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传内史令,拟诏!”卫峥再无疑虑。
一封讨齐檄文广发天下,骤然间整个天下为之倾动,西边的秦昭襄王此时此刻很是解气,齐国终于要为自己的短视惹来天大祸患了,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卫峥振臂一呼,诚邀列国诸王入朝歌商讨伐齐大计,首先响应的便是韩国,韩王是第一个来到卫国的,而来到朝歌的第二个君王让卫峥颇为惊讶,他原以为是赵王,没想到是燕昭王第二个来了,足见仇恨的力量多么强大。第三个君王便是年轻的赵王何,赵国刚刚经历一场动荡,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卫国也没必要得罪卫国。而偏居南隅的楚国也只能随大势战战兢兢的加入其中,现在的楚国更是不敢得罪卫国,深怕此次薄了卫峥面子引来祸事。
只有西边的秦国冷眼旁观,此时的秦国纵使心有余却力不足,秦国如若有能力出兵只会破坏合纵,而今只能缩在关内眼睁睁的看着卫国做大,看着齐国被群起而攻。
须臾间,一个月过去了,魏缭也带着大军班师回朝,加派出去的十几万军队并没有一兵一卒的损失,因为魏缭根本就没有与司马错发生交战,只不过是两军对峙了三月,如今所有人都安然返回了卫国。
回到朝歌,便是论功行赏之际,魏缭即刻被封为武昌君,至此卫国有两位将军爵至封君。
这一日,朝歌城内城外皆一片肃穆,坤门长街被禁街,两侧皆是披甲戴胄的卫军士卒。
朝歌城外,一列队伍渐渐映入眼帘,最醒目的是一面纛旗上刻录的“楚”字。
楚国君王也到了。
楚王是最后一个入朝歌参与合纵大谋的君王,倒也不是楚顷襄王摆架子,他哪敢摆架子,只不过是路途过于遥远罢了,从长沙一路水陆颠沛,客行数千里终于来到了中原。
随着楚王的到来,五国会盟正式召开。
五日后,盘龙正殿,赵、韩两国君王坐在了右侧的两张席案里,年轻的赵王何身后站着的是奉阳君李兑以及廉颇、赵成,韩王身后站着的便是国相张平以及暴鸢。
大殿左侧分别坐着的便是燕王与楚王,楚王身后站着的便是昭雎,而燕国这边就有意思了,燕昭王身后站着的一位文士便是邹衍,阴阳家一派的祖师爷,此外乐毅、赵奢二人俱至,如今新旧二主共聚一堂,要说不尴尬肯定是不可能。
王座之上赫然便是卫峥,他环视着下面的四国君王,四国君主也看向了卫峥。
卫峥笑了。
这四国君主一个比一个年轻,他们的父辈与卫峥同辈,但都死了,楚怀王死了,赵武灵王死了,给自己牵马的老韩王也死了,曾经五国相王的燕王易更是死了快二十年了。
当此之际,太子姬驭站在王座一侧总领卫国的几大重臣。
末了,但见卫峥自王座上慢慢站起来,诸王也纷纷投来目光,他们见卫峥无声而笑,抚摸着长案悠悠然的一步一步跨下台阶来到了殿中央。
四国之君没一个愿意来找个,然而能不来?敢不来吗?
虽同为君王,但是四国君主看向卫峥时,心里有种说明所以的敬畏。
在座的四国之君,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不及卫王,威望更是不及。四国之主皆为守成之君,而卫峥却为开拓之君,不为雄主何以广国千里?不为豪杰何以威震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