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有百多条船,上回烧掉了三分一,今天毛毛估算下又烧掉了二十来条,还损毁了不少,这样一估算,大家都觉得可以睡个好觉了。
清军这段时间内怕是不敢再来了呢!若是再来,恐怕他们就要无船可用了,到时不要说征服明朝了,恐怕那些归顺的顺民也会造反呢!
毕竟,这两仗已充分证明,大明气数未尽,而你满清也不是什么天命所归……
第122章不懂,还是不懂
身体很疲惫,可精神却振奋。
近距离观摩了一场零伤亡的战役后,王大人像打了鸡血一般,明明一夜未合眼,可却是精神振奋,容光焕发。
他从士兵那儿借来案桌上可摆放的太阳灯,奋笔疾书,将自己在京口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尤其是自己经历的这场战役更是大书特书。
除此之外,他还对左弗组织百姓修建城墙,恢复农业等事也做了详尽的报告。
他很兴奋。
他感觉在这里他看到了圣人笔下的大同世界。虽然不知道那些古怪的东西到底是哪来的,可正如左大友说得那样,这重要吗?
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了,就像一个饥饿到极点的人,有口吃的摆在跟前时,哪里还会管这东西是怎么来的?
除此之外,他对格物学也十分感兴趣。他有预感,若是这门学科被发扬光大,其效力不会输过现在的圣人学问。若是两者结合,岂不是能开创万万年的盛世了?
王启年写得很认真,每写一段就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些日子的见闻,想想就觉不可思议。
人,竟可以走到这一步!听县主那意思,这些东西并不是神迹,而是掌握了某种规律后造出来的!就跟火炮,水车一样,都是可以造的!
这种力量可以被人所掌控,而这种力量还掌控在大明手里,若是发扬光大的话,大明就不惧怕任何人的冒犯!
过了两日,王启年回到了镇子上,并令驿站的驿员将自己奏折送去了南京。
回到镇子上的王启年休息了一晚后,便又在镇子里溜达了起来。然后,他惊异地发现,左家军火烧清军的事已传得人尽皆知,一些说书先生竟已将此编成故事,四下传说。
这……
王启年又懵了。
怎传得这么快?
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这是有人故意将前线之事泄露出来的!不用问,定是江宁县主做的!
他想了想,忽然觉得这手段很高明。
这些说书人嘴皮子最是利索,一点点事都能给你加工的天花乱坠的,而此刻京口里镇的百姓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东西。人
人心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啊!
这江宁县主当真是好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