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面位开拓者txt > 第168章 山东争夺战(第1页)

第168章 山东争夺战(第1页)

1900年六月之前,清朝对义和团一直维持着镇压的态势。正如李鸿章所感慨的那般,华洋冲突多数源于教案。八国联军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外国人的农民起义。清朝发觉镇压无果,且自己并非义和团的主要攻击目标,干脆就放任义和团去对付外国人。

然而,外国人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解救使团,解决完义和团之后,并非就此恩怨分明地离开,而是连同清政府一并教训,还进行了一次抢劫。

就在此时,清朝上下分裂的迹象开始显现。袁世凯在山东将其武毅军扩军至五万人,已初具北洋的规模。袁世凯在山东镇压拳乱成效显着,赢得了各国使节的赞誉。可山东的义和团没了,便转移到了河北一带。义和团在河北大规模扩张,清朝在河北的镇压部队连连败退。

义和团从山东败退至河北并壮大的转折点发生在涞水县高洛村。清军派兵前去镇压,结果前去镇压的部队反倒被数千义和团消灭。几天后,人数是此前十倍的义和团三万人攻占了第一座州城涿州城。到了五月末,义和团已无法剿灭。各国一方面严令清政府剿灭义和团,另一方面派保护部队进入京城。

这时候,英国实在是感到无奈。在英国的全球战略中,此刻的中国不该乱。中国一旦混乱,旁边的日本和俄国就可能入侵中国。一方面,俄国在远东势力的扩张会威胁到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另一方面,俄国把注意力放在东方,工业产值日益提升的德国就没人牵制了。可清朝的作死行为让英国人极为无语。他们调来了对外国军队充满敌意的甘军驻防北京。随后,发生了日本使节被甘军残忍杀害的事件。

苏星云对日本人本就没什么好感,但对于此事,他也觉得是中国理亏。毕竟日本当时还未打过日俄战争,在世界上没什么发言权,杀了日本的使节也没造成多么重大的事。真正的借口其实是克林德事件。

在这个位面,苏星云发现了吸血鬼参与的痕迹。首先,克林德擅自拘捕路过使馆区的义和团员,这是胶州湾的血族势力安排的。其次,克林德带着部队和甘军在北京巧遇交火,也是由一个血族打扮的士兵先开枪的。苏星云观察到这一切,基本确定事情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了,于是回去安心备战。

就在克林德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清朝急电李鸿章和袁世凯进京,希望这两个掌握强大军力的实权者能帮忙一把。可惜,两人都知道清朝这次屁股太脏,不敢前来擦屁股。

慈禧为首的清朝中央在这个时候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发现整个南方已经不在控制之内。慈禧也不知道清朝能不能撑过这一关。至于镰锤社?慈禧现在看整个南中国的大员跟苏星云一样都是混蛋,自己的老家都要没了,南边的财务赋税之地?反正南边已经不再掌控了,那就不管了。再加上慈禧在剿灭维新派的时候想杀的人都被各国公使送走了,所以越想越来气,决定对义和团进行招抚,准备依靠义和团阻止外国军队进驻北京。

当外国军队进驻北京的时候,苏星云已经宣布四省动员令,二十万军队开始在淮北一带集结。在镰锤社的会议上,苏星云开始宣布即将到来的战略计划。这时候,相当一部分在经济建设上的人对苏星云即将对山东一带进军的行为有所质疑,认为清朝已经烂掉了,镰锤社这次只要坐岸观火就行了,没必要把自己陷进去。

在会议上,苏星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风气,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对于这种质疑,苏星云听后确实有一丝犹豫。按照战略来说,八国联军这次进攻北京在未来没有威胁到镰锤社的能力,镰锤社主动占领山东会承担防御外国的压力。种种因素总结下来,继续低调发展才是正道。

就在苏星云觉得要放弃这次主动战争行动时,他发现镰锤社高层决策人员现在看着自己下决定的神色很熟悉。苏星云想起来了,这个神色和自己与三十人谈心时决定先积累势力后造反的表情是一样的。现在镰锤社高层反对这次战争的原因是对洋人没有底气,希望继续积累实力,能拖一时是一时。

苏星云敢肯定,只要自己下决心停止这次主动进攻的行动,肯定很多人会舒一口气。

这并非战略游戏,而是一场真正的战斗,无需过多揣摩人心。苏星云开始反思,为何红军能在历史上胜过民国?归根结底,是决心。红军发动全国之力,勒紧裤腰带,不惜一切代价推动大教育和工业化。即便在建国后面对世界第一强权,依然有决心与之抗衡,一个命令便有无数的英勇牺牲。

苏星云想到自己的钢铁产业,如今已达到80万吨,超越了历史上1950年的产量。面对八国联军,他们最多不过五万人,由于自己的蝴蝶效应,最多也不会至十万人。而且,他们不像美军那样统一指挥。此刻,他所欠缺的,正是那种敢于向世界力量拔剑扞卫国土的决心。

他转身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圈,一个是威海卫,一个是胶州湾,坚定地说:“这次,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山东全境,将一切外国势力驱逐出去。”

这时,主管经济的孙东忍不住问道:“真的要打吗?”

苏星云平静地望着所有人,回答道:“和平不是靠退让得来的。”

他将笔指向霍邱宿州一带的工业区,继续说道:“中华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我们的核心地带。这次出兵可能会牺牲很多人,但如果不行动,将来会有更多人丧生。同志们,准备好了吗?”

苏星云挺直腰杆,宣布:“现在,我宣布整个四省进入战争状态。任何失败、投降或未经党中央同意的求和言论,都将被视为叛国罪。”

他的目光冷冽地扫过每一个人,与他对视的人都感到心头一紧,想避开他的目光。苏星云严厉地说:“为什么不看着我的眼睛?是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被苏星云训斥后,所有人都抬起头,大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就在慈禧太后最后疯狂地准备向列国宣战的同时,山东的袁世凯收到了镰锤社发来的最后通牒,上面明确写道:“山东即将成为战场,请贵军在六月三十日之前撤离,否则后果自负。”袁世凯看后,立刻召集手下三位得力干将——北洋三杰,将电文递给他们看,并沉声道:“南边的赤匪要打过来了。”

冯国璋性格火爆,率先发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山东是我们的根基所在,他一句话就想让我们走,门儿都没有!”袁世凯对此未置可否,转头看向段祺瑞:“芝泉,你怎么看这位老乡?”

段祺瑞皱着眉头分析道:“苏星云这个人,连李大人都在他手上吃了亏,说实话,我也看不透他。不过,我好奇的是,洋人都支持我们管理山东,他为何此时要夺取山东?这该如何处理与洋人的关系呢?”

王士珍突然语出惊人:“依我看,他是想和洋人开战。”

袁世凯立即追问:“冠儒,你说说看为什么?”

王士珍回忆道:“我和苏星云有过几次接触,他给我的感觉很独特。”冯国璋不解地插话:“不就是个鼻子两只眼睛,有什么特别的?”

王士珍摇头:“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面对洋人公使时的气势,仿佛他是来自大国的国民。”

袁世凯沉默片刻后问道:“你是说,苏星云可能是日本人?”

王士珍否定道:“不,日本人底蕴不够,气质太偏激。苏星云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

段祺瑞表态:“既然赤匪要来攻打山东,那我们就见识一下这位纵横四省的天下第一反贼究竟有何能耐。”

转眼间,六月三十日已过。此时,在徐州一带,镰锤社的二十万大军高唱着经过微调的《国际歌》进入山东。歌词的最后一句“英特纳雄耐尔”被改为“中华复兴”,“全世界”改成了“全中国”。这首歌的版权问题在当时并不重要,毕竟十几年后的十月革命还未爆发,这首歌的原版是从巴黎公社运动中借鉴而来,苏星云抢先一步使用了它。这首歌的旋律比《马赛曲》更加激昂,歌词也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句歌词表达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宗教迷信的立场,基本上把外国军队、义和团和清朝都批评了一遍,显示出这场战争不存在任何妥协的可能。

第二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则预示着镰锤社在这场战争后将肩负起统一中国的重任。这个统一过程将公开透明地进行,顶着三大阶级反动派的压力,纯粹而堂堂正正地统一中国。每一步都将坚实地展现出劳动阶级革命的惊人力量。

在这场夺取山东的战斗中,镰锤社的军队仿佛重演了后世新中国在朝战中的场景,同样是背靠自己的工业基地,与跨海而来的敌人展开激战。历史在镰锤社的军队踏入山东的那一刻,被苏星云的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了走向,整个中国历史由此驶向了未知的航向。

镰锤社的军队在弹药供应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相较于袁世凯外购弹药的北洋军,他们的弹药近乎无限。当二十万镰锤社大军进入山东后,迅速对袁世凯的五万武毅军发起了迂回包围和主动进攻。北洋军的军事思维仍停留在欧洲会战的战术层面,即严整列队、排枪射击。而此时的镰锤社部队已经仿制出了司登冲锋枪,并命名为“水管冲锋枪”,从而具备了遏制大规模集团冲锋的强大火力。三三制战术在此时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战斗力。

北洋军的五万武毅军是以会战的形式前进的,结果却被镰锤社轻易地分割包围,连分裂切割都准备好了。北洋军按照西式操典列成密集队列试图突围,却正中镰锤社基层军官的下怀。原本50掷弹筒是个需要老兵才能发挥巨大威力的武器,但现在北洋军聚成一团,目标明显,新兵们对着列队人群猛轰即可。至于北洋军所依仗的山炮炮兵群,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轰炸,其次前方防御的镰锤社战士已经挖好了战壕,使得他们的伤害大打折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过几次突围失败后,武毅军受到了严重打击,士气低落。这时,镰锤社发起了猛烈进攻。“水管冲锋枪”和手榴弹在进攻中发挥了巨大的杀伤力。原本打算拼刺刀做最后一搏的武毅军,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搏斗的资本,聚集在一起被火力扫射,手榴弹炸飞,散开后又被三人一组的枪手击毙,即使单个冲上来也被三人背靠背地挑死。

就在会歼北洋军的第三天,加入镰锤社的山东士兵开始向对面的北洋军喊话,北洋军开始成建制地投降缴械。当袁世凯在大营里听到外面响起嘹亮的国际歌“要做天下的主人”时,他苦笑着对王士珍说道:“冠儒,你是对的,这个苏星云真是非凡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