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应届毕业生为什么不受企业青睐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在特意为新人们召开的欢迎会上,几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羞涩和稚嫩,大家也不禁被新鲜血液带来的热情和活力所感染,气氛非常好。我非常坚定和坦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说:‘艺术是神灵的游戏,广告是尘世的花朵’。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各位新同事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息。在这里,我保证给予各位新同事充足的时间和各种必要的资源,来进行培训和学习。我们这里,排资论辈没有市场,公司会给予你们足够的成长空间。我们也有耐心,公司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益,我们着眼的是将来。广告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强的行业。将来哪怕各位另谋高就,只要你们是从我这里走出去的,我也会感到自豪。最后祝贺大家能够像花儿一样盛放!”

今天再回忆这次会议,感慨良多。前前后后进入公司的不下十人,最后成为“盛开的花朵”却真的不多。有三个女孩子嫌做广告太苦太累,毅然离开这个行业——这个我完全理解——其他留下来继续做广告的,无论还在公司或者已经跳槽的人里面,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两个。

磕磕碰碰的办公室之恋

先说说刘芸和李松。他们俩都是设计专业毕业的,应聘时他们将在学校里做的作业拿来给我看,我觉得很有新意,决定留下他们。

给他们安排的首个任务是为一个刚刚将国有企业收购了的民营企业作全套的形象策划。我首先将文案完成了交给他们,让他们细读后根据文案里的理念再做视觉系统的工作。

首先我们集体讨论象征企业的徽标,我发现他们的参与不太积极,思维也不开阔。我想可能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并且多安排一些与他们所学专业更近一些的东西。所以我安排刘芸完成企业软物件的设计如服装、办公用品、小饰品、小物件等;安排李松完成所有硬物件的设计,如房屋、环境、车辆等。让他们根据我们集体讨论徽标时的基调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大家多沟通、多讨论,相互激发自己身上的潜质,将这项工作做好。

在他们工作的前两个月当中,我发现他们的工作十分被动,几乎就是一粒算盘子,推一下动一下。想想这个项目利润比较丰厚,如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公司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我看着有些着急,分别找到他们谈话。

我先找到刘芸:“你对目前公司为你做的一切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嗯,”刘芸想了想,说:“有点儿,就是与我同宿舍的那位,晚上总是回来的晚,我本来睡觉就不太好。”我一想,哦,与她同舍的是市场信息员,晚上多有应酬,与她安排在一个宿舍里是不太妥。于是,我说:“我给你安一个单间。晚上休息好了,白天就有精力将你的工作做好了。”听完我的话,刘芸显出了少有的兴奋,点头说一定将工作做好。

还没等我去找李松,李松却先来找我了,见面先说:“谢谢你,我们一定在公司好好干。”我有些纳闷。原来他和刘芸谈上恋爱了,为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在一起的空间而一直苦闷。两人这两天正商量着是不是换一个单位或换一个地方去工作,只要能在一起就好。

我想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产生亲密情感很正常。我也不是特死板的人,办公室恋情只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下,是可行的。我表示祝贺他们,还开了几句玩笑:上哪儿你能得到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呀?能够一毕业就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找到爱好专业一致的女朋友?看来我们公司人气相当旺,不要错过了……

我以为这下子他们生活中的愿望达成了,工作中会有好的表现出来——可是我真的有些失望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为一些琐碎的事,今天这个生气了,明天那个闹别扭了,把生活中的情绪牵扯到工作中,害得我差点成了他们的专职调解员。几乎看不到他俩为工作倾注哪怕一点点的热情。

后来有一次,李松告诉我,他根本就不喜欢美术也不喜欢设计专业,当初是因为文化课不好,考一般大学他肯定考不上,家里就逼着他去学画画,这样他就勉强考进了美术学校,就学了这样一个他没有一点热情也没有一点创造力的专业。刘芸的情况并不比他好多少,到现在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当我提及他们在学校做的那些作业还不错时,他们如实说,那只是同学大家一块儿做的,相互之间都有些模仿。

我知道,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要想让他有热情是不可能的,对一个没有热情去倾注的工作要想能够有好的创造力更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工作态度冷得都快要结冰了,他们尚不能真正意味工作对于他们是什么。无论他们将来走到哪里,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状态,那么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我不能勉强他们,他们也不能勉强公司,只好跟他们说分手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会背《滕王阁序》也会写错别字

人难免犯错误。做广告,事多且杂,往往时间还紧,出点错在所难免。可是,公司也有一套预防差错的制度,比如说印刷品:作品出街,要客户签字认可;接着文案、设计同时校稿、签名;组长确认,然后才交付给输出公司。对于出错的责任人,也有一些惩戒性的措施,为的就是防止出错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毕竟作品一旦付印,就会产生费用。一本印刷品印个万儿八千的,出错了再返工,那点利润就全砸进去了。万一客户再不收货,赚的钱还不够赔的。由于客户要的是成品,一出错误,前期AE、客户指导、创意总监和创作小组辛辛苦苦做的工作,什么策略、创意、文案、平面……都会染上污点,原本在客户面前营造出的良好形象,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关于这个问题,我召开工作会一再强调,再指定有经验的老设计师“一带一”地讲解关于制作技巧、印刷工艺、媒体特点……对于容易出错的环节更是一再叮嘱。

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套制度可以完全防止人犯错。在熟悉公司的情况、完成培训开始工作以后,新来的大学生们纷纷开始进入角色,终于也纷纷开始犯错。可是,对于错误的态度却有极大的差别,小李和小王就是鲜明的例子。

小李是中文系毕业,上学期间发表过不少文章,是学校诗社的理事和团报的记者。面试的时候,当场流利地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声情并茂,没有一点停顿,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直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我都有点舍不得打断他——实在是他的面试时间已经超过太多,外面还有人等着呢……单就文字功底而言,他确实不错,也难怪他有点自负。跟他讲起文字校对的重要性,他虽然不说话,但满脸不以为然,就像在说:难道我还会写错别字?

一天,他把反复修改近10次的最后定稿文案交给设计重新排好,已经是晚上10点。校对一遍之后,心满意足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负责组长接过来一检查:几百字的文案里面就有两个错别字,还有一个错用的标点。

事实为证,小李老实了。这时他才发现电脑不是他的稿纸,智能全拼也不是钢笔,广告文案更非诗歌或者散文可比。其实,自己写的东西,又反复修改了多次,审读起来自然脑子比眼睛来得快,一晃即过,就算有明显的错误也看不出来,所以需要特别小心。小李确实是个聪明人,马上接受这个教训。此后他校稿再也不马虎,拿支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遇到拿不准的地方,还向其他人请教。

由小见大,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小李在其他事情上学得也特别快,公司在做的案子,他都留意学,并和外面已经出街的作品比较。记得去客户那儿开会的时候,当时还轮不上他开口,就安排他做会议记录。他就特别细心地拿本子记下双方的讨论和交锋,回来之后不仅提交一份详尽的会议纪要,还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学习心得——客户方面的想法、要求、疑虑,公司几个总监的专业、思路、口才……

这样,在公司的新人里小李是成长特别快的一个。还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并且担任了公司创作部门一个小组的组长,服务着一个全国性的服装品牌,待遇不错,客户的评价也不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如叫他MR。WRONG吧

不怕犯错,关键是要在经验教训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可惜,小李这样的人才是少而又少。同一批进来的,有的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有的还弄出不少闹心的事情。这就得说说做设计的小王了。小王是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个子挺高,人看起来很友善,说话也挺大方。头天来上班,见人就笑容可掬地打招呼,给人印象很好。可就是这么个小伙子,却给公司平添了不少麻烦,还得了一个“”的绰号。

其实,客观来说,小王是个挺有上进心的孩子。招聘的时候,所有的准设计师里面,他拿出来的作品集最漂亮。相比其他人在细节上的马虎,他的东西就比较细致。尤其吸引我的是,一些作品还颇有想法,比起其他应聘者的习作来,几个创意可圈可点。谈到广告方面的东西、业界的一些新的发展、设计方面的一些新的趋势,他还知道不少。谈到自我的职业规划,他的志向还挺远大,国内外一些广告大奖的情况、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平时都比较关心,言辞里听得出来他的勃勃雄心。此外他对摄影也颇有兴趣,作品集里有一些看得出来是非常用心的摄影作品。面试过后,大家都比较看好他,认为虽然有点稚嫩,但人有灵性又有志气,成长空间大,大有潜质可挖。

对于新人,我们早有一套培养的计划,对小王也是如此。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不可能马上上手的。公司的一些重要业务,自然也不会交给他们。迎新大会上,我们的设计总监就曾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学校学三年,比不上我毕业后做的第一个案子给我的作用更大”。学校学的东西,当然是没办法跟实战比的,实践方面的内容会欠缺。这帮小孩也是如此:制作、输出、印刷工艺,技术上的东西他们不会;定位、卖点、主张,广告方面的创作他们不懂;排版、构图,要加上大把产品、说明、促销信息的商业性设计他们又没有经验。所以,从小事杂事做起,从制作(广告公司的一种职位,设计人员中的基层,将设计师的思路、构图完善为最后的稿件)的职位做起,其实是对他们的爱护,也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培养过程。

来公司的头几天,我看小王一头扎进公司的资料室里,心里很高兴,这么肯学习的小孩应该有好的发展。没多久,他就大张旗鼓来做他的飞机稿,就是那种没有客户、自己随意创作的广告或者没有通过客户确认的广告。不能出街,自然无法接受实践检验,但因为创作没有限制,自由度很大,出彩的可能性也大,一般多以参赛为目的。小王的作品当然还不够拿奖的实力,但公司依然很支持,让公司的资深AD(美术指导)进行指导,帮他安排摄影事宜,并在公司会议上加以表扬。小王自己也干劲十足,经常加班。

问题开始出现了。对交给他的任务——实际这些才是真正的业务,能看得见真金白银的——小王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大概是觉得大材小用吧,到手的活儿,恨不得马上就完成丢到一边,好继续进行他的大师梦想。而现实却是鲜花、掌声、奖杯都还遥不可及。作为一个新手,首先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单活,更多地是在学习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比如修图、调色之类的,有些枯燥、刻板,但这些却是基础的基础。

记得小王的第一个任务是做一个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只是排版而已。非常简单的一个稿,不需要什么大的创意和平面表现,无非就是处理一下字体的大小排列,加上一点花边而已。这么一个事情,小王就弄了一个小时。当然这没有关系:书本的知识、绘画的经验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点时间。可是这时候客户突然来了,马上就要定稿、输出,为了赶时间,只得临时安排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完成,从版面的调整到输出的设置,手快活熟,很容易就搞定。其中一些是技术性的问题,新手不懂的话可以边看边学,一下子就能够弄明白的。可你知道小王干嘛去了?他像没事人一样闪到一边看杂志去了,在他眼里好像根本不屑于此。这本来是他的任务,客户都还在旁边等着呢——仅仅这一次,小王就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小王的这种态度,也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尝到了苦头。

小王不断出现工作错误,能犯的大错,他基本都犯过了:做一本画册,一出问题就是最最关键的地方——封底的企业名称,要不就是电话号码;布置一个会场,错误就出在主席台上……当时不记得是小王第几次犯错了,也不记得是输出时弄错了尺寸还是干脆就弄错了文件,总之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我忍不住脾气,责问设计总监:“你这个上司是怎么做的?”没想到设计总监双手一摊:“我也拿他没辙了,该教的教了,该骂的骂了,该罚的罚了,他就是不长记性。公司业务多,我也不可能专门盯着他啊!”接着他又无奈地说:“骂他吧,他还特别虚心,低着头一句话不说,特诚恳的样子。考考他吧,他还全都会……”

正当这时候,公司的行政把工作记录拿出来了。他一念出来,大家都啼笑皆非。原来小王做的每个东西,大错偶尔,小错不断,没有一件事是完全做好不出一点差错的。虽然是刚进公司,干的不是很重要的活,一些小错也不关痛痒,客户也没有注意到,可这都是些像炸弹一样危险的东西,而且谁又知道下次会发生什么?

西方的姑娘们在寻觅自己的理想配偶时,有所谓“”的说法。当时我们正在做一个与婚恋有关的产品,“”的形象也是创作人员整理的众多构思方向之一。而那天就在大家讨论着公司内部管理(包括小王的问题)的时候,会议室的黑板上,还画着“”的形象。这时有人灵光一闪:“我看以后别叫他小王了,100%的错误率,也算是前无古人了,不如叫他吧”。于是,这个名字就私下里叫开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

小王犯的第一个大错是一本招商手册的设计。校对稿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印出来之后才发现客户的电话号码竟然少了一个数字。原来是在平面完成之后,还没有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转曲线”就让文案最后校对了一遍,而不是按规定校对最后输出稿。结果,偏偏这最后一道工序就出错了,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把最后一个数字给搞没了。客户要是靠这个号码来等电话,只怕等到胡子发白也等不到一个电话。所以,一发现成品的错误,客户的电话马上就过来了,口吻非常不客气,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肯收货——这事就麻烦了,我们印刷可是垫款的啊!

麻烦一出,文案可委屈了;按规矩得他负责,把个小伙子急得脸都白了。校对签字的稿子拿出来一看,没事啊,完全正确。客户要求省钱,又没有打样,没法校对打样稿。文案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跟我说,他能尽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如果公司要罚,他认。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以后再也不和小王一个组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