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领取的蜂窝煤,徐海国直接放在了厨房的一角。
“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收获!”
一放好东西,大家就进了空调房,将今天卖泥炉赚得的工分卡或者以物换物的物资从袋子里倒在了地板上。
徐莱和宋秋娥连忙将一把工分卡划到一边数了数。
工分卡有两十工分的,也有五工分和一工分的,母女两个数了数,一共有一百二十六工分。
这是十三个泥炉的价格,其中有两个家里情况实在不太好,一直在降价,宋秋娥偷偷给他们两人少了两个工分。
另外有两个买泥炉的则是用东西换。
其中一人之前是老师,家里书籍比较多,他先与徐莱他们商量,说回家拿一本名着来换。
徐莱想着家里仅有的十几本小说都被她和弟弟为了打发时间早就翻乱了。
于是与这位老师商量,选了一本家里没有的名着小说。
还有一位之前是做劳保用品批发的,用了两双新的劳保手套换了个泥炉。
手套之类的小东西当初他们囤货的时候没想到这个,现在这两双劳保手套刚好能派上用场。
“今天的收获确实不错!”
他们五个人换算下来平均每人赚了二十九个工分。
仔细算下来,扣除材料和一天的人工,以及两天晾晒的功夫,算是很不错了。
第二天第三天两天,他们的泥炉都是供不应求。
甚至还有附近其他小区的人为慕名过来买泥炉。
宋秋娥卖了泥炉回来,还主动和家里人商量,要不要扩展规模,多招点人手,将这生意做大做强。
徐莱想到这两天时不时在他们摊位面前打量观察的几个人,笑着对宋秋娥说道:“妈,我们再等几天看看,说不定过几天生意就没这么好了呢!”
“呸呸呸,你这孩子乱说什么呢,哪有人自己想着自家生意不好的?“
宋秋娥这几天看着家里赚的钵满盆满,此时对这门生意正满怀期待呢,哪里就一下子就不好了?
徐莱看着母亲大人这样子忌讳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一切就看明天了。
结果第四天一早,徐莱他们家将新晾干的泥炉拿到楼下时,楼下平常他们家摆摊的附近,竟然多了八九个摆摊的,其中就有四家跟他们家卖的东西一模一样——泥炉。
只是他们的泥炉有三家看起来比徐莱家的粗糙些,最后一家的泥炉外观看起来倒是很是不错。
徐莱将这些在这里摆摊的人全部扫了一遍。
除了卖泥炉的,另外五家有三家是卖一些乱七八糟的二手生活用品,包括一些二手的童鞋、旧儿童衣服等。
还有他们第一天摆摊时,用名着和劳保手套跟他们换泥炉的两人。
用名着换泥炉的那位中年眼镜老师大约不好意思大声吆喝,摊位前用一张厚纸板写了自己摊位受卖的东西——出租名着小说以及一些开蒙绘本。
收价是一本每本书每天出租半个工分,看两天划一个工分就行。
为了书籍的安全起见,但凡来租书的人需要在租书单上签字和写上自己的身份证号以及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