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来小宝,尝尝奶奶烧的牛肉。这可是正宗草原大肥牛,拓拔王爷年前送来的。你爷爷早想吃了,奶奶就是不烧,特意留着等小宝回来吃的哦。”
杨开刚端起酒杯,还没喝,听到夫人这话,又把酒杯放下“我说你一把年纪了,咋老在孙子面前损我?老拓拔送来好几十斤,随我吃,又能吃多少?”
“呦呦呦!老头子还生气。咱不理他,来,小宝拿着。”
孩子伸手接住大牛排,拿在手里啃着,“奶奶也吃。”
“好好好,小宝真乖,奶奶陪小宝一起吃。”
……
杨开对面坐着一对夫妻,三十多岁,那男子看面相,跟杨开特别像。不用猜,肯定就是杨开那在洛阳当县丞的儿子——杨学栋。
杨开再次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开口道“东京很好吗?”
男子夹根青菜放嘴里,边嚼边道“很好,比玉州繁华。”
杨开有些生气“哼!再好跟你有何关系?玉州才是你家,你祖宗十八代都在玉州。”
“我不喜欢玉州。”
“为何不喜欢?”
听着两人对话,口气越来越冲,男子身边妇人赶忙插话“爹,别生气,我跟学栋在洛阳生活还行。”
杨学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闭嘴,没你插话的份。”
妇人看看杨开,又看看老夫人,不知如何是好。
老夫人摸摸孩子脑袋,开口道“呵呵!真是人老了记性就差,厨房还熬着汤呢!媳妇啊,去看看好了没。”
“好的,娘。”妇人说完起身走出大堂
老夫人拍拍孩子脑袋“小宝,去厨房帮你娘端汤好不好?”
孩子抓着牛排点点头“嗯!”
孩子跑出大堂,老夫人眉头一皱“怎么?老东西和小东西这是不准备过年了是吧?恩?想吵都给我滚出去吵,别让人吃顿饭都闹心。”
得、两爷们被呛的都不再说话。看看杨开,开口道“小孩好不容易回来过个年,你当爹的就不能安静点?”说完又把眼看向儿子“他是爹,就不能让着点?过完今年,你都三十一了,这么大人咋一点道理都不懂?你二十多年书读哪去了?还三甲进士?就是这么进士的?”
“可是娘,我真不想回玉州,在洛阳也快要升官了,要不多久我就能买个宅子。”
老夫人笑笑“呦呵!升官?几品啊?从七品升正七品?一年俸禄够小宝吃肉吗?还买宅子,家里这么大宅子住不下你?我说学栋,我跟你爹都老了,就指望家里能有个人陪陪。你两口子带着小宝在洛阳,家里就我跟你爹两人,你怎么一点孝心都没有呢?而且过了年,你爹也要去大漠,到时候家里就剩我一人,你难道就不担心娘吗?”
杨开自顾自喝酒,也不说话,他也不知道能说啥。儿子从小到大就没怕过他,插嘴又得吵起来。
杨学栋敢反驳他老爹,却不敢反驳他娘,只是他娘这话说的很直白,摆明就是让他回来。犹豫一会,开口道“爹去大漠干嘛?”
老夫人叹口气“唉!你爹过完年要去大漠选址,准备建都护府。估计以后都要在大漠,也没多少时间回来了。都护大人现在缺行政人才,你爹当上正三品府尹,以后都要在大漠行政。”
杨学栋惊的嘴巴张老大“爹当正三品?”
“恩,安西大都护府府尹,可不是正三品下嘛!”
他真是惊的满头汗,正三品下?大魏文官一共才几个正三品?六部尚书,正三品上,只有六人而已。尚书令、中书令,正二品(文官二品无上下),也只有两人。从一品到正一品,人数虽多,但都是虚职(不然太师和太保也不会夺权了),真正有实权的都在二品和三品。
现在他爹居然当了大魏第七个正三品,什么概念?文官和武将不同,武将正三品太多了。文官做到正三品就可载入史册,武将可不会直接载入史册,这岂不是代表他老爹要名垂青史?
这个载入史册不是有了事件才会记载,而是正史开篇就会记载,某人、某年、某月任正三品某职。三品以下有了某些事件才会留下名字,或者野史能寻到。就像武将,三品武将属统帅,得有战争事件才会记载,当然,若三品以下有了某个事件足以载入史册的,自然也会记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