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愣了愣,“啊?”了一声。
朱由检笑着看了看王德化,说道:“王德化!你的谏言有趣!”
王德化拱手说道:“皇爷圣明!”
朱由检站了起来,说道:“王承恩,速速拟旨,就说朕调齐王入朝担任吏部尚书,主掌天下人事。这封圣旨王德化你亲自送到天津去,看看齐王什么反应。”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答应下来。
王德化拱手一礼,说道:“奴婢遵命!”
第九百九十章 基业
齐王府三殿中,李植坐在王座上,和自己的下属讨论王德化的来访。
如今的齐王府其实就是当初的国公府。说起来,这个宫殿对于如今的李植来说已经显得太小了,无法体现李植的身份。李植已经让人在范家庄的东郊建造一座全新的齐王府,有更大的正殿和更体面的后宫。
不过这王府的修建需要时间,没有一、两年是不可能建好的。暂时来说,李植还不得不使用这座规格较低的国公府。
王德化奉天子命令来和李植商量“大事”,不过李植没有立即接见他。李植让他在王府中暂时住下,让密卫大使“安平伯”韩金信先去和他聊了聊。
王德化倒也干脆,和韩金信和盘托出天子的意思,将天子希望借助李植力量的想法全部说出。
听韩金信汇报了王德化的来意,李植召集群臣,商量这件事情。
天津的主事官员们站满了李植的三殿,分文武两班立在三殿的左右。
钟峰一上来就表示了反对。
“臣以为此事不可为。”
钟峰站了出来,说道:“大王在天津主政一方,每一分劳碌就有一分收获,已经自成局面,又何苦去趟朝廷的那一池浑水。做天子的吏部尚书支持天子的决策,利用天津的力量为天子威慑江南官吏,此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大王如果真的去了,在京城劳心劳力,到头来能收获什么?任命一大堆科举出身的儒生做这个官、那个官?恐怕归根到底也只是天子的一个忠臣。届时如果因为精力耗在京城,耽误了一镇九省的建设,当真是得不偿失。”
听到钟峰的话,李植的臣属们议论纷纷,不少人都表示了赞同。
就连郑开成也站出来说道:“王爷明鉴。如果此番王爷西进京城,恐怕是要做了天子的挡箭牌。”
“天子有心号令天下施行新法,但江南的士绅和文官不听调遣。如果王爷进京做吏部尚书,以一镇九省的实力威慑江南,则江南士绅恐怕会加倍仇恨王爷。”
“天子施行新法,收获的是天下民心。但天子没有实力,空有想法无力实施。如果天子借助王爷的实力推行新法,则出力的全是王爷,得利的全是天子。最后天下的士绅个个记恨王爷,王爷却两手空空什么都得不到。”
“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可取的事情。”
听到郑开成的话,李植的臣属们又议论起来。大多数人都同意郑开成的话,对做天子驱策,去硬扛江南所有士绅文官的事情没有兴趣。
如今天子一遇到难题就找李植,天津的官员们当真厌倦了天子的这个习惯,不愿意再出力了。
钟峰又站了出来,说道:“我们天津的事情我们可以做,朝廷的事情朝廷自己做。如果天子把江南全部划归给王爷治理,让我们在江南收税办报,我们倒是可以真正把江南的事情管起来。”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点头。
曹余站出来说道:“既然天子管不来江南,不如就把江南交给王爷管理。又要借助王爷的力量,又要按天子的意思任命官员。好处全是天子的,出力全是王爷,这岂不是冤大头?”
众官又是一阵赞同声。
然而李植听到这些话,却是沉吟不语。
天津的官员们说了一大通,见李植没有表态,都渐渐安静下来。他们不知道李植什么态度,都不说话了。
崔昌武看了看李植的脸色,站起来拱手说道:“王爷,臣以为,此事也有可为之处。”
李植看了看崔昌武,来了些兴趣,说道:“昌武说!”
崔昌武走出队列,说道:“王爷一心为民,之所以不断扩大天津体系的管理范围,所求也是为民做主,为民谋利。然而无论王爷如何扩大领地,所管理的大明国土也只有天津、山东、河南和江淮几地。造福的百姓有限,并不能普惠所有汉民。”
“然而如今天子有求于王爷,等于是给了王爷一个机会,让王爷将天津的政策推广到整个大明。”
说到这里,崔昌武抬头看了看李植的脸色。
李植听到这话神情愉快,笑道:“昌武的话有意思,继续说!”
崔昌武见李植有兴趣,神色一振,又说道:“天子如今要依赖王爷的威势管理江南,但是又害怕王爷的权柄过大,只许了王爷一个吏部尚书的职位。所以这件事情看上去十分不划算,完全是为天子驱策。”
“但是王爷坐拥一镇九省,是天子所依赖的力量。以此为筹码,大可以和天子讨价还价。天子开价一个吏部尚书,王爷可以还价一个内阁首辅。”
“如果天子让出内阁首辅的官职,则王爷可以不动兵戈,直接将王爷的雄图大志在整个大明施展。如果王爷能在整个大明讲公德均田赋,办学校开报纸,兴矿山工厂,建铁路码头,那王爷岂不是可以造福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