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到四年前。
马车外,郭琮懿声音颤抖不止。
秋风萧瑟,竟吹落了些小雨,雨线淅淅沥沥而下,阴寒渗人。
四年前,青岚书院出事,也是个雨天。
自从兰青之致仕后,便在江南创办了青岚书院。许是天高皇帝远,这里的学生思想较为开放,也积极地著文立说、针砭时弊。
彼时先帝垂暮,于朝政之事,愈发心有余而力不足。
郢王乱政,功高盖主,甚至有易帝之心。
魏都动荡,朝堂之势波诡云谲。
而朝堂之外,远在北疆,更有义邙人来犯。郢王受大魏之禄,不但不思虑如何平敌寇,反倒与朝中不少臣子勾结。
青岚书院有许多学生,写了讨伐郢王的檄文。
飞文染翰,书轴传入京都,几经辗转,落于郢王手中。
待郢王看到这篇檄文时,文章已在京都掀起不小波澜,惹得他震怒,派人彻查出《讨郢王书》的主笔之人。
郭琮懿提到的《讨郢王书》,沈蹊很是熟悉。
这些年,他也在查找翻案的证据,其中这边檄文曾引起他的注意力。
檄文辞藻华丽,字字泣血。沈惊游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越读越觉得不对味儿。
他还记得兰青之在课上讲,写文注述切忌辞藻华而不实,言语恳切实用,才为上上乘。
而这篇《讨郢王书》,骈句繁丽到了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冗杂的地步。
不像是兰青之写的。
果然,在他的逼问之下,郭琮懿吐出实情。
“这篇檄文……着实不是兰青之写的,而是他学堂里的一个学生,好像叫……萧、萧炯呈!”
那是个年轻的学生,名叫萧炯呈,很有才气。
这满腹文采撞上了这腔义愤填膺,《讨郢王书》看得人声泪俱下,亦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走投无路,萧炯呈找老师求助。
为了保护学生,兰青之将罪名一手揽下。他似乎笃定,自己不过是在官场上过时的老骨头,对方应该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而萧炯呈年纪轻轻,才情出众,未来还有许多路要走。
雨势越来越大,冰凉的雨水拍在车帘之上,更将郭琮懿的衣袍浸湿。雨水漫过他的膝盖,男人却不敢移动分毫,任由雨线拍打,他的身子也变得愈发透凉。
更凉的,是车内之人冰冷的凤眸。
时不时有冷风吹起车帘,将月光与雨水拂于其上。沈惊游薄唇轻抿成线,听那人颤声道:
“于是郢王便派人编造,兰青之受贿,泄露考题……”
轰隆一道雷声。
雨下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