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对。”玄奘双手合十,淡淡道:“虽无‘一沙一世界’之妙,却有汇聚汪洋之效。修佛者,不应为沙,应为水。绵延流长,聚成江海,看似一滴,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娘娘,这不正是你创世之初构想的人心向善吗?人人向善,世间自融。”
一时间,女娲呆住了。
第六百三十四章普渡之惑
石门外,猴子与须菩提俩师徒一个握着金箍棒,一个拿着拂尘,有意无意地对视着,一言不发。那气氛无比诡异。其余的众人都小心翼翼地看着。
石门内,一片寂静。
女娲的眉头蹙得越发深了,许久,她轻声叹道:“关于‘水’……以前,本宫倒是听过另一个人,也将自己的道比作水的。只可惜,最终也不过……不了了之罢了。”
“老君?”
女娲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想起了些往事,那神情之中,透着说不出的无奈。
玄奘淡淡叹道:“娘娘所言,想必是‘上善若水’吧。”
“看来,道家典籍你也有所涉猎啊。”
“贫僧也是急于求成之人啊。众生疾苦,若是可以,贫僧一刻都不想等。‘普渡之道’惠及众生,也不应拘泥于教派。”玄奘无奈轻笑道:“当日,金山寺的藏经阁中也有些道家藏书,贫僧求法无门,便一并看了。本是期望着佛门无解,可否从道法之中寻些痕迹……”
“那你寻到了?”
玄奘缓缓摇了摇头:“佛门避世,道家,又何尝不是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其实娘娘说错了,‘上善若水’,老君是真的做到的。若非做到,他又如何修得出‘无为’?只是,此‘水’非彼‘水’。”
“区别?”
“老君所言,‘上善若水’之水,乃是润泽万物之水,水往低处流,愿者自上钩,拒者莫强求。说到底,便是‘无为’,汇之一个‘润’字。”
女娲静静地听着。
玄奘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贫僧所言之水,却不在一个‘润’字,而在于‘融’。愿者自上钩不假,但那不愿者,莫非真就任其沉沦苦海,视而不见?”
“所以?”
“所以,贫僧以为,普渡之道,不是安坐佛位,待众生前来祈法,不是水往低处流,愿者上钩。而是……”
话到此处,玄奘便没再往下说了,只是微微抿着唇。
他静静地注视女娲。
缓缓地,女娲睁大了眼睛,有些错愕地注视着玄奘,深深吸了口气。
幽暗的洞府之中,几盏烛火微微摇曳着,昏红的火光照在两人的脸上,有一种清清淡淡的感觉。
片刻,之后,女娲稍稍收了收神,眯起双目叹道:“此法甚妙。此法得证,实乃三界一大幸事。”
玄奘将目光收了回来,静静地站着,那脸上的神情如同微风拂过的湖面一般,微起涟漪,却格外地祥和宁静。
许久,女娲睁开双目,轻叹道:“经你这么一说,本宫忽然觉得,这佛法与道法,竟是如出一辙。皆是在跨出最后一步前停了下来……也难怪了。当日,便是老君点化的释迦摩尼,只是没想到,他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怪本宫当日太轻信于人了。”
稍稍沉默了片刻,女娲又轻声问道:“如何证这渡人之法,你现在可有头绪?”
“有。只是头绪太多了,贫僧也是茫然。”
“都有哪些头绪,可否告知一二?兴许,本宫活了几万年,也能给你一些建议。”
玄奘礼貌性地回以微笑,道:“恐怕,难。”
女娲微微抬手,示意玄奘接着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