其他行业更具备盈利能力,我们将其称为“黑洞定理”——金融业是一个经营货币的行业,具备内生扩张能力。在特殊情况下,仅靠资金在本体系内运作就能做大资产总额、提高盈利,非金融机构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仅靠市场调节,金融行业有可能不存在扩张的边界。

如果非金融行业迅速扩张,必然具备超额利润率,这样一来,资本便会迅速进入,将之拉到平均利润,该行业随即停止扩张。金融业则不同,不但自身可以创造货币,还可以无限制创造盈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在特殊情况下,金融业是经济体系内的资金黑洞,可以无限制吸入资金,资金进入只遵循“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古训,创造自我循环,并在循环中维持超额利润。如此,金融行业可以维持对资金的吸引力,最终资金进入恶性循环。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1929年大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都符合这样的逻辑。

按照正常的思维,美国政府应该对金融行业进行规制,遗憾的是,2006年整个美国都沉浸在新古典主义的胜利中。弗里德曼鼓励居民借贷消费,原本适度借贷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忘了人类的经济理性,如果风险锁定(破产)、收益无限,人类一定会放手一搏。

失去恐惧,人类怎能逃出与生俱来的贪婪?

从经济学逻辑上来说,正是所谓新古典主义理论催生了美国政府、居民、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过度负债,“次贷”便是最典型的证据。

所谓“次贷”就是对低信用贷款者发放的贷款,当“零首付”“零文件”等一系列极简房贷推出的第一时间,饕餮盛宴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原本次级贷款是有风险的,但是,经过金融衍生品一系列魔幻手段,很难吃的蛋糕上被抹上了一层优质奶油。美国的储蓄率本来就偏低,2007年这一指标居然降到17%,一场大危机所有的要件都具备了。

2007年,随着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轰然坍塌,华尔街风声鹤唳,从两房到AIG、贝尔斯登、雷曼兄弟、GM(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批名震寰宇的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倒下了。于是,次贷便随着金融衍生品将风险传播到整个金融体系、美国,直至全世界。

2008年,人们开始习惯将这场衰退称为“全球金融海啸”。至此,金融危机在人类世界再次闪亮登场。

让我们抽象掉具体过程,一起来凝练危机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经济繁荣→流动性宽松→房价上涨→发放次贷→对冲风险(CDO等衍生债券)→房价下跌→次贷损失→对冲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市场信心下降→金融机构倒闭→流动性紧缩→实体经济下滑→大型企业崩溃→全球经济危机→……

勾勒的骨架之前之后都有“……”这个符号,加入“……”并非全无理由,这昭示着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是一种循环。金融衍生品的存在,使得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更为迅速,危机更加刺目。其实实质也没什么,跟之前之后的都一样,马克思早就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宿命,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

所以,从2007年次贷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西方世界断无幸存之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