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面位开拓者txt > 第108章 共和的军事扩张与工业挑战2(第1页)

第108章 共和的军事扩张与工业挑战2(第1页)

共和的迅猛崛起,改写了许多人原本的命运。曾经的“真命天子”朱元璋,现在面临着夹击,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历史上的陈友谅,本应从徐寿春手中篡位成为大汉王,但在共和的强力干预下,徐寿春在湖北起义之初就被迅速击败。陈友谅自己也无处安身,赣北地区已被共和军占领,湖南也不再是他的避风港。

在这个充满武侠色彩的世界中,分裂的丐帮因共和的人口政策而走向灭亡。苏南的丐帮,一度以一位小姑娘为帮主,也因为苏南的自我改革和对共和的迎合而解散,小姑娘放下了打狗棒,被送往共和的女子书院继续她的学业。

陈友谅失去了丐帮的支持,为了逃避灭亡的命运,他向西逃至贵州,在那里重新组织了力量。在这场天下争霸的大局中,他不过是一个边缘角色。

在福建,方家军遭遇了他们的劲敌——陈友定。这个名字并非笔误,他与陈友谅并无血缘关系。陈友定原是个驿站小兵,后来因征讨山贼而崭露头角,最终成为福清县令。在动荡的时局中,他展现了英雄本色,在方家军南下时,他率领军队在福建北部山区与对方展开激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随后成为了福建的军事领袖。

苏星云对陈友定的立场感到困惑。陈友定的父母因反抗元朝而参加农民起义,最终牺牲;他自己也曾经一度被元朝官府追捕。然而,在控制了福建之后,他却不断向北方的大都输送贡品,通过海陆运输表达忠诚。

他在福清组织了一支火枪军,依靠这支精锐力量,他成功地守住了八闽之地,阻止了方家军的南侵。当共和军打到江西北部时,陈友定甚至准备派军北上讨伐,但最终因部下的反对而放弃。他的顽强抵抗耗费了方家军大量的资源,让方国珍对他恨之入骨。

丽水市的景色一如既往地迷人,但对于刘基来说,这些美景早已熟悉到无法激起他的兴趣。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赏景,而是为了寻找他的恩师——郑复。他站在丽水学院的门前,听到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不再是他儿时所熟悉的经文,而是共和传来的“数理化”知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这些声音让刘基的脸色变得僵硬。

突然,一位曾是郑复学童的人认出了刘基,他礼节性地问候后,告诉刘基:“刘师弟,老师说过,如果你来了,请去后院找他。”刘基跟随他来到后院,看到郑复头发已斑白,一身长衫依旧整洁。郑复看到刘基,示意他坐下,温和地说:“你来了,坐吧。”刘基恭敬地回答:“弟子拜见老师。”书童悄悄退出,关上了门。

多年未见的师生相对,刘基一时不知从何说起。郑复打破了沉默:“你有疑惑而来。”刘基点头:“是的,老师,当今天下大势,弟子看不透。”郑复叹了口气:“当今乃天下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引领天下人走到这一步的人,才能知道这天下该走向何方。”

刘基的脸色更加凝重,他问:“敢问老师,当今共和的气运聚集在何处?”郑复带着一丝玩味问:“怎么?想找共和的龙脉,斩之?”刘基低头不语。郑复苦笑,解释道:“我传给你的堪舆术,在真正的大道面前只是小技。”他指着门外的一棵小树说:“那棵树影响了它旁边蚁窝的气运,但它挡不住一个人的气运,人手持利斧,片刻就能将其砍断。共和现在的气运,已经不是堪舆术可以改变的了。”

刘基倔强地说:“不尝试,怎知不可为?”郑复看着他,最终说:“好吧,既然你如此坚持,我就告诉你共和的气运所在。”他展开一张地图,画了几个圈,几条线,为刘基揭示了共和的气运所在。

刘基面对地图上的气运分布图,感到一头雾水,这些错综复杂的线条和圈点对他来说毫无头绪。过了许久,他才逐渐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些代表着什么。

郑复观察着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化,语气坚定地说:“气运虽可由龙脉所加持,但人若不断自强,气运亦能昌盛。共和的气运,就在于这些铁路和工业区。整个共和的人在苏星云引领的大道下,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这种气运不是堪舆术所能撼动的。苏星云乃天纵之才,不知何门何派培养出这样的人物。我们师门传承的是技艺,而他们掌握的才是真理。”

刘基看着地图上的工业区和铁路标志,感到一阵无力。要摧毁共和的气运所在,就必须动员大军,战胜共和军。但若已有能力战胜共和军,又何需用堪舆术来改变气运呢?

他还是不甘心地问:“老师,您曾说气运在东南,如今怎会这样?推背图上的预言为何在此改变了?”

郑复叹息道:“天道酬勤,君子应当不断进取。天数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改变的。共和化学书中的故事,也许并非只是神怪之谈,这种逆天改命,以人道压制天道的行为,必然会遭天妒。苏星云的师傅传道之后遭受天罚,我对此深信不疑。”

刘基听后喃喃自语:“顺从人道,逆天而行,我错了吗?”郑复看着弟子,大声说:“神通不敌天数,但天数也难以压制人的意志。大道五十,天演四九,你太过顺从那四九了。”

刘基静坐了一会儿,发现老师已经离开。外面一片寂静,书院的学生们正在考试。他摇了摇头,带着几分释然,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大别山的金寨地区,一声巨响划破了宁静,共和的铁道部队正在这里攻克迄今为止最为艰巨的铁路工程。这条铁路将穿越大别山区,一旦建成,湖北与安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不再依赖安庆至九江的长江航线。这是共和首次尝试在山区修建铁路,他们正借此机会积累宝贵的经验。

在山上进行爆破作业时,尽管所有人都戴着钢盔,仍有五名工人不幸被飞石击伤。为了提振士气,苏星云亲自来到施工现场,在飞石如雨的环境中稳定了工人们的情绪。他再次强调铁道部队的军事性质,军法严明,并对几个违规者进行了惩戒。在苏星云的超感指引下,铁道部队逐渐摸索出了开山作业的规律,事故和伤亡率开始下降。预计这条铁路将在两年内完工。

已是1354年的春天,共和的扩军行动仍在继续。但在农忙时节,士兵们会被放假回家务农。苏星云曾梦想打造一支完全脱产的军队,但受限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这一愿望还无法实现。他曾对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些狂想充满憧憬,但当他真正掌管一个国家时,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苏星云记得沙俄的大轮战车,那算是最早的装甲无牵引战车。但他知道,在复杂地形的战场上,这种蒸汽三轮车并不实用。他不会盲目追求这种华而不实的装备。为了节省火药,他甚至没有将重型火箭弹投入实战。目前,火炮主要以榴霰弹为主,高爆弹则少量使用,以节省黄色火药。

几天前,军队高层拿着李贺提供的图纸,想要制造一种新型装备。这是一种四匹马拉的六轮装甲车,主体结构为木质,轴承和骨架为钢制,外部覆盖高碳钢板,顶部装有旋转机枪。苏星云直接否定了这个设计,他认为在当前没有对手能与机关枪对射的情况下,这种设计过于繁琐。而且,如果马匹被射杀,整个火力点就会陷入困境。他建议机枪还是应该随着大部队移动,根据指挥官的意图进行部署。

对于提出这种设计的军官,苏星云给予了严厉批评。但对于背后的李贺,他则采取了温和的态度,首先赞扬了他的创意,然后指出了牵引力的问题。李贺解释说,以共和目前的工业加工精度和材料,还无法制造出能在复杂路况下长时间行驶的蒸汽车。

苏星云对此表示理解,并提出了内燃机的概念,给了李贺一些分馏出的石油让他进行实验。不过,他对这项实验的成功概率并不抱太高期望。最终,李贺这个工业组的总组长还是需要将注意力转回到基础工业的发展上。

共和军的战斗风格已经变得极其华丽,但随之而来的后勤挑战却复杂得让人头疼。有时候,苏星云会幻想,如果他穿越时能带上红警基地,或者至少是个帝国时代基地,那该多好。但这些无聊的念头总是被他对共和工业体系建设的执着所取代。他深知,基地这样的外挂终究是外物,而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知识。

随着化学、钢铁、机械动力等领域的突破,电力学终于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报机的发明。苏星云早已提出了利用两种电符号进行二进制编码传输的概念。在发电机研究小组和钢铁部门的合作下,合格的硅钢被生产出来,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稳定的电流。一种新型电报机应运而生,它通过间断电流产生电火花,用有火花和无火花的信号来传递信息。

1354年5月的一天,苏星云和一群工业组以及军事组的成员们在庐州的一间小房间外焦急等待着。终于,房间里的人带着一张写有文字的纸张走了出来,兴奋地宣布:“总指挥,鞍山工业北区发来消息说‘大家好,钢铁很硬’。”苏星云激动地问:“成功了?”电报工作者肯定地回答:“是的,我们成功了!”随即,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军事组的成员们很快意识到电报在军事上的潜在用途。何成说道:“今后我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把铁路和电报线铺到那里。”

陆海也难得地表示赞同:“铁路可以快速运送后勤物资,电报能让指挥部迅速掌握战局,那种将领在外可以不遵君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苏星云及时制止了他们的狂热幻想,提醒道:“目前的电报技术还有局限性,还不能跨越江河,而且在共和境内全面铺设电报线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没有十年时间是无法完成的。”

蔡刚有些失望地说:“看来这次战争中,我们还是无法利用这项技术了。”

苏星云看着这位发明转炉炼钢技术的人,微笑着回答:“目前共和的疆域还不算大,这项技术在未来统一中国时才会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