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贼朱存枫大逆不道,阴谋造反,残杀忠良,玷污孔子,杀戮孔府,辱没斯文。我洪承畴,先帝托孤之臣,愿奉先帝之命,扶立太子继位,匡扶正义,重塑朝纲。”
洪承畴来到南直隶,得到东林党、南方大地主的热烈欢迎,朱存枫在北方大肆杀戮地主,大搞均田的事已传遍天下,整个南方风声鹤唳,宛如一个火药桶,就差引燃。
洪承畴的出现点燃了这个火药桶,朱慈烺得到全体认可,火速即位为帝,哪怕他才一周岁没多久。南直隶有整套替代朝廷的班底,改元弘文的小朝廷火速开张。
之所以说小朝廷,是因为除去江浙之地,西南各省、江西、两广、福建等地都没有任何表示。
说来也是好笑,反对朱存枫的一群人,用的却是朱存枫改良后的内阁制度。因皇帝年幼,弘文朝廷上下借用了乾圣的新内阁制度,所有朝政皆由内阁管理。
洪承畴他们很明白,当前他们看似立住脚,如果没有一两场胜利打底,现在有多少人向他们欢呼,将来就会有更多人唾弃他们。
好在朱存枫的均田政策令江浙大地主们人人自危,为了身家性命,这群地主愿意向弘文朝廷贡献军饷。崇祯在位时求爷爷告奶奶也无法解决财政短缺的问题,现在不用要,那群地主自己就主动将钱粮送到南直隶。
有了钱粮,洪承畴第一时间招兵买马。一路南下,洪承畴多次与阿敏沟通,发现后金八旗制度有一定的优势,特别适合江南的地主。所以洪承畴设立了汉军八旗,并让汉兵补充进后金八旗。
弘文朝廷的底色没有变,让他们一夜之间从贪污腐败转变成清正廉洁,无异于天方夜谭。江南地主送来的钱粮只有极少数一部分用在了招兵买马上,大部分落入了朝廷诸公口袋。
既然是赠送,那就是我的,怎么用我做主,你不能指手画脚,即便你是捐赠者。
洪承畴很明白必须喂饱朝廷诸公,否则万事皆休。但钱粮都送人了,军队建设怎么办?此时八旗制度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洪承畴照着赠送钱粮的地主送去书信,告诉他们,保家卫国需要亲自动手。洪承畴以给的钱粮多寡为标准,分配了八旗军官官位给那些地主。
这群地主可以让自己子孙、族人或指定人选担任军官,并自己建设该军官所属的部队。
没错,洪承畴才不会亲自招兵、训练,那都是要钱的,有这钱培养嫡系不是更好。
江南地主此时才反应过来,给钱给粮还不够,还要自带干粮为弘文朝作战。条件非常苛刻,有所行动的人意外很多。
乱世代表机遇,有机遇就会有人投资。军权代表什么,是个人都知道。洪承畴的八旗制度等于变相允许地主搞私军,这种私军还有官方层面的授权及任命。有了私军,以前许多不能干、不敢干,都能干了。
就比如与自己家族争夺水源的邻村地主,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之前两家只是普通的械斗,没办法锁定胜局。有了私军,就能买到铠甲和弓弩,有了这些武器,拿着棍棒,穿着单薄的邻村村民就不足为惧了。
这就引发了一個很不好的现象,眼看八辈仇敌成为军官,当着你的面招兵买马,你能不跟吗?不跟不就等于坐以待毙,必须跟!
如此作为,等于将由朝廷负责的安全问题转嫁到地方,皇帝需要集权,一群由地主利益团体组成的内阁则不需要,相反分权才更符合大家的利益。
汉军八旗制度颁布以后没多久,整个汉军旗就填充了近十万人,而且这些人不用弘文朝廷支付一钱一厘。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百姓!
地主们开始肆无忌惮剥削,一定要把成本收回来。前期短暂的地主内斗几次,所有地主马上将注意力转向自耕农和佃户等弱势人群。与其斗得你死我活,不如拿软柿子开刀,这样挣钱不流血,有斯文。
兵强马壮,洪承畴信心爆棚,点选兵马就向徐州进兵。有道是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要想确保江南的安全,必须把北方军队堵在淮河。正好军队中山头林立,长时间屯驻南直隶容易出变故,将部队调往北方,更方便自身指挥,容易掌控兵权。
洪承畴也有竞争者的,特别是勋贵,像魏国公徐家、东林党们就想争兵权。
向北方进兵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守军纷纷投降,而朱存枫的大军一个没看到。洪承畴意识到其中的诡异,不妨碍他对外宣传大胜。
北伐连战连胜,轻松收复徐州咽喉之地,接下来无论稳扎稳打进攻山东,还是轻兵突袭京师,南方军都握有主动权,至少南方数省的人是这么认为的。故而徐州被南方军攻下后,之前没有发声的福建、江西、两广等地纷纷宣布朱存枫是逆贼,愿意尊弘文朝廷。
孔家解决后,从曲阜开始,均田很快推行至整个山东,百姓欢欣鼓舞,收获大量忠诚度的同时又稳固一省。
有山东作为桥头堡,朱存枫本可以轻骑南下,渡过长江杀入南直隶不是没有可能,是大概率可以。朱存枫没有这么做,他在等,等南方地主自掘坟墓。
北方各省遭遇连年天灾,穷苦百姓快要活不下去了,他们对地主深恶痛绝,对频繁加饷的崇祯朝廷深恶痛绝。朱存枫不需要做太多工作,一句均田就能收获无数忠诚,分田分地也在百姓的支持下光速顺利进行。
南方则不同,小冰河的威力还没有全面降临,老百姓还有活路,有些自耕农、小商贩、手工业者等等甚至每年能买点肉打打牙祭,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尤其是朱存枫登基后,南方各省不再向京师输送税赋、粮草,各省,特别是江南有足够的余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老百姓能种出来,能买到活下去的粮食,他们就不会想着改变。朱存枫若强行推进均田工作,势必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不如优先稳定北方,优先进兵河南、湖广,这里田亩多,还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这里的百姓同样没有强烈改变的诉求。让队伍先适应河南与湖广的强度,锻炼一番再去江南,才能更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