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海军战略论世界军事 > 第十五章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第1页)

第十五章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第1页)

日俄战争对许多课题都很有教益,结合现实问题,它对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海岸设防与海军兵力的关系尤有教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打算再反复讲说细节,即使细节也有它的价值。我要论述的是,产生正确或错误的国际政策的普遍原理。绿水学派是存在舰队学派的第二代传人。这两个学派一脉相承,相继提出实例说明其原理由于发展必能得到相应的结果。这两个学派都特别关注陆上作战同海军舰队的关系。同所有军事计划中的一样,陆海协同的关系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充分认识每一方在合作中所承担的职能,并以此达成协调,从而达到协同的目的。海岸设防与海岸要塞截然不同,分属于海战和陆战的分界线上,海岸要塞恰好是海军和陆军各自活动领域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上的据点。因此,在海岸要塞上产生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旦战争在两个隔海相对的国家之间,侵略别国的国家必然采取攻势,进攻的武器就是陆军。海军则是承担起维护或确保陆军交通安全的职能。海军虽然可单独行动,但是却难以侵入敌国领土。海军也可单独发动进攻,但它却不能成为进攻的武装力量。即使它自己具有进攻性质,但也未必能在协同中成为主攻力量。协同作战中,海军采取攻势;在防御作战中,如果有机会摧毁敌舰,它也能不断采取进攻,但这并不能改变它的性质。在海军的炮火范围之内,它其实是在以进攻作为防御。这就是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所担负的职能。

如果发生战争,那么被入侵的国家的海岸要塞又该如何?海岸要塞的职能是什么?大略看来,显然是应该防御。这个回答是否正确呢?恰好相反,在这里的海军应该采取进攻,虽然它的职能是防御,海岸要塞的作战方式是防御,但是它的职能其实是进攻。海岸要塞并不能保卫国家,它也无法阻挡入侵,除非一个国家没有海岸线。敌人可以在要塞以外的海岸线登陆。旅顺口对于远在60英里以外的日军登陆并未产生丝毫影响。在这段时间,旅顺口自己无力自保,谈何包围俄国。

要塞,不管是在海岸边的还是在陆地上的,都仅靠着在其壁垒之后的进攻力量进行防御。海岸要塞主要以依靠它而隐蔽的舰队来保卫它所属的国家。海岸要塞的工事和守卫部队为舰队提供补给、修理舰船、提供隐蔽场所,以此支持舰队。其实,一个国家的海岸要塞就是进攻工具,虽然在面对入侵时,它是在进行防御,但要记住海岸要塞的本职任务是采取攻势,因为只有进攻才能达到防御的作用。这正是海岸要塞与陆地边境的关系。它的防卫职能无法延伸到岸上火炮射程以外。因为它是为了隐蔽守卫部队而设立的。若这支守卫部队力量足够强大,便可威胁其所面对的入侵敌军的交通线。当这支守卫部队位于敌军交通线翼侧,便可威胁敌人的生存,并阻止它向前推进,从而实现防御功能。所以,进攻才是海岸要塞的主要作用。

陆战中,要塞依靠自然或者人工力量确保安全的特性极为明显。在要塞设防的目的,即为依靠人工力量弥补天然防护的缺陷。这点对于海岸要塞而言并不是这么明显。我对海岸要塞的功能是进攻的论断已经被忽视,相反,人们广泛地认为其功能应该是防御。如果按照他们的观点,便就成了日军在旅顺口的行动一样,日军从远距离之外登陆,从而控制了这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只怕,敌人夺取美国的海岸基地还要更容易些。因为,美国的任何一处海岸基地都不会像旅顺口那样坚固。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在我看来,这倒不失为一个证明错误原理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例子。有人认为,海岸要塞只能用作防御。进一步推断,海军担负防御比任何要塞防御效果要好得多。最后称,经费应该都交给海军舰队。这就是绿水学派的三段论。设定好前提,于是就得出结论。但是它的前提是错误的。从战略出发,海岸要塞应该为了进攻而非防御,海岸要塞所保护的兵力就是抗击侵略者的进攻力量。这支进攻力量就是海军。可见,海岸要塞必须海陆兼顾发展,既要防止敌人突袭,又要应对长时间的围攻。圣地亚哥就是因为遭遇突袭而陷落的,而旅顺口则因为围困被攻陷。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舰队失去了基地,从而被毁,而这只是失去海岸要塞的附带后果。如果舰队能逃到另一个要塞,那么所逃离的要塞与交战双方而言都无关紧要,因为这里的进攻力量已经前往另一处了。

在海边一侧设防,抗击敌海军的攻击较为容易,因为在这里无法修筑围攻工事,军舰成了唯一的进攻手段。军舰炮击炮台一般被视为错误。但是,日本人却大胆地挑战常规。日本人短暂地暴露在俄国炮台之下,又增大射程保证安全。尽管如此,“朝日”号也差一点惨遭不测。所以,海岸要塞陆地的一侧最需要注意,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并未全部满足要塞的建立前提。

这些一般原理,必须随条件变动、协调,才能适应各种情况。即使强大如曾经的大英帝国海军,也需要有海岸要塞的保护。因为还未有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海军,单靠自身就能处处阻止敌人入侵。正如桑威奇致函罗德尼所说,海军控制不了所有地方。曾经,英国海军确保了不列颠诸岛的安全,在其他海域,它也需要有直布罗陀和类似的要塞。各海岸要塞位置不同,设防要求也不同。设防要求必须以敌人可使用的任何能抵达这一位置的手段为基础。以不列颠诸岛为例,不管任何时候,即使陆地一侧不设防,想要入侵成功,也必须夺取和摧毁其船坞为第一目标。众所周知,直布罗陀正是靠天然和人工的防御才能保全。1798年的马耳他和埃及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不是英国属地,却关系着英国的利益。假设亚历山大港是英国要塞,那么拿破仑在埃及的行动就会遭到更为严酷的抗击,拿破仑则必须攻克它。因为其后果就如同他未攻克阿克城,迫使他放弃了对叙利亚的计划一样。马耳他如果设防,也会阻止拿破仑一段时间。英国曾花了两年时间才艰难夺回马耳他,以及纳尔逊对马耳他的渴望,都证明了马耳他的重要。

是否要决定为一处海军要塞加强力量,除需要考虑距离、自然条件所造成的攻克难度外,还要考虑海岸上可用港口的数量。以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为例,与大西洋海岸相比,这里可驻泊的商港数量有限。所以,失去一个港口便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将舰队集中在大西洋,那么战争时期,就需要将舰队转移至太平洋。如果舰队还未到达,就已经失去了一处港口,那么,形势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了,这是因为太平洋可替代的港口少得可怜。

虽然这种灾难对美国舰队而言很严重,但是,我们的敌人不太可能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一举占领所有的可用港口。所以,美国舰队不会出现无处可去、无法补给的情况。而且,敌人也需要集中,因此,其舰队在长达2000英里的海岸线上只能待在一处,而不是像东乡平八郎那样选定位置,他知道俄国人只有海参崴这一处港口可去,于是就将舰队停靠在马山浦。

如果俄国仍拥有两个港口,那么,东乡平八郎所面临的局面将更为复杂。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会依靠朝鲜半岛突出部的地理优势。它与佛罗里达半岛是多么相似啊!基韦斯特与马山浦也惊人地相似,因为两个海峡宽窄度不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不能比驶往美国东海岸的美国舰队司令更成功。驶向东海岸的舰队如果在这里躲避敌人,比在这里截击敌人容易得多。与马山浦相对应的基韦斯特,我深切地希望,哪怕是过于乐观地希望它能充分设防以抗击敌人的攻击。一旦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军港纽约,驶往该处海岸的美国舰队也还能选择波士顿、诺福克、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停靠。

可见,我们迫切需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岸建立安全的要塞,在太平洋更为迫切,因为它目前的布置较为薄弱。在所有的关于太平洋海岸的设防规划中,夏威夷都应该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我所期待的舰队,一支除英国外,在数量上和威力上都能与任何现代国家海军一争高下的美国舰队,需要港口来保证它的作战能力。这些港口在陆地一侧需要充分设防,配备守卫部队,其数量、兵力、补给资源需要确保舰队从一处海岸转移至另一处的时间内能抵挡住一次围攻。这样,舰队才可放心大胆地行动,因为它的攻击能得到各种支援。这个众人皆知的事实,将成为国际上媾和的一个因素,它的分量,要比一支舰队到达一段遭受威胁的海岸之时才发现要塞已经落入敌人之手重得多。历史证明,战场上不适合与正规军作战的部队,往往能固守战线。杰克逊于新奥尔良,固守邦克山,便是美国人难以磨灭的记忆。不要奢望国民在短时间内能组成一支在战场上与强大野战部队针锋相对的部队。但他们却有可能在港口组成防御力量,就如同固守旅顺口的民兵一样。如果我们的国民能在爱国之心的感召下,接受短期培训,就能成为正规守备部队的有效支援力量。

总之,日俄战争中,旅顺口的作用实在是发人深省。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它解释了存在舰队学派和绿水学派一直争执的疑问。因为我从未疑惑,所以它对我的理论并未造成任何影响。我从未改变我的主张,而是不断地坚定着。日俄战争的结局在于交战双方所掌握的海岸要塞。如果俄国舰队于战争伊始就在海参崴集中,那么这一问题只是原理的运用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每个港口都有有利的条件,但只要拥有破冰船,海参崴便会更加有利。从陆地上围攻海参崴会更为困难,作战规模会更大,时间也会更久——我无法断言,因为这已超出我的研究领域。

如果俄国的远东舰队都在海参崴集中,那么就很有可能像在旅顺口那样被围困于海参崴。如果该港能坚守到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赶到之日,那么俄国海军就有两处港口可以选择。只有马山浦这样的位置,东乡平八郎才有机会阻拦两支俄国分舰队。东乡平八郎如果为了阻拦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进入旅顺口,而放弃了对于海参崴的监视,俄国舰队就可出动,两支俄国分舰队就可能集结。一旦会合,俄国舰队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其斗志也会因为集中而昂扬,增加获胜的机会。如果日本监视港口使得俄国分舰队难以会合,则日本海军需要同两支分舰队作战,每支舰队的实力都几乎与日军相当。对一支实力较弱的舰队而言,相继同两支舰队作战的取胜机会要比同两支舰队会合之后作战大得多。虽然如此,日军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他们没有全面修整的机会。

再假设俄国远东舰队位于海参崴,而日军需要同时攻克海参崴和旅顺口,否则波罗的海舰队便有两处港口可供停靠,再加上已经存在的远东舰队,日本所面临的局面将更难应付。战争伊始,俄国就有机会制造这种局面,使日本人进退维谷,从而彻底激化了在海参崴的战争。位于海参崴的俄国舰队可威胁到日本的各个要害,迫使日本分散。由于波罗的海舰队的缺席,日本人便有了可乘之机。旅顺口地理位置特殊,它紧靠日本入侵朝鲜和中国东北(满洲)的起点。在这个有限区域内的俄国分舰队面对的是集中力量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完全不用考虑海参崴,因为它已经被俄国人自己排除在外,所以在激战时,俄国分舰队并未得到来自该港的支援。俄国的错误在于过于重视旅顺口,这是出于错误的“要塞舰队”论,俄国把舰队的地位放在了要塞后边。根据一些目击者评论,旅顺口除了设置大量水雷外,旅顺口的舰队从未利用海上战机,而是被束缚在港口,失掉了击毁日本舰船的机会。

依照普通观点看,略居劣势的俄国舰队如果位于海参崴,便可威胁日本的交通线,迫使日本人围攻和封锁海参崴,在旅顺口他们就是这样表现的。根据当时日军的行动来看,不管俄国舰队是在旅顺口还是在海参崴,日军都不可能被迫中断部队运输的。当日军决心一战时,他们已经清醒地看到,波罗的海舰队起航之前这段时间,就是他们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最佳时机,他们绝对会胜利,尽管自己的兵力不占优势。日军曾预计夺取旅顺口的时间会比想象的更短,而且还能俘获一批战舰。攻克旅顺口后,日军更是信心高涨。即使已经攻克了旅顺口,歼灭半数俄国海军,我们仍可从东乡平八郎发出的信号中看到,他对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所率舰队的密切关注。当时日本政府十分担忧波罗的海舰队。幸好,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迟缓,为日军换来了宝贵的修整时间。

前文已经假设,俄国舰队曾经位于海参崴,日本人必然会对该港进行围攻和封锁,同时围攻旅顺口和海参崴,就会从侵略满洲的陆军中抽取15万人。此外,还有相应激增的军费,将大大消耗日本的资源。毫无疑问,这会成为导致日本求和的因素。一个日本军官就曾写道:“如果旅顺口的俄国分舰队大部分逃回海参崴,我们其后的战争必然困难重重,来自波罗的海分舰队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可见,如果旅顺口分舰队在战争伊始就位于海参崴,结局就很有可能是我的这个推断。

俄国对于旅顺口分舰队的错误使用富有启发性,其后果来源于“存在舰队”论的错误,虽然俄国人曾经针对暂时较弱的情况制定的总体战役计划是正确的。驻泊于牛庄的一艘美舰的情报官曾经报告,俄国军官一次偶然提到,他们不应该守在辽东半岛,也不应守在中国东北南部,他们应该死守旅顺口,野战军则可边战边退,逐步从辽阳、沈阳退至哈尔滨。在那里,他们便可稳住脚跟,利用聚集在此的部队和物资支援旅顺口。之后他们便以压倒性优势反攻,由哈尔滨来发挥要塞的优势。这种谈论可能来自高级人士的反省,或是来自军方的作战方针。

库罗帕特金所面临的形势与1797年查理大公在法军面前退却完全相同。前一年,查理大公于多瑙河流域获得大捷。关于1797年的形势,拿破仑曾写道:

我将痛击做出要等待我军的敌人,但是他们如果继续退却,与来自莱茵河畔的部队会合对我形成压倒之势,我就困难重重了,意大利陆军的失利也会给共和国带来失败。

库罗帕特金的计划基本上是正确的,当日本表示愿意和谈时,俄军还未退出沈阳。

在俄国人的计划中,旅顺口意义重大。它可诱使日本从先遣部队中抽调出一支超过10万人的部队[1]。日本人被迫抽调人员,并不是出于1895年俄、法、德对日本的干涉所引发的激愤,而是他们必须在波罗的海舰队到来之前击毁旅顺口的俄国海军分舰队。尽管他们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这也是在俄国要塞司令官过早投降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战果。所以,固守旅顺口并不是为了国家荣誉或是军事战术,而是根据俄国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布局,它属于作战计划的一环,有助于最后的胜利。俄国陆军由于派出守备部队而兵力削弱,为了战胜守备部队,日本不得不抽调相当于其几倍的兵力,也就相当于削弱了自身实力。

俄国人的部署是为了时间,这是其首要目的。旅顺口的作用,其实与1800年马伦戈战役中的热那亚港一样。对热那亚的围攻拖住了奥军将领梅拉斯,而拿破仑此时却越过了圣伯纳德,在伦巴第集结部队并切断了奥军的交通线。恰如旅顺口及其舰队如果能坚守至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赶到,就可威胁日本人的交通。热那亚的守备部队虽战斗至弹尽粮绝也未放弃抵抗,拿破仑因此获得了所需的延缓时间。我们似乎已经无法否定,如果旅顺口坚持到最后,俄国人也会获得同样的结果。只是俄国守备部队将领斯托塞尔难以与法国将领马塞纳相比。在8月10日突围之前,我们似乎应该有机会注意到日本海军极欲迅速攻克旅顺口的迫切心情,以及他们对于波罗的海舰队的担忧。日本人高呼“迅速攻克!”旅顺口的俄国人则回答“延缓固守的时间!”

俄国的计划是,两支部队联合起来,步调一致,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但斯托塞尔不堪重任。虽然时间得到了延缓,但对于俄国人来说,远远不够。尽管旅顺口的抵抗所得到的时间并未使他们获得最后胜利,但在和谈中对日本的讨价还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军事的进展以及其总的优势。

从日俄战争中,我还得出了另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与前文的总体观念相悖,我还曾持有这个观念。该观念是海军依赖海上贸易存在,这是海军存在的起源和理由。一定程度上,它是正确的,正因为是正确的,所以其结论更加令人误解。因为部分正确,所以,这个结论被当成了真理。俄国的海上贸易很少依赖本国货轮,商船更是罕见。俄国海岸的巨大缺陷,使它无法被称为海洋国家。在这次战役中,俄国海军成为主角,虽然并未获胜,却不是因为海军不够强大,而是因为对海军的运用不当。或许还有一个先天不足的原因,将领和部队的低能。这次海战的结局,不能否定,尽管俄国少有海上航运,它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

我对海军同贸易的关系很感兴趣,凡是海洋贸易存在的地方,就会促进海军的发展。就具体实例而言,没有航运的地方也需要海军。今日苏联和美国便是这样的实例。不管苏联海军的历史起源如何,人们越发清楚海军的职能具有独特的军事性质和国际性质。以美国海军为例,它的兴起就完全出于保护贸易。但对外权益不等于贸易权益。因为它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商业性的。可能由于商业而成为政治性的,例如我们要求中国的“门户开放”;也可能由于军事而成为政治性的,主要是涉及国家防务,如巴拿马运河和夏威夷;可能是由于民族利益而成为政治性的,诸如欧洲的此类情况,或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最初时,部分是出于商业权益,旨在防止西班牙重新恢复它在殖民制度中的垄断;部分是出于军事,旨在抵制欧洲的侵略;部分是出自政治,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以海上贸易和航运为基础,无疑将从物资、人员的储备和补充上利于海军效能的提高。在政府中,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民众权益为后盾,则军事权益也会遭受损害。

要一个重商的代议制国家在和平时期进行作战准备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从不注意军事需要或国际问题,他们从未有那种准备作战的紧迫性。身为海军军官,深切体会贸易航运不外是国家多种对外关系的一种,使其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即可。美国所面临的对外问题:门罗主义,巴拿马运河,夏威夷群岛,中国市场,太平洋海岸,人口稀少,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对待亚洲人的粗暴态度。身为美国人,要维持我国的政策,随时准备为其战斗。尽管人们不愿意准备作战,但是我们仍需要一支数量与效能兼备的海军,哪怕是我们没有一艘悬挂星条旗的商船。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掌握、坚持这些真理,我们便能影响那些立法的人们。对于一切事件都如此处理,于我们的国家是绝对无害的。

[1]大英帝国总参谋长尼科尔森爵士在为《旅顺口的围攻与陷落》一书所写的序言中,估计日本用于夺取旅顺口的兵力总计不下15万人(参见《美国历史评论》1911年4月号第521页)。日军在围攻战中的损失估计为5。9万人(参见《皇家炮兵》杂志1905年10月号第322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