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已经考完了,不怕学生被花红柳绿迷了眼,静不下心来答题。再者,来府城一趟不容易,带了银钱的也可买些府城特产回去。
府城最繁华的两条街呈十字交叉,其他还有十多条小街,每条小街都比县城的主街热闹。赵明月有种小镇出来,到一线大城市旅游,觉得哪哪都比小镇繁华的迷失感。
他们去的就是主街,街面上大的铺子都是二层,门口四扇,六扇门大开着,宽阔大气。
他们就一路走过去,两位夫子介绍各家铺子都是卖什么的。
两位夫子都很是接地气,“主街货品是好,价也高。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物什,还得去各小街。”
“不过,来府城一趟,主街怎么着也得来看看。”
懂!城市必去景点不打卡就像是白来了!
一群男的,胭脂水粉铺子不去,布庄不去,吃了饭出来的,酒楼也不进去,刚考完,书画铺子也不想去。
真直男逛街,两条交叉大道一来一回走完,都没进去个铺子,就算是逛完了。就还真是商业街打卡呀,再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就齐活了。
好在两位夫子都有家眷,出来一趟,家中女人估计也有吩咐,主街走完后,他们去了物美价廉,适合花钱的一条小街。
小街上吃食铺子不少,卖糕饼的,卖汤饼的,卖馒头包子的,卖饺子的,一条街上都有。杂货店,粮店,布庄,粉脂铺也有,只不过没有主街上气派,但人流量也不少。
赵明月跟在夫子后头,一边走一边看,和县城里多是男子出来买东西不一样,府城出来逛的一半儿是女人。
小铺子里,老板娘也在满面笑容的招呼客人,年轻小姐身后跟着丫鬟,看来府城的女子地位明显高不少。
赵明月越发坚定了要带慧娘来府城的决心。
在县城,她娘极少出门,家里采买多是外祖父去,偶尔外祖母也跟着去,逛街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
到了府城,她娘也可以和这边的妇人一样,挎着个篮子,三两人结伴儿,慢悠悠的一家一家铺子逛过去,看看新出的布匹花样,试试新出的胭脂水粉了。
她娘现在也才二十多的年纪,正该是自信飞扬的年纪,每日里忙完了家事,和邻里结伴逛逛,说说笑笑的出门回家。
赵明月突然沉寂了,她娘在县城连隔壁左右都没去过,每日里除了做包子馒头,收拾家里,就是织布。
表哥表姐们来县城的日子,她娘脸上的笑容都明显增多了,她娘也是喜欢热闹的人!
娘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冷暖饱渴,她还是第一次意识到,她娘不该过这么沉闷的日子。
第22章
两位夫子买了布匹和面脂,除了数量,花色什么的都一模一样,赵明月觉着,两位夫子的关系应该比看起来好多了。
三个成亲了的同窗,有两位买了布,一位买了面脂,布匹很明显是给家里长辈买的。
看三人不时看向颜色鲜亮布匹的眼神,赵明月知道他们也想给妻子儿女买,不过最后都算了。
年轻人还靠着家里的供养读书,和夫子这种已经撑起一个家的人,在花银子上自然是不同的。
赵明月挑着鲜亮的颜色买了布和口脂,面脂。大银要嫁人,大金要相看媳妇,这些布都用得着。
口脂和面脂她买回去让家里人试试,看看跟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明年来府城可以看粉脂铺收不收。
大伙都没想到她小小一个,带着这么多银钱。赵明月不好意思的笑笑,冬日里几个月的分红都攒着没花,这次都带过来了,还没花完呢。
第一天买了东西,也逛了主街。第二天两位夫子带着他们去看府城的南山书院,若是中了童生,可以继续在县城学习,也可以到南山书院进学。
一般家资不丰的学生会选择留在县城,有些家底的则是来南山书院。书院里教导童生的夫子多数是秀才,也有举人会来讲课。教导秀才和举人的夫子基本上都是进士。
王通还问了一句,“为何都中进士了,还不去选官呢?”
李夫子便笑道:“同进士也是进士,也不是所有的进士都想去当官的,也有些当了官之后,发现自己更合适当夫子。”
王通不懂,小声嘀咕,“辛辛苦苦读那么多年书,不当官儿多亏呀!”
赵明月理解,自古学校大佬多。学问好的不一定就适合当官。况且在书院当夫子拿到的钱财不一定就比当官少,除非想当贪官。
除了能享受桃李满天下的乐趣,当夫子的年头久了,人脉也不缺。衣食无忧,悠哉悠哉的日子不要太美好。
她要是个男的,第一职业就选夫子。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舒适,工作氛围好,衣食无忧还有成就感。
书院的束脩每年三两银子,再加上在府城的吃住,一年的花费不少。若是直接吃住在书院,一年则需十两银子。
赵明月心里有了紧迫感,她来府城进学,肯定是不能住宿的,娘必定是要跟着。外祖母外祖父应该也会一起过来,家里要是做什么营生,最好也来几个金。
租院子是一大笔钱,她的束脩和笔墨纸砚花费也小不了,还有一大家子的吃喝用,如此家里这两年攒下来的三十两银子,怕是用不了一年就能花完。
至于具体做什么买卖,还得到时候打探清楚了才好定。方子,点子赵明月都不缺,只是要不引人注意,还得能挣银钱,就得好好考察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