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论衡注释 > 第76部分(第2页)

第76部分(第2页)

太史公司马迁说:“《禹本纪》说黄河源出昆仑,昆仑山高二千五百多里,日月都被相互隔开不得相见而各自发出光亮,那山上有玉泉、华池。如今从张骞出使大夏之后,穷究黄河源头,哪里能看到过《禹本纪》所说的昆仑山呢?所以说到九州山河的,只有《尚书·禹贡》较为接近实际情况。至于《禹本纪》、《山经》所记载的事情怪物,我不敢去说它。”其实,不敢说,就是认为它毫无根据。昆仑山很高,山上有玉泉、华池,是世人都听说过的,至于张骞亲自到过却没有那事实。考察《尚书·禹贡》,九州的山河,希奇古怪的东西,金玉的珍品,没有不完全记载下来的,就是没有说昆仑山上有玉泉和华池。按照太史公的说法,《山经》、《禹本纪》都是没有根据的假话。

【原文】

31·10凡事难知,是非难测。极为天中(1),方今天下在禹极之南(2),则天极北必高多民(3)。《禹贡》“东渐于海(4),西被于流沙(5)”,此则天地之极际也(6)。日刺径千里(7),今从东海之上会稽鄞、■(8),则察日之初出径二尺(9),尚远之验也。远则东方之地尚多。东方之地尚多,则天极之北,天地广长,不复訾矣(10)。夫如是,邹衍之言未可非,《禹纪》、《山海》、《淮南·地形》未可信也(11)。邹衍曰:“方今天下在地东南,名赤县神州。”天极为天中,如方今天下在地东南,视极当在西北。今正在北(12),方今天下在极南也。以极言之,不在东南,邹衍之言非也。如在东南,近日所出,日如出时,其光宜大。今从东海上察日,及从流沙之地视日,小大同也。相去万里,小大不变,方今天下得地之广,少矣。

【注释】

(1)极:北斗星。

(2)禹:疑是衍文。“禹极”义不可解。下文有“方今天下在极南也”,可证。(3)高:下有“东方之地尚多,则天极之北,天地广长,不复訾矣。”是以东方之地尚多,推证天极北之地必尚多;本句是以极南的中国人众多,推证天极北的人必尚多,故疑“高”系“尚”字之误。

(4)渐:到。

(5)被:这里是至的意思

(6)则:疑“非”字之误。下文言“日刺径千里,今从东海之上会稽鄞、■,则察日之初出径二尺,尚远之验也。远则东方之地尚多。”这说明东海不是天地的最边沿,可一证。又言“今从东海上察日,及从流沙之地视日,小大同也。相去万里,小大不变,方今天下得地之广,少矣。”这又说明东海、流沙不是天地的最边沿,可二证。又言“东海、流沙、九州东、西之际也。”这是直接说明它是中国东西的边沿,而不是天地的最边沿,可三证。

(7)刺径:直径。

(8)鄞(yín银):县名。东汉时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鄞县东五十里鄞山下。■:《汉书·地理志》作“鄮”,可从。鄮(mào冒):县名。东汉时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鄞县东三十里,鄮山北的官奴城。

(9)则:无义,疑是衍文。

(10)訾(ī姿):估量。

(11)山海:疑“山经”之误。上言“案禹之《山经》,淮南之《地形》”,又言“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又言“案太史公之言,《山经》、《禹纪》,虚妄之言”,可证。(12)根据文意,疑“今”下夺一“极”字。下文言“从雒阳北顾,极正在北。东海之上,去雒阳三千里,视极亦在北。推此以度,从流沙之地视极,亦必复在北焉”,可证。

【译文】

凡事难于识别,是非难于判定。北斗星是天的正中,如今中国在北斗星的南面,那么北斗星的北面一定还有很多人。《尚书·禹贡》载“东面到海,西面至沙漠”,这不是天地的最边沿。太阳直径有一千里,现在从东海边上会稽郡的鄞县和鄮县,观察太阳刚升起时直径只有二尺,这就是太阳离东海还很远的证明。太阳离东海还很远,那么东方的土地就还很多。既然东方的土地还很多,那么北斗星的北面,天地广阔,就更不可估量了。照这样说,邹衍的话就没有可指责的,而《禹本纪》、《山海经·山经》、《淮南子·地形》都不能相信了。邹衍说:“如今中国在地的东南面,称作赤县神州。”北斗星是天的正中,如果现在中国在地的东南面,看北斗星就该在西北面。今天北斗星正好在北面,现在中国就在北斗星的南面。以北斗星来说,中国不在地的东南面,所以邹衍的话是不对的。如果中国在地的东南面,就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如果升起的时候,它的光芒就该更光亮。今天从东海上观察太阳,跟从沙漠地区看太阳,大小都一样。相离万里,所看见的太阳大小不变,可见如今中国占有的土地面积,是很小的。

【原文】

31·11雒阳(1),九州之中也。从雒阳北顾,极正在北。东海之上,去雒阳三千里,视极亦在北。推此以度,从流沙之地视极,亦必复在北焉。东海、流沙、九州东、西之际也,相去万里,视极犹在北者,地小居狭,未能辟离极也(2)。日南之郡(3),去雒且万里。徙民还者,问之,言日中之时,所居之地未能在日南也。度之复南万里,日在日之南(4)。是则去雒阳二万里,乃为日南也。

【注释】

(1)雒(luò洛)阳:即洛阳,三国魏改。因在雒水之北得名。东汉、三国魏等七朝先后在这里定都。

(2)辟:荒远。

(3)日南:郡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郡。治所在西卷(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辖境约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

(4)前一“日”字,根据文意疑“地”字之误。

【译文】

雒阳在中国的中心。从雒阳向北看,北斗星正好在北面。东海岸边,离雒阳三千里,看北斗星也在北面。根据这个来推测,从沙漠地区看北斗星,也必然它还在北面。东海与沙漠,是中国东、西的边沿,相隔万里,看北斗星还是在北面,这是因为地方狭小,不能远离北斗星的缘故。日南郡离雒阳将近一万里。迁居到那里的人回来,问他们,回答说太阳正中的时候,他们所居住的地区也不在太阳的南面。这样,推测从日南再往南一万里,那地方就应当在太阳的南面。这就是说,离雒阳二万里的地方,才是太阳的南面。

【原文】

31·12今从雒地察日之去远近,非与极同也,极为远也。今欲北行三万里,未能至极下也。假令之至,是则名为距极下也(1)。以至日南五万里(2),极北亦五万里也。极北亦五万里,极东、西亦皆五万里焉。东、西十万(3),南、北十万,相承百万里(4)。邹衍之言:“天地之间,有若天下者九(5)。”案周时九州,东西五千里,南北亦五千里。五五二十五,一州者二万五千里(6)。天下若此九之,乘二万五千里(7),二十二万五千里(8)。如邹衍之书,若谓之多,计度验实,反为少焉。

【注释】

(1)距:至,到。

(2)五万里:雒阳离日南二万里,雒阳再向北行三万里到北斗星下的地方,故云五万里。

(3)本篇中凡言长度、面积的地方,数词量词皆具备,故疑“万”下脱“里”字。下同。

(4)承:通“乘”。相承百万里:南北十万里与东西十万里相乘,面积应为一百万万平方里。

(5)这里王充把邹衍的九州说误认为是二级,错将中国当大九州之一。

(6)二万五千里:东西五千里与南北五千里相乘,面积应为二千五百万平方里。(7)二万五千里:据上应是二千五百万平方里。

(8)二十二万五千里:九乘二千五百万平方里,应为二亿二千五百万平方里。

【译文】

现在从洛阳观察与太阳距离的远近,跟在洛阳观察北斗星的远近,是不同的,北斗星要更远些。现在即使想向北走三万里,也不能到北斗星的下面。就算到了,这就叫做到了北斗星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