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解释虽然有些牵强,可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何应钦虽然还有一丝不满,可也不好再说什么。可是关于让张学良入关的事,何应钦还是要表示他的不满的。
“委员长,文戈率兵一入山西,阎锡山和冯玉祥也就没有了山西的粮弹支持,败局已定了。只要中央军和文戈内外夹击,晋绥军和西北军绝无胜算,彻底解决晋绥军和西北军指日可待,完全不需要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更不要说还要把北方四省交给张学良,这对文戈是否不公平?”
蒋介石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敬之,你是清楚的,这次平定阎、冯、李等叛逆,军费消耗巨大,国家元气大伤,财政尤其困难,对这四省的战后恢复,中央实在无力顾及。把它们交给张汉卿,中央也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再者,在江西的朱毛红军,他们趁中央军平定阎、冯、李这些军阀无暇顾及他们的机会,在江西闹得很欢,不仅攻城掠地,还大肆扩大部队,现在他们已经从最初的数千人扩充至几万人,甚至还一度占领了长沙,若不是敬之你指挥得当,把他们赶出了湖南,说不定湖南也会让他们赤化了。”
蒋介石沉下脸来又说:“阎百川和冯焕章、李德邻,还有汪精卫他们这些人,只是想要把我蒋中正赶下台,可**不仅想把我蒋中正赶下台,他们还要把整个国民党赶下台!剿灭江西的匪患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虽然我们这一场大战彻底打垮了西北军和晋绥军,可是还不能把他们的势力连根拔除,这还需要时间,现在仅仅可以说是暂时能让这些军阀们安稳一些罢了。在我们还没有力量彻底铲除这些军阀以前,想要他们遵守党国法纪,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有强有力的力量压制他们。”
何应钦不甘心地说:“可有文戈的第四路军已经足够了?”
蒋介石摇头,看着何应钦意味深长地说道:“文戈要兼顾外蒙,仅kao文戈一支力量是不够滴,如果再有了张汉卿在河北,那些宵小之徒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党纪国法,不敢再兴风作浪。”
蒋介石把目光转向窗外,微微叹息一声又说:“我曾经答应过文戈,要把山西交给他,可为了北方的安定大计,只好先委屈他了,文戈应该能理解我的苦衷。”
“不过,敬之你也不要担心,山西的精华全在太原,现在文戈不仅占领了绥远,还拿下了太原,而且阎百川留在晋北的部队都在大同,也就是说文戈应该已经控制了太原以北,除大同以外的所有地区,如果不出意外,晋中也会被他收入囊中,晋南能否得到,那就看文戈的实力了。这次你到郑州组建行营任务艰巨,那里会有大量叛军等待收编,在没有处理完这些反正部队前,中央军是无力过黄河地,帮助文戈解决西北军和晋绥军残部的,只有kao张汉卿和他的东北军了。”
蒋介石为了安抚何应钦,略微思索了一下:“张汉卿即使入关,他也绝没有能力在山西驻军,即使张汉卿在山西、绥远安排了省主席,文戈控制的区域也不会让他cha手的,那里还是文戈说的算。我看这样,阎百川曾经答应把内蒙交给文戈,我也可以答应他,文戈对外蒙处理的就很好,相信内蒙事务他也会做好的。内蒙可以仿造外蒙模式,正副主席都由他推荐。”
“另外,在太原设立北方边防长官公署,文戈为北方边防总司令,内外蒙和绥远、山西的军事由他全权统筹。”
蒋介石说到这里,何应钦算是彻底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这是蒋介石又玩起了他最拿手的平衡游戏,他是怕宋哲武的力量过于强大,所以才以北方四省为诱饵,把张学良拉进关内,制约宋哲武。
当然,蒋介石也不是对宋哲武和张学良有可能联合起来没有防备,他即把包括山西、绥远的北方四省交给张学良,而又成立北方边防公署要宋哲武统筹北方军事,这样,山西、绥远不仅在军事上张学良cha不上手,就是山西大半地域的民政事务,宋哲武也肯定不会让张学良染指的,这明显就是要在两人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给两人制造矛盾,让两人互相牵制。
即然明白了蒋介石的心思,何应钦就更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走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原大战 不眠之夜(六)
儿德州晋绥军前线总指挥部里,阎锡山也没有休息,此洲背着双手在绕室彷徨呢。
自从傅作义和张荫梧分兵后,山东战场的战事就开始不顺起来,向徐州进攻的傅作义还没有占领曲阜,就被源源不断开来的中央军的援兵围攻。这些中央军援军有李云杰、蒋光鼻、蔡廷错、杨胜治、冯铁裴、胡伯翰等部,兵力雄厚,因为傅作义兵力单薄,只好且战且退。
可当陈诚、胡宗南等中央军的绝对主力加入战团,晋佞军的李生达第四军被击溃后,傅作义只好向济南撤退。
随后由于陈诚率部相继击溃晋馁军丰玉奎部,进占宫里、楼德镇;并在莲花峪、华丰、磁窑一线与傅作义部激战后,攻占了界首,白马寺。并沿铁路线,经万德、张夏、肖山、党家庄,一路追至济南。随后,又和蒋光猜、蔡廷错的第六十一师、第六十师相互配合,一举拿下了山东首府济南。这让晋接军苦战二个多月才得到的有限战果,顿时全部化为了乌有。
对于傅作义的失败,阎锡山虽然有些不快,可是因为傅作义指挥得当,部队损失并不大,而且由于山西的新兵源源不断地通过平绥线和正太路运至山东战场,傅作义的部队很快又齐装满员了。现在在大同杨澄原和临汾秦绍观那里,还分别有正在等待补充前线的数万新兵。
傅作义的失败,阎锡山并没有表示不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晋绥军中,以参谋长辜仁发和炮兵司令周玳为首的绝大多数高级军官,都不认为兵败是傅作义的过失。他们认为傅作义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兵力过少。当然,阎锡山也很清楚,这些人都对他阎锡山不听劝耻,一意孤行,坚持要傅作义以一支单薄的偏师南下深感奇怪也都认为这个失败的责任是要由他阎锡山来负的,只是他们不好说出口罢了。
阎锡山一想到这里,就既后悔又无奈,不由长长叹息一声。
他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据张荫梧密报,他在北平得到报告“傅作义和张学良有联系”而张学良至今迟迟没有对他的立场明确表态,这让他阎锡山就更加不安,也不能不有所防备。
在阎锡山看来,傅作义可是在涿州投过张学良的,虽然那是在他无力为傅作义解围,甚至连虚张声势的救援也做不到的情况下,出于他的授意,傅作义才出城接受张学良的改编的。可傅作义毕竟是和张学良有过密切接触,甚至还可以说曾经是张学良的部下。而且,据他得到的情报,张学良对件作义也是极其爱惜。
既然傅作义有这个“前科。”在现今反蒋联军和中央军全线对峙。张学良的东北军又在他的身后虎视眈眈的非常情况下,对于张荫梧的密报,他阎锡山就必须要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也是他不顾众将领的反对,坚持要傅作义以单薄兵力南下徐州,而把大部分兵力交给张荫梧,用于对付退往胶东的韩复集的原因了。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把傅作义和住在北戴河的张学良隔开,而且是越远越好。把主力交给让他不放心的傅作义,那是万万不可的。虽然说傅作义和张学良有来往只是传闻,而没有任何证据,甚至他也不能把这个传闻告诉反对的将领。如果把真相告诉他们,阎镂山能想象得到,他们会一致的认为他多疑。
可阎锡山不这样看,他认为这样的事情仅仅有传闻就足够了如果等到有了真凭实据,那就一切都成为事实了。
可是手握重兵的张荫梧并不争气,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许下的要把韩复集赶下海去的诺言,相反却屡屡遭到韩复集的反击,要不是韩复等和他指挥的中央军兵力不是很强,韩复集把张荫梧赶下黄河倒是很有可能的。
虽然济南失守,晋绥军现在已经大部都退过了黄河,山东战场的大好局面已经就此丧失,可是阎锡山认为这些失败都是战术性的,还远称不上他在战略上失败了,只要宋哲武和冯玉祥在平汉线取得突破现在的战略态势很快就会扭转过来。
这些事情都还好说,其实,最让阎锡山心烦的还是张学良这个公子哥。他阎锡山和蒋介石撕破脸前,张学良不仅派葛此庭数次到太原商议反蒋事宜,还主动表示了对于联合出兵的兴趣。可是一旦他真的和蒋介石开战了,张学良又缩回去了,不仅在不明确提反蒋的事情,甚至还避而不见他派去联络的贾景德小就是连他信誓旦旦保证要支援他的军火也不见踪影。张学良以一个旁川一口川身份置身事外,说穿了就是想要两面得利,然后最终选“月人的一方投靠,完全没有信义可言。
最让阎锡山气恼的,还是张学良不仅不给他军火,相反还卖了大量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