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可以派使团前往君士坦丁堡,跟拜占庭订立攻守同盟,军事上共同对付大食,同时加强丝绸之路贸易,”
承乾对武怀玉的这些建议很满意,
“既然如此,那朝廷就委任宋国公怀义为波斯大都护,朝廷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等地抽调五万步骑精锐,长驻镇戍呼罗珊,另调突厥、粟特、铁勒、吐火罗等十万迁移呼罗珊游牧,随时接受征召协防作战,
呼罗珊波斯武装也尽听宋国公统领,河中、吐火罗、可萨三都护府兵马,并听宋国公节制。”
一个全新的大军区建立,
武怀义虽无节度使之名,但已有节度使之实了。
这些年,朝廷往西域迁移百万人口,天山以南的高昌、焉耆、疏勒、龟兹、于阗等,现在都已经成了大唐的正州,那些绿洲上,也到处是大唐西迁的移民百姓。
就连天山北的伊丽、碎叶等地,也遍布着中原来的移民屯庄,连河中地区,都有许多汉移民。
不过如此广袤的土地,汉移民还是太少了。
主要是朝廷近些年征服的土地太多,到处都需要移民,仅是前几年灭掉的高句丽和百济,就是个移民黑洞。
这年头,虽说移民新征服之地,有不少福利,分田授地的,各种免息的耕牛种子借贷,甚至有安家费等,
但中原现在大量百姓移民边地后,也没那么拥挤了,甚至工商业发达后,就算没有土地,可照样能找到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毕竟两税新法后,没有了沉重的税赋劳役,百姓负担轻松的多,特别是以前那种人头税一样的丁赋丁役,让人被锁死在土地上。
而现在的两税法,以及摊丁入亩等代役制,却是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让无数原来的佃户、无地者,找到了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现在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愿意再背井离乡的去遥远边疆,分田授地也没那么吸引人了。
灭掉高句丽后,朝廷在辽东招人分地,一大家子六七口人,往往能分到两三百亩地甚至更多,但去的人也不多了。
朝廷现在也只得是先搞军屯,
驻防军队,然后把他们的家眷也都迁过去,直接让这些军队就在那边安家落户,分田授地。
现在边疆新征服的土地上,反倒是那些勋戚贵族豪强们到处跑马圈地,搞起商屯,到处弄奴隶去屯田、去开矿。
甚至许多中原的百姓,宁愿接受这些贵族豪门的雇佣,去边地屯田,也并不愿意自己移民过去。这些人想的也简单,接受雇佣,不管是拿工钱,还是分成,反正旱涝保收,又不需要半点投入,干个几年攒点本钱,回家娶妻生子,或是回家买田置地,没半点风险。
再说,故土难离,没有几个真正愿意从此移民边地的,都要打着卖力干几年就回家,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打算。
朝廷现在的这种边军制度,已经是事实上的边军藩镇了,长此以往,肯定会有隐患的,但这些年来,这个制度已经越来越稳固,
效果也还很不错,
所以承乾继位后,并没有想过更改,反而打算把这制度发扬光大,
比如现在这波斯都护府,他就打算往那边正式长驻五万唐军精锐,到时光这五万唐军的家眷,就能迁去几十万人,朝廷对呼罗珊的控制就更加稳固了。
武怀玉躺在那,明知这早晚也是个隐患,但最后还是没出声提醒,因为当下,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未来,
未来再说吧。
到时如何处置长孙国舅?
武怀玉倒不是有心要维护长孙无忌,事实上如果借着翻旧案,武怀玉可以攻击长孙无忌,甚至将他斩落马下。
还有刘洎案,要能翻了刘洎案,也能把褚遂良给斩落马下。
但时机不对。
李世民还没下葬,
新皇就开始翻旧案,这在当今世人眼中,那是不孝行为,而大唐偏偏是讲以孝治国的。
武怀玉若支持皇帝翻案,到时就会被所有人视为不守规矩,战争就将开启。
他不怕战争,但现在不是时候。
“我没想翻旧案,但如果我特赦青雀他们回京呢?”
“陛下,没有必要。”武怀玉提醒他,就算不翻案,但也没必要特赦,你赦免他们回来,那在别人眼中就是翻太宗的案,是儿子否定老子。
“先皇也曾为刘文静平反。”承乾道。
“那是贞观三年的事了。”怀玉道,这也是提醒承乾,就算要翻案,也不能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