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摐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候,单於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诗写得气势豪迈,已经全然没有了先前的怨妇之气,且艺术性也极高,可谓是杨广诗作中的名篇,李世民之流显然不可与此同日而语。而且从此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没有理由不觉得加修长城是一件大好事,如“先圣之所营”、“ 功归清庙前”等语,这也是光荣的事,当然要干好干快。
不得不说,这实在暴露出了这位富家公子哥的幼稚,他或许会以为老百姓也可以饿着肚子高歌皇帝万岁。所以,在这不久之后,他又宣布进行了另一项重大国防工程,即修筑驰道(以方便向北方运粮运兵);此次使用役丁也在100万人左右,费时大约3个多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一半是盛名,一半是非政
若是用“志大才疏”一词来形容杨广,似乎是有些不公平的,因为他到底还是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甚至是很多帝王所无法想象也更不能完成的事情。像加修万里长城和开凿南北大运河,这两项都是我国古代最宏伟巨大的工程,也是举世闻名的。
当然,能够完成伟大的工程也是根源于中国的不凡国力,且中国一向是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上面一号召,底下就得坚决执行,所以才能动员起足够力量来办大事。但是杨广的错误也在于,他的几大工程相继甚至同时举行,自然要严重地亏耗国本:多年的积累既消耗一空,且大家都为政府服劳役、兵役去了,谁还在家种地、生产呢。真是不当(小)家不知道柴米贵!
大业元年三月,就在下令营建东都的同时,杨广又“发河南诸郡南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也即是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工程——大运河全长约4000华里,它是古代贯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连接了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六省及北京、天津两市;同时,它也是世界史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气势最为雄伟的一条人工运河。
无法想象,若是没有大运河,大唐帝国还能维系多久?那个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所看到的北宋都城,它又何以生存?!而且,大运河在满足国家腹心地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可以相应地为国家囤积战略储备,比如洛口仓和回洛仓的兴建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目的。可惜的是,无论是运河还是粮仓,都让人看到了一个愚蠢的杨广:他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不过,杨广也不亏,他享受的是一种满足艺术感的美妙过程。就在大运河开成后,他又命人大造龙舟,他要好好地沿着伟大的运河巡游一番,以尽诗兴!其巡游排场之大,皇皇数千艘大船,又不知耗费多少民力?再加之沿途还要照应、供给这支高消费的队伍,折腾人不说,还是一番劳民伤财!
然而满目*景色的皇帝却陶醉了,他又一番诗情大发,其中一篇《泛龙舟》道: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入,淮南江北海西头。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
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
不过如果谁要以为这位眼高手高的皇帝只是为了单纯的游乐,那就是误会了,那是太小看了他。杨广的本意自然是想公事、休闲两不误,最好也能达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超凡境界。
比如他每次巡游,除了带上数以千计的后宫佳丽,也都会带上陈后主的遗孀沈后,他的目的自然是想以此来联络南人的感情。他还有在文化上沟通南北的企图,如此大规模的上层人员流动,自然容易让人走出先前的狭小圈子,获得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