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
王老板的一张搁置地皮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转到了颜忠旺的名下。
那颜忠旺忙乎一阵所为何来?
细心的人,从颜忠旺接下来的大小动静也许能看出点名堂。
没错,接手土地后的颜忠旺片刻也没有耽误,当天就跟娃儿“颜强”合计着派人将土地的四周砌成了围墙,并打电话给租赁活动板房的老板,要求马上给自己在土地的一角搭建了挺有规模的八间两层上下的活动板房来做成临时办公室。
当然,同步进行的还有交待助手张强去通过网络和市人才市场“大肆”、“高调”的“招兵买马”的。
颜氏父子决定按王真人的“指点迷津”,采用了据说是当下所向披靡的也是最容易“渗透”的传销手法,先从自己身边认识的人“下手”,迅速赚起后期“包装”和运作需要的数额不菲的资本,然后再图后期的大手笔大发展。
颜氏父子想得很清楚:一切就像钓鱼一样。要想鱼儿上钩,就得先给点香饵作引子;自己在这个项目上要想有大的“收获”,就必须先进行小的“投入”包装也罢、炒作也行,把氛围弄起来,让进入视线的人们觉得自己的东西真是有点“像模像样”的,然后才会吸引他们来追逐那些自己描述出来的他们可能可能获取的“利润”。
这一点,要是搁在别人身上,想想可能都是一件老大的难题。但颜氏父子手上有的是人脉啊,因为他们父子俩在开发滨江五金城的时候,就早结识了滨江三教九流的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特别是一些并不起眼但手头上基本都握有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社会小混混们。原来可是在自己“春风得意”时都想挤破头给自己拎包的机会都没有的角色哟,这次却“不幸”被颜氏父子锁定为“下手”的目标了。
想通了这个道理,颜氏父子就开始不惜放下原来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资本运作的身段来让能说会道的助理张强去一个个地游说这些小混混:
“我们马上要开发的这个项目位于滨江市区黄金地段,各项手续审批齐全,回报丰厚!但是明说,就是资金有点缺口,要不然,也不会找你们的。你们也知道,在五金城开发的回报率有多高的。现在也是一样,如果你投五万,项目落成,肯定就会变成五十万。这在五金城都是兑现过的。不投不得,多投多得哟。”
与颜氏父子熟识的滨江小混混少说也有三、五十个。他们大多亲眼目睹了颜氏父子在五金城开发的巨大成功,因此听他们的助手张强说这也是他们的项目,就马上对它的开发能否成功深信不疑!对于他们而言,以前是项目大了插不上手,现在是颜氏父子弄点适合自己的带点“照顾”性质的投资项目来了,岂容错过?
于是,一个个奔走相告,临了又一个个笑眯眯地三万、五万地把钱通过张强的渠道来拱手送到颜氏父子的手中,走前还再三叩谢了才肯离去。
颜氏父子玩这一套的时候想得也很清楚。因为这些小混混都是他们自己“招惹”来的,所以基本也大致了解了各自的“背景”。间或遇到后台硬扎的,就以“别人已经上位”来委婉地拒绝;否则就“照单全收”。
颜氏父子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欺软怕硬”,而是不想给自己日后找麻烦。所以一开始就锁定了那些真正可以随意捏的“软柿子”作为目标,实则是作了“最坏的打算”:到时候投资回报兑不了现,就能够有效地避开后台硬的人与自己对扛了。
那么,颜氏父子用什么办法来对应这些小混混认为是“心安理得”的收线的对象呢?
没有读多少书的颜氏父子一夜之间变得这么“强大”、这么“有恃无恐”,当然是得了拜两位助手王真人的“真传”和张强“不遗余力”地“穿针引线”所赐。
按王真人的意思,只要颜氏父子收到小混混他们的钱后,就大可放心地把他们一个个晾在一边的。而这些小混混当然过了一段时间,特别的说好的三个月后就有利息的那个时间节点,肯定会一个个跳降出来的。
但是,这些小混混毕竟只是社会上的小角色而已。他们有事没事地跑到颜氏父子这儿来,无非是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地“提醒”着颜氏父子:我们可是记在心上的哟!说好的兑现时间到了,那么说好的红利准备好了吗?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早有准备的颜氏父子会出人意料地突然使出一“怪招”,马上就让满怀期望的大小混混们个个措手不及、失望透顶甚至苦不堪言了。
原来,颜氏父子拿到钱后,一直“和蔼可亲”的脸皮马上就象川剧变脸一样,说变就变了。原先对这些小混混张口闭口夸赞不已的嘴巴等钱到手了,话锋马上就变了,现在张口就来的全是不屑甚至当面的无情地“奚落”:
“你这娃儿,整天就只为了三、五万块钱围着我转来转去的,有意思么?你是怕我颜某人跑了么?切,就你那点钱,你也不好好用脑子想想,值得么?!瞧你那点出息!我们搞五金城的时候几个亿的大动作我们连眼都没眨一下呢!要不是看在多年认识的份上,恐怕你娃儿连个机会都没有的吧?!不要总是有事没事在我眼皮底下晃,你不嫌丢人我都觉得害燥!去去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一开始还挺“理所当然”上门的小混混开始慢慢地对“索要红利”失去了“激情”和兴致,一来二去的,红利也不指望了,到最后甚至连自己的本金都不愿意去要了!
当然,起初这些小混混曾经还有一段时间也会天真地以为:自己不去要,颜氏父子这么大角儿,有了红利自然会给自己奉上;到了这个新项目真正动工搞起来的时候,十倍于本金的东西该自己的肯定也会分毫不差地转到自己的账户上去的。
但一切事与愿违。也许是看透了“行情”,保存着自己的一份自尊,也许是看透了颜氏父子的真正用意,不要也罢;或者说有那个磨嘴皮的功夫,自己可能在哪的地方早赚到这些钱了;再说,这些钱有凭有据的,只是暂时没办法拿出来或产生效益而已。
总之,被颜氏父子钉在“耻辱柱”的小混混确实不再现身在颜氏父子的办公室去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宁可不要钱也不想再看到颜氏父子这般嘴脸!
颜氏父子的几十上百万后期操作费用就这样搞定了,而且是高枕无忧了。
接下来,就轮到张强这个“谋士”“登台亮相”了。
张强的“手法”也不赖,他一“出场”对工地现场进行精美图示挂牌等深度“包装”,立马营造出一种大楼盘即将开工的氛围,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对外还高调宣称:
本项目土地变更性质审批手续已经办下,土地开发的图审已经下达(其实只是找人画的没有盖章的蓝图),工程名称为湖滨花园,建设单位还是之前开发五金城的香港好运来集团公司。
同时,还一不做二不休,在颜忠旺父子的默认下,找来当地知名的设计公司正儿八经地画出全方位的平面图、结构图等来。
而这种设计图结果是一分钱都没花了的,为什么?因为这家知名的设计公司也太大意了,以为反正是五金城的老板的活,所以设计图弄好了,就直接交给了张强。而贼精的张强拿到图后,便以审核为名,替颜氏父子把设计图押下了;不但押下了,还内部自己用起来了。因为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大小承建商们,没有像模像样的设计图,招标商务谈判的基础都没有,谁跟你指着空地空口说白话啊?在生意场上混的谁也不是真傻的人,说不定谈着谈着,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碰个面打个招呼甚至聊个天什么的,一切的破绽就慢慢地“浮出水面”的哟。
事不宜迟,“趁热打铁”,必须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乱能为自己带来无尽财富的大小承建商们的阵脚,让他们没有时间过多地考虑清楚这一切的一切是怎么回事,而是疲于应付鸿运来的频繁发招,这样的成功机率会很高,麻烦的事也越少。
所以等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子虚乌有的“湖滨花园”项目工程项目部建设招商工作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百三十一)
颜氏父子就这么一环套一环、明目张胆地大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就不怕一开始就被人“戳穿”而“功亏一篑”吗?
是的,完全有这种可能。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另外两点重要的观点:一是滨江正值大开发阶段,确实存在一些项目甚至是重点项目到了破土动工之日,相关手续也没有办下来的情况,有的甚至最基本的申批立项手续都没办下来就开始动工的,不少这种特殊情况的项目甚至就是由个别领导口头“指示”才开始干起来的,所以有无正规手续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或有人去查,除非有人投诉或举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正规手续的可能在办理中,所以这一切似乎并不是最“致命”的理由;二是由于颜氏父子在滨江开发超大规模的五金城的“巨大成功”为他们积攒了大批的“正能量”人气和人脉。因此他们的第二个项目上马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圈子里的人根本上想都没想过就纷纷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捧场”。当然,另一方面就是:几乎没有人去查实这个工程的真实性,再加上张强拿出来的全套像模像样的设计图来,更加没人去质疑它的合法性了。
颜氏父子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像以前在五金城搞开发一样经常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而这次,他们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所以作为这曲戏的幕后主使,当然不会轻易“抛头露面”的。他们在创办五金城时就从香港套牌获取的香港鸿运来公司早就被张强这个得力的助手运用自如了,这下自然又提前从社会上招募一批能说会道的专为湖滨花园“量身订造”的各路商务谈判的“精英”密集地培训了十多天,从而“有效”地“伺候”了犹如潮涌的建筑圈子内、外的各路“意向性”大小老板们。
由于香港鸿运来公司早已放风出去对外不公开招标(其实也没有办法通过建设规划局的审批来进行公开招标),于是前来接洽的大小建筑行业的老板们一拔接一拔的风涌而至,而鸿运来公司的“精英”们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个个摩拳擦掌不辞辛苦地一个接一个地与老板们展开面对面的正经八百的“讨价还价”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