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小玉想到的是功法,太古之时的功法大多粗浅,但是别有奥妙,就拿那位前辈得到的初版《混元经》来说,能让一个资质普通、缺乏指点、又没什么资源的人修练到道君境界,这就很不容易。
谢小玉也有一部从太古之时流传下来的功法,那就是《大梦真诀》,这部功法有梦中演法的奇效,不是后世的功法所能比拟。
这件事也不简单,谢小玉甚至连那些长老说什么都听不懂,就算将功法放在他面前,他也听不懂、看不懂。
除了功法之外,另外一座宝藏就是四处可见的大道痕迹。
这是太古之时的修士最幸运的地方,大道显露,只要睁开眼睛,大道无所不在。
太古先民的强大远远超乎谢小玉的想象,不说那些长老,就算是一般的武者,实力也相当恐怖,他们一拳打出,隐约间和大道契合,随手一击就可以撕裂空间,这在后世根本无法想象。
太古之时的人族虽然如同五、六岁的小孩还显得稚嫩,却得天独厚,如同出身王侯之家,长在繁华都城,有鸿儒传授知识,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博闻强识,而后世的人族则如同生在山沟,长在大漠,常年不见外人到来,消息闭塞,活到七、八十岁也仍旧见识浅薄。
有幸回到太古,谢小玉觉得不能白来一趟,也不能像那位前辈一样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将所有头绪全都仔细理了一遍,谢小玉总算有了主意。
对一个不熟悉山林的人来说,打猎不如布设罗网,前者需要胆量、勇气、体力和技巧,后者只要耐心。
出了山洞,谢小玉信步而行,寻找着合适的地方。
一圈转下来,最终谢小玉选择一片突出的石台,因为从山腰上下来,必然会经过这里,那些长老肯定会注意到他。
接下来,谢小玉要做的就是修练。
看着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谢小玉回想着陈元奇说过的悟道步骤。
练气、真人、真君、道君……这种区分境界的方法是远古后期提出,因为那时候大道已经不显,想感悟大道没有以前容易。
练气自然用不着解释,就是练那一口真气,而接下来的两个境界为什么叫“真人”和“真君”?何谓“真”?真就是本质——修练的本质、力量的本质、这方世界的本质,也包括自我的本质,没找到,就是真人;找到了,就是真君,明白了自我的本质,所以能神魂不灭。
不过这还不够,还要深究下去发掘出本质背后的根源。
根源就是“道”,触及“道”、感悟“道”,就是道君。
此刻,谢小玉已经到了这一步,后世大道隐没,天道深藏,想感悟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机缘凑巧,触摸到“道”。的边缘;现在不同了,身处于太古,眼之所及尽是大道痕迹,他只需要捕捉到那些大道痕迹,然后潜心感悟。
不过精力与时间毕竟有限,谢小玉顶多在这里待上四个月就得赶回去,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后世悟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精,只精于一种或者几种大道,拚命往深处挖掘;另一种则是博采众长,触类旁通。
这两种谈不上谁高谁低,深钻有深钻的好处,像剑修就是专精一道,战力之强,令人赞叹;广博也有广博的好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千大道都是由一所化,互相之间都有关联,而且任何一个世界都由许多大道组成,修道之人修练到最后都要身化世界,为一方之主,走广博之路的人在这方面绝对有优势。
沉思许久,最终谢小玉一咬牙,选择走广博之路。
平心静气,调息吐纳,谢小玉进入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他正融入四周、融入这方天地。
到处都是大道痕迹,不过这些痕迹稍纵即逝,如同白驹过隙,根本来不及捕捉,更不用说感悟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一些痕迹变得清晰起来,似乎和谢小玉产生共鸣,那是时间之道,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是快之道。
这并不奇怪,快之道是谢小玉最早触及的道,那是《六如法》隐含的道。
《六如法》还隐含其他几种大道,比如远近、虚实、真假、有无、瞬间永恒,可惜谢小玉还没有触及。
几乎同时,四周那数不尽的树木都和谢小玉产生共鸣,随着他的呼吸起伏跌宕,这应该是木之道,灵虚分身是混元天灵珠所化,天生就带有木之道。
又过了许久,突然谢小玉感觉到意识也和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产生共鸣,那是意念之道。
谢小玉差一点跳起来,这真是见鬼了,产生共鸣的居然是潜伏在他意识中的那道神念,这东西如蛆跗骨,挥之不去,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
但下一瞬间,谢小玉明白了,意念之道不只和这一丝神念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大梦真诀》、《太上感应经》、《天视地听》、《六如法》中的“梦”和“幻”两式,全都和意念有关。
还没等谢小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大地也和他产生共鸣,不过不是土之道,而是玄磁之道,强大的地磁将他紧紧吸住,让他差一点喘不过气来。
这条大道和自己如此契合,让谢小玉微微吃了一惊,不过他随即又觉得理所当然,《吞日噬月罗喉大法》是主修功法,而且没人比他对玄磁之力更了解。
太古之时感应大道居然如此容易,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都那么强,想不强都难。
收敛起心神,谢小玉一边保持着这种共鸣的状态,一边让各种功法缓缓运转起来,这是后世一直沿用的办法。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