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聪明人揣测皇帝的意思,蜀陵侯想着先去试探下皇帝的心意再做决定,太子觉得这事情最终不会有结果,所以稳坐东宫,太后娘娘认为自己能做的事情已经做了,再做下去皇帝会生气,便当没有这回事,太子去慈乐宫请安的时候,她也不曾说做媒之类的话。
谁知道皇后出昏招,直接避开所有人,让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出宫接人。
直接接人这事情皇帝做得,一旦他做了,众人便知道这是他决定将蜀陵侯分一半给儿子做手做脚,替太子行事。但皇后不能做,皇后这般做,便是强抢。
蜀陵侯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做皇帝的刀,忠心耿耿,跟皇帝多少也有些君臣之谊,皇帝想要他家的姑娘给太子都想着问问蜀陵侯的意思,且还犹豫不定,怕这把刀舍一段出去,在自己手里就不锋利了。
这事情本来不着急,因太后心疼太子,露出点意思,本就点到为止了,后续看皇帝怎么想,如今皇后直接添柴要将生米煮成熟饭,皇帝自然不乐意。
他当时正在南书房抽查儿子们的功课,听见这消息的时候,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于是无奈的让儿子们继续读书,然后带着太子去外面说话。
“你母后让人接了蜀陵侯的侄女进宫。”
一句话让太子觉得自己此时说什么都不对。但是在父皇面前,他还是要给母后体面的,道:“许是有缘,便召进宫来住一天两天。明日就送出去,赏赐些珍宝便也罢了,并不是什么大事。”
皇帝就笑了笑,觉得儿子也挺可怜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你去处理。”
皇帝觉得自己还是很爱护太子的,本想着将蜀陵侯给他,可惜局面弄到现在,蜀陵侯府是不可能了,他得想想别家的姑娘。
于是感慨:儿子们大了,做为一个父亲就更加不容易,谁都是心头的肉,都想顾全,但谈何容易。这次只能委屈太子,未来太子妃的门第肯定没有端王妃好,便在别的地方补偿他吧。
皇帝长吁短叹的走了,太子脸色沉下来,心里憋的慌,不过这半年来他心思沉稳了不少,倒是不着急去长乐宫找皇后理论,只深吸几口气,然后一脸平静的回到南书房里面继续读书。
他的书还没读完,并不愿意为了这种事情心烦意乱。再者说,想开点,这事情其实也没什么,母后这般做无非就是得罪了蜀陵侯,但他是太子,只要父皇觉得他无事,蜀陵侯也不敢有什么怨言。
他可以做父皇的奴才,蜀陵侯一个臣子,还不到他忌惮的份上。
而且,这般一来,蜀陵侯家的姑娘是彻底不能入东宫了——他之前就没想要娶蜀陵侯家的姑娘,所以一切只是平白添了堵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太子读书是真沉得下气,想明白了,瞬间就可以开始背诵文章,倒是几个其他的皇子有些浮躁。刚刚皇帝在外面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看着十分亲昵。
是有什么好事吗?
但等中午的时候,众人绷着的弦就马上松了,端王笑得尤其好,对着太子道:“三弟,今日中午去喝一杯?”
太子看了看他,淡淡的道:“不了,今日还要去看皇祖母和母后。”
他转身走了,并不理会端王和这些等着看好戏的兄弟,心静如水。但进了长乐宫,见母后拉着蜀陵侯侄女欢天喜地的给他瞧,脸上还带着得意,他那股子气又升了上来。
众人一听她接了蜀陵侯侄女进宫立马就想明白了道理,端王都笑成了一只狗的模样,就差吐舌头流哈喇子了,可母后却不明白,她还在得意,还在炫耀:看,本宫都聪慧,将人直接接进宫来了。
太子站在那里,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让人带折明珠下去,“母后,明儿个早上就送人回去吧。”
皇后瞬间冷脸,一脸不愿意,“本宫都接进宫里了,再送出去,不是平白让人看笑话吗?”
太子冷冷的看着她。很早之前,他就发现他对付不了皇后。她是母亲,是长辈,所以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天然的受她压制,但现在他长大了,已经开始跟皇帝和兄弟们周旋,他想,他可以不受她的身份压制了。
只要不想着去宽慰她,给她体面,她就对他没有办法。子女与父母之间,本就是一场博弈。
太子的眼神越发冷,皇后慢慢的不敢说话了,但她觉得自己没错啊,只要将人接进来,太子这般好,折明珠没理由不动心。
有时候女子嫁人不嫁人,还看她愿意不愿意。若是她死活要嫁太子,想来蜀陵侯也会乐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