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这次的冲突,根本就不是复兴会和枝江商盟之间的冲突。而是枝江商盟,这个因为蒸汽机的使用,促生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团体,与明朝末年这个封建社会大环境之间的矛盾。
那几家商家之所以会和复兴会产生冲突,原因就是,新的负责人想要通过快捷简单的手段,向自己的家族证明,自己比原来的负责人能力更强,更胜任这个位置。
因为他们本身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性,他们想到的办法不是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销售更多的商品。而是希望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简单办法,实现他们的目标。
他们不像那些亲身经历了工厂的建立,亲身参与了工厂运营的原负责人那样,深刻的认识到,枝江商盟的市场竞争力,是建立在应用了蒸汽机这个先进的动力,使用了先进的纺织机械这个生产工具,使得枝江商盟的产品保持了低廉的市场价格。
他们用那个麻木僵硬愚昧的脑袋,只能想到一个简单粗暴的,直接提高商品市场价格的手段。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一旦提高了市场价格,短期内因为市场垄断的原因,倒是确实可以赚取一大笔利润。可是,从长远的角度讲,枝江商盟就会立即丧失对江南地区的松江棉布的市场竞争力。
因为想要提高商品价格,就会打破枝江商盟和复兴会的合作关系。而一旦打破了和复兴会的合作关系,他们就无法继续获得复兴会的工业支持。很快,他们的工厂就会因为无法维修和更新换代自己的生产机械,被复兴会自己的纺织工厂击溃。
这就是一个细水长流和一锤子买卖之间的简单选择。
王书辉不准备干涉枝江商盟的事情。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首先,枝江商盟内部,一共有十三家专门从事纺织行业的企业。现在提出要更改市场价格的,只有四家。王书辉想要看一看司马峰主导的枝江商盟,准备怎么在自己内部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复习会和枝江商盟达成的价格协议,实际上是在迁就枝江地区的新兴工厂,对他们的发展进行保护。要不然以复兴会的工业水平,使用比目前市场价格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就可以轻松的让这些弱小的企业瞬间破产。
甚至都不需要王书辉从现代社会拉纺织品过来。单是复兴会纺织厂目前的生产能力,一旦全面释放出来,就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王书辉虽然知道民族资产阶级非常的软弱。他们在面对势力强大的中国封建势力的时候,总是会轻易的妥协,走歪路,走邪路,甚至走倒退的路。
可是,王书辉还是想要看一看,在自己复兴会势力全面控制的,社会环境相对轻松的枝江县的这个环境里,枝江商盟这个新兴的资产积极利益团体,能不能做出一些革命性的举动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书辉要通过这次事件,对整个复兴会进行一次现实的教育。他想让复兴会会员们看看,面对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时候,封建地主阶级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
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
没在资本主义国家呆过,特别是没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家呆过。し没有这样的经历,是很难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具体和深刻的认识的。
生活在新社会的中国人,看到的那些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那都是经过了两百年以上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已经被动的认识到阶级矛盾对政权威胁性之后,主动的采取缓和手段调和阶级关系的,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
想要看到一个国家级别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社会形态,在21世纪已经不现实了。因为全球化的完成,已经把整个地球都带进了新的社会阶段。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看到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的样子的。王书辉就见识过。
当然了,王书辉也不是亲眼见过,而是通过新闻媒体,通过网络见识过。政治教科书里的童工,他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里见识的。“凉山童工”这个词,去网上一搜就能找到。
当然了,童工的存在,只是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的一个普通现象。在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在英国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到底死了多少童工,到底死了多少工人,这些数据都淹没在了历史中。
现代人看到的,往往都是那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几百年的全球掠夺和对本国工人的疯狂压榨之后,用高福利粉刷出来的表面光鲜的样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的就是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阶段的事情。“工业革命初期,瑞典和英国都在搞纺织业,瑞典人的纺织厂,童工死亡率超过30%。英国人的纺织厂。保证无论你是谁,工人进厂三年就被累死——因为瑞典的纺织业在成本上比不过英国,最后被英国给挤垮了……”。
恩格斯对所谓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看法是,“英国工业的威力仅仅是靠野蛮地对待工人、靠破坏工人的健康、靠忽视整代整代的人在社会关系、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发展的办法来维持的。”
所以,相比较起来,“凉山童工”的存在,确实是在用鲜血淋漓的事实在教育中国人什么叫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但是,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家里,这些童工的存在的消息,可以被报道,被传播。政府部门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是。
反正,王书辉在看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一方面觉得毛骨悚然,一方面也相当的庆幸。毕竟现在的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初期原始积累阶段的西方国家。
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已经在中国社会里萌芽。对于这一点,王书辉是完全认同的。
在王书辉看来,只要是以市场为目标,建立工厂,进行专门的商品生产的,就算是资本主义的形态。
历史资料里明确的记载了,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唤;锻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又有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粥后始散。”
以明代万历年间的杭州为例,整个杭州超过70万的总人口中,“杭民半商贾”,且“旦暮佣作”、“游手浮食”之民还有众多。
在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之后,一方面,因为人口的发展超过了土地的承受能力,导致了江南地区大量的农民破产,成为自由劳动者。而另一方面,因为在隆庆皇帝时代就放开了“海禁”,西方殖民者对于丝绸、茶叶和瓷器的海量需求产生的巨大市场,又使得纺织工坊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大量的建立。
明朝中后期,雇佣破产农民为纺织工人的纺织作坊,是以商品的销售为目的的。而且,他们的销售目标还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更是针对国际市场的。
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到了这一步,谁都得承认,江南地区的这些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商品销售目标的纺织工坊,确实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就像著名理论家马前卒同志说的,资本主义这个东西,不是一下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资本主义就一直存在了。在中国历史上工商业发达的宋代和明代,资本主义的存在并不是特殊的现象。
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没有在这两个时代里,发展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