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史在一旁,过午的时辰,看不下去了,向尹辗为我说话道:“主子,高府那边负责审查此案的人都已打过招呼,就当没见过覃公子这人。至于覃公子作为当事人不得参与此案验尸的禁令,仵作也安排人收买好,出不得纰漏的。”
尹辗眼皮子都不抬一下,“生还者那边呢?能堵官吏,堵得住悠悠众口?”
椎史不敢说话了。当时逃出尤庄的有五十多口人,被救生还的至少二十余人,这些人,都见过了我。甚至有人同我一道救人,官府问起,不可能矢口否认是我。
这造成的影响就大了,若再牵扯出他,就不只是个小麻烦而已。
而它原本可以是“小事一桩”的。
“今早听闻监察御史台都知道了此事,户部朱矶来过问情况,本准备做意外处理,但若牵连有不该出现在那儿之人,怕是要呈交刑部复审。你自己飞蛾扑火,葬身火海无所谓,曲颐殊那蠢货自取灭亡也无妨,可她带出你,你又跟我扯上干系——你说,她该不该死?”
这理由够她死一万次了。
但是,但是,“难道……没有补救的方法了吗?”
我怀着一丝希望。
“以死谢罪比较好。”
他轻言淡语,我如堕冰窖。
“大人!”我不肯放弃,迫切追问,“你说过,想要解决的话,总会有方法的。”
“办法是有,”他站起来,绕到我身后,掌心按到我的肩上,使我心也往下狠狠一沉,“有时候,简单的事极小的失误,就要用更大的代价去弥补,我担心你做不到。”
既有办法就好,“什么代价?钱?关系?”
“我说的,当然是人命。”
我呼吸一滞。
-
许多日后,再见曲颐殊,她不愿靠近我。
她一定是听说了。
我笑容惨淡,只是道,“把人看紧点。”
纵然洗过很多遍,仍然觉得全身都是血腥味,挥之不去。像她鼻子那么灵,断然是大老远都能闻到,她本能地抗拒,我亦不想再给自己心头添堵。
就算我可以把罪责怪到别的人身上,泄愤对谁都没有好处。
异人阁狐说先生,今日行刑。
我身上的血腥味儿,又加重几分。
据说面具人讲了最后一个故事,此事一度被传为民间奇闻。
圣上问道,你如何证明你是狐说先生?他答,面具就是我的证据。圣上又问,你有证人吗?回答,没有人能当我的证人。圣上愠怒,你再嘴硬朕就诛你九族!他大笑,陛下您觉得我是我就是,您觉得我不是我就不是。
这人一口咬死自己就是狐说先生,问其他的又含糊其词。皇帝估计也烦了,不耐烦地叫人带下去行刑,他大笑叁声,“皇恩浩荡。甚好甚好。”
这人忽然道,“陛下,在我行刑之前,还有最后一个请求,左右逃不过一死,再说最后一个故事。”
后来,这个故事被记录下来,不断传诵,乃至民间大街小巷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有人传那不是真正的狐说先生,有人说这故事包含着许多深意。纵使逻辑不通,漏洞百出,因着将死之人所说最后一个故事,多了这一层壮烈色彩,细节也就不重要了,再加说书先生,江湖百晓生稍加润色,神秘感十足,惹得百姓争相传说,议论纷纷。
听到这个我先是好笑:当初我拿稿子让他背下来,才不至于在长公主宴上闹笑话,才没有人看出破绽,不过糙人,一介莽夫,哪会说什么故事。之后变得困惑,这个故事,仔细一想,玄妙至极。
遥远的地方有一小国,这个不知名的小国有一位不知名的国王。国王有一个不会笑的小女儿,为了讨得小公主欢心,国王想了很多法子,都不管用。
国王有一位大臣,大臣却是个愚笨的大臣,什么话都只能记住一半,大臣有一位聪明的谋士,什么话都只说一半。
有一位道长来到这个国度,见到了这个聪明的谋士,他请谋士转告国王,他是一个罪人,从别的地方逃到此地,但他会变戏法,可以让小公主一笑,请国王和小公主见他一面。
谋士告诉大臣,我们国家来了一个道士,他是一个罪人,他要见国王和公主。大臣就跟国王说,有一个道士要见公主。
国王勃然大怒,什么样的人都敢来求娶我的女儿,于是将道士收监,还说道士是个妖道。道士有苦不能言,于是他变成了一只蝉,从牢里逃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