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来到质库中,走到那堆箱子前,林玉恒刚想伸手再打开一个箱子,却被旁边的孙师爷伸手制止。
林玉恒面代疑惑的看着孙师爷。
孙师爷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林玉恒说:“这件事情不是你我能处理,即使只有这两箱金子,其余的箱子中什么也没有。我们也必须向各自的上司报告,其余的箱子不应该由我们来打开。
你把精锐家丁都调到这间质库的周围,没有我们两个人的命令,无故闯入者杀无赦。”
孙师爷这是一反老好人那种乐呵呵的状态,双眼冒出精光,满脸充满了杀气。
“咱俩就在这里一人写一封信,并派各自的心腹送到值得信任的上官手中。所有在这质库中的人必须跟我们两个在一起。任何人不得离开我们的目光,想偷偷逃跑者杀无赦。
并派人通知你在外面警戒的那些兵士所有仁和质库的伙计如果向外偷溜,就把他们抓起来,如遇反抗者杀无赦。
任何行动和可疑的人与无有当票或质票还想进入质库的人,杀无赦。”
林玉恒一边听着孙师爷的吩咐,一边向旁边的家丁下达命令。
同时林玉恒便也有些心里发毛,他被孙师爷口中的这三个杀无赦有些震慑住了,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如果自己不清楚,那就按明白人的话去做。
两个人写完信便从外面各找了一名不知道情况的衙役和家丁,让他们把两封信分别送给了唐知县和林长波。
反正林玉恒在粮城培训的时候就听说教官说过一句话。
在你自己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那就听能做出决定人的话。处于危机的时候你要镇定,一定要给下面的士兵以信心,哪怕是错误的命令也比没有命令强。
然后两个人便命人端上茶水,带着双方各四个人坐在质库的门口,悠闲的喝着茶。
消息已经传出去了,至于以后的事情不是他们两个能决定的。他们两个当务之急就是看守好质库不要出任何娄子就行了。
两人闲来无事便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同时也为了减轻压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记那些满眼金黄的东西。
孙师爷就从林玉恒最感兴趣的兵法问题聊起。
聊着聊着林玉恒感叹道:“先秦的那些兵法都没有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只有一纲目。如果那些兵法能流传下来,那该有多好啊!”
孙师爷笑着说道:“那些兵法没有流传下来才是幸事,如果流传下来,那不但那恐怕就是百姓的悲哀!”
林玉恒便开言反驳的道:“心情从春秋到战国打了将近好几百年,那些都是经过实战演练过的阵法和方法怎么会毫无用处?又如何无助于百姓呢?”
孙师爷看着恼怒的林玉恒,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平复了一下他的怒气,说道:“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吧。庞娟孙膑这对师兄弟,你知道吗?”
林宇恒点了点头说:“我不但知道他们两个人,还知道最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的。”
“我们就以围魏救赵这场战役。来讲解先秦兵法中的不足。”林玉恒便瞪着两双眼睛看着对方仿佛认定身体也讲不出什么东西。
“围魏救赵成为著名战例和兵法策略,《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就是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进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再打;进攻士气旺盛的敌人不如进攻士气衰弱的敌人。
这一计以孙膑的“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为按语。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评价“孙子筹策庞涓明矣”,即孙膑策划计谋使庞涓失败。”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大概的意思,但是在执行这套计策时有几点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第一、齐国大臣段干纶认为救援赵国不能“军于邯郸之郊”,这样虽然能让赵国和魏国停战,但邯郸不会被攻破,魏国也因此保存了实力,对齐国不利。
他提出“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也就是让赵国有灭国危机,也让魏国因此疲惫,齐国便可以一石二鸟,名利双收。这便是齐国用兵的总战略。
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提议,在赵魏两军相持一年多,魏军攻下邯郸之后,齐国才发兵救援。
其二、围魏救赵的战略并不是孙膑提出的,他只是执行者。
齐威王原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孙膑以受过酷刑为由拒绝齐王。
齐王任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坐在篷车上为田忌策划计谋。也就是为就照这场关注着魏国与齐国未来命运的战争,并不是由孙膑指挥的,他只是协助者。真正的主将是田忌
田忌本想率兵直奔赵国,孙膑以“解开乱丝不能生拉硬拽”“平息争斗不能亲自上手”为喻,提出“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策略。
即利用魏军主力在外,国内守备空虚,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赵国的魏军必定会放弃邯郸而回救大梁,既解除邯郸之围,又能在通往大梁的要道上占据先机,为迎击疲惫的魏军做准备,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魏军主将庞涓果然从赵国回师救援。
孙膑又建议首先攻打魏国的战略要地平陵,因为平陵城小兵多,易守难攻,此举会造成庞涓误以为齐军主将无能。
这是孙膑佯攻、“吾将示之疑”的策略。
齐军将要达到平陵时,仅派齐城、高唐的两个都大夫率小股齐军攻城,遭到失败,孙膑达到疑敌和示弱之目的。
随即,孙膑让田忌以轻车快速向大梁进军,以激怒庞涓。
同时又让田忌“分卒从之”,即分出小股部队阻击回撤的魏军,且战且退,让庞涓产生齐军分散又怯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