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走到粟禾身边,双方见礼后,陈健举杯道:“一路远行,辛苦了,且歇一歇。”
“多谢姬夏。酒菜齐备,姬夏费心了。”
粟禾挥挥手让随他而来的人也都各自休息,走了一路确实有些累了。
陈健陪着粟禾,斟上了一碗蒸过的高度酒,醇酸的酯香和浓烈的酒味让粟禾大为吃惊,举杯致谢后喝了一口,就觉得仿佛一股火从喉咙一直烧到了胃里,脸瞬间就有些红,连连称赞。
“我这一路都在听姬松说夏城的与众不同,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便是这酒都和别处不同。大抵是你们地处西北,风寒雪朔,这酒竟也比我们那里的要烈。”
“浓烈与醴甜,都是酒,不过味道不同罢了。西北的酒,难不成就是水了不成?”
粟禾哈哈一笑,觉得陈健说话很有趣,但也不好直接回答,用笑掩过。
长亭中菜品不多,都是些夏城常见的东西,一碟豆腐,一碟煮豌豆,鱼肉自不缺,铜锅炒制后味道辛香,让粟禾食指大动。
但看到桌子上的木筷子时,略微有些惊讶,赶紧掩饰住,拿起筷子叨菜压了压酒。
筷子他见过,很多人也用,不过随着大河两岸贫富阶层的分化,那些城邑中的领和特殊人物的礼节也逐渐多了起来。
一开始或许是因为煮肉的时候直接用手拿会烫手,所以有了筷子,而等到贫富差距出现之后,一些城邑中的富贵阶层又觉得要体现自己与其余人不同,他们开始用玉刀铜勺之类的器具,便是用筷子也多是玉的,甚至是亮闪闪的锡的或是铅的。
粟禾的诧异一闪而过,见陈健也是用木筷子,知道不是刻意怠慢自己,心中却道:“终究底蕴太浅,不过三年之城,他这个领用的器具和众民一样,还是缺了礼法啊。”
陈健不知道粟禾已然将他鄙弃成了暴户,又聊了几句,吃喝完毕,便邀请他乘车前往夏城。
另一辆车,陈健留给了姬松,姬松见众人都乘坐牛车,连连推辞。
“不必推辞,你这一次出去,算作城邑的眼睛,帮着城邑看到了许多以前没看到的事。城中有了些变故,族人们都很信任你,推选你成为议事会的成员,这车倒也乘得。上车吧。”
姬松叹了口气道:“姬夏,我这一路,只是看到了不少的东西,可却什么都没学到。我想要的答案也没有得到,反倒是离开了城邑这么久,纵然我左手残废,和草原诸部作战的时候我也可以举旗雕箭,白白离开了这么久……”
“这有什么?只要你心中的疑惑解开就好。你看到了你想看到的东西了吗?”
“没有。”
“那就对了。上车吧,安下心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做好能够改变的事。你想的那些,也未必不能实现。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药草,能让人活上数百年不死;如果有一天你能让土地亩产千万斤粮食……到那时候,你的这些烦恼和疑惑也就没了,或许你会看到你想要的答案。所以,不要想怎么去改变人的心,而是去改变更少的劳作更多的收成,人心也自然会变的。”
劝解了几句,松回味揣摩着陈健的话,走了一路,看了一路,隐隐品出来些味道,但到底是什么,却只是个还未萌的念头,抓不住想不通,可至少陈健为他指出了一条路。
陈健拍了怕松的肩膀以示鼓励让他安心,自己站在了车的左边,请粟禾上了车。
粟禾在娥城听过战车的事,惊诧过了车轮,可唯独少了亲身体验。
站在车上,看着河岸已经压出的车辙道路,一种居高临下迎风而行的感觉让他很开心,走了一半唱了一韵诗,大约是粟城的民谣。
陈健暗笑,看来大河两岸各个部族的文化生活已经很达了,自然而然地懂了的韵,由此可见他们的物质文明必然不差。
正陶醉期间的时候,粟禾却戛然而止,失了风度地喊道:“姬夏,且停车。”
陈健以为他初次乘车颠的内急,让御手停住车,粟禾跳下马车,跑到远处田地的沟渠边问道:“我听娥钺领说,夏城修了水渠?这就是?”
“对。”
“姬夏可曾和娥黾说过,这水渠要水旱从人不由天?”
“对。”
粟禾看着远处几个农夫正在用桔槔灌溉有些干燥的土地,心下大为激动,顾不得那些礼节,跑到陈健身边道:“姬夏,可能带我去看看这水渠?大河两岸诸部,苦于水旱久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