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
又是一声手榴弹的炸响在人群中传来。紧跟着,便是一阵儿乒乒乓乓的枪声。
“将军,你没受伤吧?!”
手里握着佩枪,克留奇科夫神色慌乱的挤到楚思南身边,他一面伸手接过楚思南肩上的棺椁,一面迫不及待的问道。
紧跟在克留奇科夫身后地。便是吉尔尼洛娃,这个女人在第一次爆炸声响起的时候,差点没直接吓昏过去。她绝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在这个时候受到丝毫地伤害。
“南,你没事吧?!”几乎是紧跟在克留奇科夫的身后,吉尔尼洛娃一把握住楚思南的胳膊,语带颤音的问道。
“我没事,我没事,”楚思南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将图哈切夫斯基的棺椁交到克留奇科夫的手中,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然后面色严肃的说道,“快去看看,有没有别的同志受伤。朱可夫,朱可夫同志呢?巴季茨基……”
“将军,他们都没事,”刚刚赶过来的卢科昂基沉声说道,“很显然,这是冲着将军你来的,别人都没受到什么影响。”
随手指挥着身边的警卫团士兵在楚思南身边围成一圈,担负起警戒的任务,卢科昂基才继续说道:“将军,你必须马上返回克里姆林宫,这里太危险了。”
卢科昂基这句话才刚刚说完,又是一声枪响,一名站在楚思南左侧的士兵应声而倒,毫无疑问,混杂在人群中的刺杀者仍旧没有放弃行动。
此时的场面实在是太混乱了,宽阔的街道上,四处都是慌乱奔跑的平民,哭喊声、呻吟声、枪声,各式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原本那肃穆悲痛的气氛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原本维持秩序的士兵也丝毫没有办法,而要想将隐藏在人群中的杀手找出来,那更无异于痴人说梦。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局面的混乱,警卫团部设在楚思南身边的警戒圈开始受到冲击,四处奔逃的人时不时的撞过来,这给警卫团的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谁是平民谁是杀手。
“克留奇科夫!”面对纷乱的局面,吉尔尼洛娃很快冷静下来,她紧靠在楚思南的身边,语气冷冽的说道,“去,召集你的人,疏通返回克里姆林宫的道路。”
“是!”克留奇科夫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点头应了一声,然后挤出士兵所组成的警戒圈,径直朝克里姆林宫卫队所在的地点奔去。
“卢科昂基,做好周围的警戒,”看着克留奇科夫迅速的淹没在混乱的人群中,吉尔尼洛娃的脸上展露出一丝狰狞的神色,她扭头看了看满脸不安的卢科昂基,毅然说道,“以十米为限,不准任何人朝这里靠近,凡胆敢靠近的,格杀勿论!”
“是!”尽管感觉吉尔尼洛娃的命令有些残忍,但是考虑到目前情况的危急,卢科昂基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
肃杀地戒备命令很快被传达下去。大批的警卫团士兵,以图哈切夫斯基的棺椁为中心,围出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一个大圆圈,将楚思南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头头脑脑们保护在了中间。按照吉尔尼洛娃的命令,警戒圈的外层很快响起了嘈杂的枪声,无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还是混杂在平民中的真正杀手,甚至是一些安全委员会地便衣,只要敢于靠近警戒圈的,一律都被乱枪打死。
很显然。吉尔尼洛娃下令所采取地措施是残忍的,在这种纷乱地局面下。很多因为惊慌失措而四处奔跑的无辜者受到牵连,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在警戒圈的外围,就已经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尸体,殷红的鲜血从那一具具的尸体下面流淌出来,染红了灰白色地路面。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这种方式过于的残忍,而且牵涉到了众多无辜的人,但是它本身对于应对这种糙乱无序的局面。却异常的有效。当一个个试图接近警戒圈的人先后浴血倒地地时候,受到震慑的普通人,开始疯狂的向外拥挤,以便尽可能地远离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至于那些仍旧留下来并尝试着向警戒圈靠近的家伙,便极有可能是身份可疑的杀手了。大批的人朝外拥挤。而那一两个尝试着向内围靠近的杀手,无疑便彻底的暴露了身份,随后。几乎不用谁去指挥,那些发现异常的士兵,也会立刻将枪口对准他们。
警卫团的戒备持续了将近十分钟,据估计,在这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就有将近上百人饮恨枪下,血洒街道,悲哀的成为了这场刺杀行动中的牺牲品。
十分钟后,克留奇科夫指挥着克里姆林宫卫队以及大量的安全委员会密探,清理出了返回克里姆林宫的通道。随后,在大批安全保卫人员的簇拥下,楚思南以及大批的官员,匆忙的返回了克里姆林宫,而之前进行到半场的图哈切夫斯基葬礼,也不得不草草的宣告结束。
“3。27”刺杀流血事件,令实际上已经掌握大权的楚思南倍感愤怒,他一返回克里姆林宫,便将吉尔尼洛娃与克留奇科夫招到自己的办公室,毫不留情的将两人狠狠的斥责了一顿。
当然,令他感到愤怒的,并不是吉尔尼洛娃在事件中所采取的那种过激的手段,相反,他对自己妻子这种在危急关头果断老辣的行事风格还十分的欣赏。孔子文学网在经历了数年的权力洗礼之后,如今的楚思南已经再也不是当初那位懵懂的初哥了,什么心系国民、人人平等,这些论调在他看来,早已经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狗屁。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国家,只要存在权力,只要存在上位者与下位者的阶层划分,那些所谓的平等就永远都不会存在。面对一个手握国家重权的大人物,那些无辜躺倒在街道上的人,他们的生命甚至没有蝼蚁来的珍贵,所以,在关键的时刻,他们就必须做出某种程度上的牺牲。什么叫关键时刻牺牲小我,这就叫关键时刻牺牲小我,就像这一次的刺杀事件中一样,面对他楚思南的生命安危,那些无辜受到牵累的人就叫牺牲了小我。
真正令楚思南感到愤怒的是,安全委员会在这次图哈切夫斯基葬礼过程中的安保工作,显然表现的很不出色,他们不仅没有清查出那些潜伏在莫斯科的别有用心的家伙,而且还让他们堂而皇之的在葬礼仪式上发动了攻击。最为重要的是,安全委员会在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显然也没有出色的表现,否则的话,当时的场面也不可能乱成那样,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了安全委员会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应变能力还远远不能让人感到满意。
对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的一番训斥之后,楚思南又对两人提出了一项要求,那就是这次的事件一定要彻底清查,不管是背后的主谋,还是真正的参与者,甚至是那些对此一事件知情,但是却没有上报的家伙,一律都要从严从重处理,务必要做到不使一人落网的程度。对于那些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士兵、特工,则要予以奖励,尤其是那些英勇牺牲的同志,必须授予英雄称号。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二十八日,楚思南通过广播、报纸,向全国通告了在图哈切夫斯基葬礼上所发生的恶**件,同时,他将这一次的事件定义为“德国法西斯潜伏分子的**革命暴乱”。随着对这一事件的通告,楚思南又发布了一份名为《告苏维埃联盟全体人民书》的公告。在这份公告中,他宣称历时三年余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胜利关头,但是在这个时候,伟大的红色政权还不能松懈,因为在战争中潜伏下来的大批敌特分子,仍旧在伺机而动,企图在内部破坏苏维埃政权的稳定。因此,在这个时候,每一个苏联人,都有必要警惕起来,全副身心的投入到另一场对敌人的斗争中去。
随着楚思南的两个公告,以安全委员会为主导,有各地军警配合的大规模搜捕调查行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这是楚思南上台后,亲自下令开展的第一场大规模清理敌对势力的行动,同之前吉尔尼洛娃主使下所展开的清理相比,这次的行动规模最大,清理的结果最彻底。在长达五个月的清理行动中,全苏联境内,几乎是所有的反楚思南势力,包括国外的谍报组织全部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总数多达上万的反动分子、敌特人员被安全委员会的特工、密探揪出来,投进了监狱、劳改营。
这一场大规模的清理行动,同斯大林当年上台之初所开展的清洗性质相同,其主要作用,都是在最大限度上打击当政者的敌对力量,而它所起到效果也颇为明显。其直接作用,就是在其后楚思南所当政的二十余年时间内,苏联国内竟然听不到任何反对他的声音,其所实施的统治基本上就成为了独裁统治。
至此,一个延续了数十年的楚家王朝,终于在苏联国内建立起来了。
第一章 规划东线
坐在克里姆林宫那宽敞明亮、金碧辉煌的办公室内,嘴里叼着一支烟卷的楚思南,静静的坐在那方原本由苏联历任领导人所用的宽大办公桌后面,眉头微皱的看着桌上那一沓厚厚的文件。
持续了将近半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苏维埃全代会已经在两天结束了,通过这两次会议,苏共中央全体政治局委员,苏维埃全国代表,以绝对多数的投票,最终将楚思南正式推上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位,与此同时,按照既往的惯例,他还同时兼任最高统帅部统帅、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两大职务。这样一来,负责党务的中央政治局、负责军务的最高统帅部、负责政务的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就全部落到了楚思南的掌握之中,他成为了苏联继斯大林之后,又一位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名至实归的独裁者。
独掌大权,凌驾于全体国人之上的感觉如何?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很爽,非常之爽,想想吧,一国之众何去何从,幸福还是痛苦,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一个人掌握,那种能够谈笑之间决定他人命运的生活岂不是很爽?
可是如今的楚思南,仅仅是过了两天这样的生活,便开始感觉痛苦不堪了。每天处理不完的党务、军务、政务,每天看不完的文件、汇报、纪要,每天忙不完的会议、接见、应酬,等等等等。毫不客气地说,从早上六点钟起床。直到夜里十点,楚思南每一天的日程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地,不留丝毫空隙,在这种情况下,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属于个人的时间了,如今的他,甚至连同妻子吉尔尼洛娃见上一面,都需要经过克里姆林宫办事人员的专门安排。在掌握了大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自身真正的自由,这样一种看似不等价的交换。楚思南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值得了。
当然,对于楚思南来说。最最让他感到遗憾的,就是当他坐上这个职位之后。无论是对日还是对德的战事指挥,就算是距离他彻底的遥远了。他总不能以一个苏联最高领导人地身份,亲自带着部队去前线作战吧?楚思南是军人出身,而且一向以来都自诩为职业的军人,因此,他对上前线指挥作战,历来都是情有独钟地。他喜欢甚至可以说是迷恋那种身处硝烟之中,兀自镇定自若、挥洒自如,谈笑之间,决定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上百万人命运时的那种刺激,那种热血沸腾。而今,永远失去了这种亲临前线地机会。这如何能不让楚思南倍感遗憾?
如果说还有一点能够让他遗憾之际略感欣慰的,那就应该算是眼前的这些军事文件了,通过这些文件。他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全面的把握整个苏联战场上的战役情况。无论是对德战场上的南北中三条战线,还是对日战场的情况,通过这些文件,他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大体地情况。
就在这段时间里,对日战场上的战况相对来说比较平稳,盘踞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已经基本被规模庞大的苏军部队清剿干净。就在两天前结束的张家口、旅顺两场最后的两场战役中,关东军最后地六个整编师团被围歼,近四万日军被俘虏,曾经号称强大的数十万日本关东军至此灰飞烟灭。
纵观这场持续了将近半年的大战,挺进满洲地上百万苏军部队可谓是战果辉煌,从战役最初开始到结束,苏军共折损兵员不到十五万,损失坦克四百余辆,各式作战飞机一百四十余架。而相比之下,日军的损失就可谓是极其惨重了,近五十个师团总数达七十余万的兵员几乎损失殆尽,残留下来的,仅仅是一些逃进深山老林中苟延残喘的散兵游勇。与此同时,原属关东军的装甲部队、空军部队也全部被苏军摧毁。如果再加上那些因为殖民到满洲,并在楚思南所制定的政策下受到牵累的所谓日本侨民,那日本仅仅在人员上的损失,就足足有上百万了。由于有了楚思南的明令唆使,作为战胜者的苏军根本就不讲究什么善待俘虏,虐待、屠杀俘虏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再算上那些被迁往西西伯利亚做苦工的、忍受不了饥寒死在迁移道路上的,那这人员的损失数字可就大发了。这为数上百万的日本士兵、侨民,最后能够返回日本本土的,估计连十分之一二都到不了。从这一点上看,日本在战后称楚思南为“屠夫”,那的确是名至实归的。
在中国东北的战役尽心过程中,苏军对盘踞于朝鲜日军的进攻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当张家口战役结束的时候,入朝苏军已经将战线推过了汉城,兵分三路,向朝鲜半岛的最南方继续挺进。
在楚思南眼前的战报上,就详细阐明了目前朝鲜半岛的战事进展。在那里,南线苏军的六个步兵师已经击溃了日军的锦江防线,占领了大田,随即沿群山湾海岸南下,力图克取日军困守的全州、光州两地;中路苏军的四个步兵师,在空军力量的配合下,沿汉江南进,先后攻占清州、尚州、金泉等地,目前,正在向馆基里、居昌推进;同中、南两路苏军相比,北线苏军的进展是最缓慢的,同时,他们的作战也是最为艰苦的。朝鲜北部地势多山,横亘整个朝鲜半岛的太白山,就贯穿在朝鲜北部的沿海地区,而日本在长期占领朝鲜的过程中,凭依着太白山那绵延的山势,构筑起了无数道充满了地堡工事的防御锁链。这些牢固的防御工事,再加上险要的地形地势,就成为了一个个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老实说,在苏德战争中磨砺出来的苏联红军。虽然现在作战很顽强,武器装备也比日本军队高了好几个档次,但是他们习惯地战场环境绝对是大平原地形下的对垒战,更准确的说,就是大规模的人海肉搏战。
一直以来,这也是让楚思南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他看来,苏联的红军同中国的军队相比有优势,那就是武器装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是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苏联红军缺乏作战技巧。这种所谓技巧并不是说战略战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单兵作战中的技巧匮乏:士兵与士兵之间缺乏默契的配合;劣势环境下应对战场局面地能力匮乏;特殊地势地貌战场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脆弱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苏联红军士兵地弱点。用一个很通俗的说法来解释,那就是这些红军战士地脑子里似乎只有一根筋,他们只懂得在冲锋哨响起的那一刹那,跃出战壕亡命冲锋,用自己的鲜血和**,去铺填敌人的阵地。像这种没有丝毫技术含量的战法,在对德战线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东线到处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形,而且历来注重快速进攻的德国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构筑地垒堑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