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哲武在赚钱方面准备了许多手段,只不过许多办法要见效,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远水不解近渴啊。
宋哲武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将尼龙这个超级宝贝提前拿出来了。
早在涞源时,王明扬在宋哲武的“悉心”指导下就已经研制出了尼龙这个宝贝,不过研制出和生产出是两码事,要想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和具体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这可不是像前世看穿越小说里的猪脚们那样,立刻就能像变戏法一样,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东西就源源不断的出来了。
摸索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研制生产设备,这件事足足让王明扬搞了整整一年。
这件事如果放在欧美,估计有半年时间就可以做完,因为那里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力量。而且这件事,现在已经得到了部分证明。
和杜邦公司合资兴建的,在美国专为生产尼龙的兴华。杜邦化工联合股份公司的生产设备,就是以王明扬等人设计的生产线为蓝图的,不过杜邦的工程师们在看过这套设备的图纸之后,很快就提出了改进计划,据说改进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会使生产能力和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
感谢“70生人”和“cn2541”书友的打赏
第四百一十三章布局还是缺钱
第四百一十三章布局还是缺钱
对于这次集合竞价发售股份的结果,最高兴的莫过于贾景德和宋哲武等人。
这次采用集合竞价得到的资金,大大多于卖出的股份的票面价值,仅用一亿四千万的股份,就换来了三亿一千五百万的大洋。
扣除一亿四千万股份的票面价值,净剩一亿七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太库铁路还没有开始动工,就已经盈利了一亿七千五百万。
这样的结果不仅让众人惊喜万分,就是宋哲武也一样,他虽然表面上很平静,可是心里那可是乐翻了天,这条极有军事、经济价值的动脉大铁路,竟然不用他花一分钱就能建成了,这如何能让他不高兴。
不过,宋哲武高兴了没多久,很快就又泛起愁来。
处理完太库铁路这件棘手的事,宋哲武本应该很高兴,原本以为需要拿出大把的银子,可是经贾景德、贾继英这么一鼓捣,竟然不用他多拿出一块大洋就办成了。
虽说最后贾继英还是和他商议后,掏出了1125万大洋。可那是买的股份。
十年,不,也许是七年后,这些股份的分红就会把本金赚回来,二十年后,北方投资发展银行持有的,包括那骗来的日本人的6000万钢轨的钱,换来的这总计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六的股份也许就会值个十几亿,这可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其实,贾继英很想再多拿出一些钱入股,毕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大好投资机会,只是宋哲武没有同意,这让贾继英很是遗憾了一阵子。
在第四路军身上,这些年宋哲武可是只有往里填钱的份,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光明正大地往回赚钱。
按说宋哲武现在的确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宋哲武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那就是他在为他的移民实边计划犯愁。
虽然近十几年来国内灾荒不断,灾民数量众多,饿殍不绝于道。可是,宋哲武是绝对安置不起两亿人的,更何况还要把绝大多数人安置到几千里之外北蒙。
按照宋哲武私下的计算,安置一人如果需要十块大洋的话,那两亿人就需要二十亿,现在要他拿出两个亿他都得勒紧裤腰带才行,要他拿出二十亿,那还不要了他的“老命”?
可是,实边一事又是势在必行,是绝对不能有任何拖延的,这不仅是救济灾民的问题,确切地说这是稳定边疆和巩固国防的百年大计。
这个时候内蒙仅有35万人,外蒙也仅有73万多人,两地蒙古族人口加到一起才刚过百万,而这两地的总面积却达近30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个人,绝对是地广人稀。这也难怪北蒙被苏联一直不断觊觎。
如果北蒙在二战前拥有一亿汉族人口,那就相当于在富饶而广柔无垠的西伯利亚的南部,新出现了一个比德国和法国人口还要多的的国家,这样的结果,只要想一想就会让人兴奋的不得了
要知道德国在二战前,即使在它吞并了奥地利后,其总人口也从没有超过8000万。就是苏联,这时也仅有1亿7000万人口而已。日本则直到40年,也才仅有79133000人。
战争打得不仅是经济和武器装备,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口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