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马连良经典京剧唱段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由于马连良在戏中所塑造的人物多为智慧、聪颖的形象,如《借东风》中的诸葛亮、《清官册》中的寇准;或者具有诙谐、狡黠的性格,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失印救火》中的白槐等。人物的性格决定了在表演时,念、做要自然、潇洒,受其影响唱功也随之飘逸、巧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第二章 独树一帜(7)

此时当红须生除余叔岩之外,还有高庆奎和马连良,世称“老生三大贤”。余叔岩的观众群以文人墨客、风雅之士居多;高庆奎则以商贾、平民为主;马连良则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贩夫走卒,兼有大、中学生,以受众面最广而与余、高两家呈三足鼎立之势。

1929年,马连良的嗓音真正地回复到了他的艺术生涯的最佳阶段,他的“倒仓”期大约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这对一名老生演员来说,无疑是超长的“刑期”。然而也正是这超长的“刑期”,迫使他十余年来勤学苦练,不敢稍加懈怠,终成一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名角儿。

这期间在蔡荣桂先生组班“扶荣社”中,马连良任头牌老生,上演了许多蔡先生主排的新剧目,如《许田射鹿》、《要离刺庆忌》和《安居平五路》等。由于马的嗓音已能唱高亢、激越的唢呐二黄《龙虎斗》,引得多家唱片公司争相邀请他灌制唱片。作为一名有十几年舞台经验的专业艺人,马连良深知这时的嗓音可能就是他一生之中的最佳时期,于是他对唱片公司的人士说:“请在唱片开头之时,加报一句民国十八年。”唱片公司的人开始还不解其意,马连良意味深长地说:“以后您就该念我的好了。”没过两年,蓓开、开明公司等凡标有“民国十八年”或“十九年”的马连良唱片,果然销路畅旺,张张流行,唱片公司老板对马连良说:“足下待我,情深义厚,千言万语,感激不尽。另外,以后您千万别干唱片这行,否则我们就都没饭了,哈哈……”

就在马连良的事业蒸蒸日上、一帆风顺之际,也同时遇到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强大压力。曾经引领他走上艺术道路的三伯父马昆山已淡出舞台,带着俩儿子马叔良、马宏良等回京。让叔良在“斌庆社”带艺作科,同时向其三兄马连良学习技艺,表示最好能在三兄身边唱个二路老生等配角直接吸收舞台经验。马连良的六伯父马沛霖以前在上海工丑行,现年事已高,回京养老,由于在台上会得多,希望能为马连良做“后台大管事”,戏班里又称“坐中”,负责安排剧目,监督演出进行和指导演员等工作。马连良的大哥(堂兄弟大排行)马春樵工武生、红净,带着唱武生的儿子马君武,也从上海回京,前来投奔三弟。四弟马四立也想回来。一时间马家人丁兴旺,又恢复到马连良小时候的热闹场面。父亲马西园已年过六旬,见兄弟及子侄们都回来了,心里既高兴又骄傲,敦促儿子早点给他们都安排上事由儿。没地方住就把租出去的房子收回来,让他们住。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生活上的支出全靠马连良唱戏的收入。家大业大开销大,马连良只好通过中间人找业师蔡荣桂商议,要求涨一些戏份,同时安排自家亲戚入“扶荣社”,以便他们都能自食其力。

没想到蔡先生的答复十分生硬,他说马连良能有今日,全靠我给他排戏,否则他什么也不是,所以戏份不能涨。我办的是“蔡家班”不是“马家班”,用什么人由我来选,马家的人太多,我照顾不过来。如果他们要办“马家班”,我就去捧“富社”正红的李盛藻、杨盛春、刘盛莲等,将来给他们拴个班,我的收入比“扶荣社”还得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独树一帜(8)

马连良心想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确与蔡先生的帮助分不开,如果因为钱银之事与业师不睦,自己于心不忍。可马家这边一大家人等着吃饭,也是个现实的问题。于是马想到了师父,想让师父叶春善给拿个主意,从中协调一下。

叶师父见马连良来了,非常高兴。在他所有的弟子中,马连良最给他争气,师徒情同父子。听了马连良道明原委之后,叶春善说:“我只能告诉你两点,第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按他的意思,你办你的‘马家班’,他搞他的‘蔡家班’,这样他最多是不高兴,还不至于伤了和气。”马连良说:“我本想您二位是小荣椿科班的师兄弟,想请您从中说和一下,不想和他分家。”叶说:“那你可找错人了!你知道蔡先生曾经与‘富连成’分手,可不知为什么,这本来是咱们‘富社’的家丑,我从不对外讲,你自己心里有数就是了。”

原来,蔡荣桂先生在“富连成”是“开国###”之一,与萧长华并称“左右丞相”,其职责是负责教老生戏。戏班对外演出、联系堂会等事宜,均由“经励科”负责。有些顾客因与蔡相熟,就把“买卖”与蔡谈了。这种超出其职责范围的事,本是戏班的忌讳,但蔡先生一直经手了十几年。因考虑到主要还是为社里拉买卖,叶社长就没加干涉,并派了一名出科弟子金喜棠为之跑腿。一次,蔡应了一本同兴堂的堂会,这家饭庄就在广和楼附近的取灯胡同,只隔一条前门大街,赶场扮戏非常方便,所以价钱也极便宜,二百五十大洋是公价,行内尽人皆知。演出之后,蔡只收了二百二十块,交社里仅一百八十块。金喜棠知道实情,蔡又拿出十块给金做“掩口费”,金喜棠不为所动,把十块钱交给了叶社长。叶认为事关重大,为了不伤蔡的面子,不激化矛盾,叶借故将蔡辞退,让金接管一切对外交际事宜。这本是蔡自身的错,可他不但不感激叶的做法,从此在外事事与叶做对,近乎反目。

叶师父说:“这事说明蔡先生在钱财方面,只重利益,不辨事理。你们今后在一起合作,这种事情怕避免不了。不如趁大家没伤和气,好聚好散,咱们戏班的早晚在一个锅里混饭吃,将来合作也不尴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另外,相信你马连良没有了蔡先生这个‘拐棍’,照样立得住,这才叫真本事呢!”马连良回到家里,把师父的意见和建议对父亲及三伯讲后,一家人便开始酝酿组班之事。马西园叮嘱儿子说:“将来真挣了大钱,你可别忘了孝敬蔡先生!”

另外,蔡、马二人在艺术见解上的不同,也是导致他们分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次,某公馆办私家堂会,表示愿出高价请马连良演《辕门斩子》。来人说从未听过马老板的《斩子》,想必不错。说话表面如此,实际是故意看看马连良敢不敢唱这类有难度的戏。马有骨气,接戏后请蔡先生给说,蔡按当年刘鸿声的路子说了一遍。马认为老腔老调的路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不合自己的条件。于是自己从王又宸的戏中套出不少小腔,并加以改编,按自身的条件去唱。虽然反响极佳,但蔡听了之后心中不悦,因为唱的不是他说的路子。后来蔡先生渐离,师徒二人友好分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独树一帜(9)

来自外部的压力,是指戏剧评论界的所谓“真伪谭派”之争。凡唱老生者,不论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等均自称“谭派”,没人敢自诩独创本门流派。余叔岩号称“新谭派领袖”,言菊朋则冠以“旧谭派首领”,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支持余叔岩的自称“余党”,支持马连良的号称“马迷”。“余党”认为,只有余叔岩才是正宗谭派,别人都是“伪谭派”。有人讥讽言菊朋为声腔怪异的“法国老生”、“言五子”,即低网子、短胡子、薄靴子、洗鼻子、装孙子。说言是票友出身,扮相,身上难看,连洗鼻子都死学老谭。也有排挤高庆奎的,认为他杂驳不精。除唱老生外,反串太多,如《钓金龟》之老旦,《独木关》之武生,《虹霓关》之小生,《铡美案》之铜锤,称其为“高杂拌”。

对于马连良的指责,主要集中在说他唱功上音不准,有倒字,是“大舌头”。念白京音多,喜爱“一顺边”。至于马对行头、剧本及音乐的改良,则谓之“离经叛道”、“靡靡之音”,是绝对的“伪谭派”,因为谭老板从没有过这样的演法。马连良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将谭鑫培再现,艺术是人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学谭再好,也不能再造出一个“老谭”。继承谭派艺术,只有在宗谭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条件去演绎,才能使“派”真正地“流”下去。所以他是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艺术评论,并不想参与“真伪之争”。

一天,铁杆“余党”张伯驹的朋友从外地到京,指名要看马连良的戏。张是最反对马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不想陪同前往,又怕伤了朋友的面子。于是张硬着头皮“舍命陪君子”。他一进戏园子,就双手捂耳,直到散戏,捧余贬马到了极至。此事给“马迷”们极大的刺激。他们开始在报刊、杂志上连篇累牍开展“反击”。文人墨客中捧马的人,如梅花馆主、冯梦云、舒舍予、看云楼主等都认为,马连良目前的剧艺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有代表剧目,又有拥护的观众,完全可算得上“马派”了,何必要为谁是“正宗谭派”而论战呢?于是马的拥趸相继撰文,力推一个新的老生流派——马派。

唐世昌曾撰文:“自谭鑫培故后,一般后起者,纷纷以其门户为标榜,惟造诣太远,乌不能绍叫天之遗绪。只余叔岩可代执牛耳。叔岩刻苦奋厉,固其独到。惜身虚体弱,嗓音低小,似不胜粉墨登场之劳。惟马连良无日不在进步之中,面相则隽逸优秀,歌喉则炉火纯青,韵味尤佳,近来声誉日隆,群众属望,若能加意研究,他日造诣,宁有量哉。”

看云楼主写道:“连良艺事,就目下论,不标旗帜,自有其至。比于诗品,英秀如少陵,叔岩不失为东坡,连良则梅村渔洋之流亚。余子学杜学苏,或得鳞爪,络不足取。国策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今日之连良,正不必标谭派而为牛后耳。”

舒舍予先生写得更直白:“此次连良来申,嗓音居然调高了一个字以上,足见他平时肯用苦工,把嗓子练好,欢喜听他唱几声的,没有不替他喜欢的。再说,他已有了一种势力,仿佛谭派下分有余派,余派后有马派。”

第二章 独树一帜(10)

婴宁力捧:“马连良的嗓子,宽窄自如,运腔声声,高处如大江东去,抑扬动听;细处如空际游丝,宛转悦耳。于是马连良便成了须生中之程艳秋,所以他可以称马派,不必称贾派。等于程艳秋可以称程派,不必称梅派。马连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唱来潇洒非凡,毫不吃力,马连良简直可以自成马派。”

在1930年前后,“马派”两个字正式见诸于报端,这对艺术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马连良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鞭策,同时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立之年的马连良头上,能够戴得住这样的光环吗?

在自身实力不断提高及外界舆论的大力推动下,马连良终于决定自组班社,从此脱离“打工”行列,成为真正的“马老板”。1930年9月26日扶风社正式成立,首演于北平中和戏院,剧目为独具本门风格的《四进士》,而没有选用1924年首次挂头牌和1927年首次挑班时所演的《一战成功》,此举向世人表明,脱胎于谭派的马派应运而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