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国际媒体上的新闻异常热闹,全球人民都在关注着人类太空飞船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很多天文爱好者们架好了望远镜,想要亲眼目睹三国同步发射核心舱自主太空对接的盛况。
在地球的高空轨道上,一场激动人心的太空对接大戏正在上演。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三个欧洲航天大国,在同一天各自发射了一段太空飞船核心舱,它们的目标是在地球轨道上实现自主对接,共同构建一个太空飞船的主体部位。
随着三个核心舱段逐渐接近,它们开始进入自主对接阶段。对接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它们像精准的导航仪一样,指引着核心舱相互靠近。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它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对方的对接端口,并自动调整姿态和速度,实现精确的对接。
对接过程中,法国的舱段在前面等候,德国的舱段慢慢靠近了过来,舱体之间的连接机构开始发挥作用。它们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法德两国的舱段对接好后,英国的舱段又跟上来对接成功,最终三个舱段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同时,对接系统还进行了气密性和结构强度的检测,确保对接后形成的大舱段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接下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柔性舱体开始缓缓展开,就像一朵三个花瓣的花朵,在太空中华丽地绽放开来。它先是从中心点开始向外扩张,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半球体。这个半球体半径大约10米左右,宛如一个巨大的穹顶,为以后的船员们提供了一个宽敞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0的空间高度,总共被分成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是驾驶指挥舱,中间是人员生活舱,最下层是发动机、武器、弹药、设备等舱段。
这一场景在地球上的人们看来,也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他们通过望远镜或直播画面,目睹了三个核心舱段自主对接并且展开的壮观场面,感受到了人类航天事业的伟大与魅力,人们对太空飞船的建造任务更有了信心。
然而,就在全球媒体关注人类太空飞船核心舱对接之际,有两个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发现之前一直向地球飞来的那两艘外星飞船竟然停止了移动。它们仿佛悬停在太空中,静静地注视着地球,没有任何动静。这一变化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恐慌。人们纷纷猜测外星生命的目的和意图。全球媒体的关注点迅速转移,争相报道外星飞船停止移动的新闻,甚至有人用望远镜镜头一直对着那两艘模糊的外星飞船24小时直播。
刘建国老师自从上次和东旭一起回以前大学的超微型智慧生物实验室后,一直留在老家处理一些家事,没有和东旭回北京。当他看到新闻上外星飞船停止移动的消息后,觉得有些蹊跷,想和东旭进一步沟通一下。
“喂?东旭呀,看新闻了吗?那两艘子飞船停止移动了。”刘老师接通电话说。
“全球媒体都在报道,我早就看到了,刘老师。”东旭回答。
“你说,他们为什么飞着飞着突然停止了,我怎么感觉有些蹊跷呢。你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刘老师又说。
“这个我也说不准,有可能飞船出了什么故障,也有可能母船给他们下达了新的命令。”东旭猜测道。
“对了,东旭。阵列超级显微镜的进展怎么样了?”刘老师想到了东旭在北京忙的新项目。
“我又找到了天津的国家超算中心提供算力支持,现在阵列超级显微镜和天河超级计算机的结合测试马上要完成。过两天我就用阵列超级显微镜扫描我的身体。”东旭兴奋地说。
北京的克隆人工厂内部,单独腾出来一间实验室来安置阵列超级显微镜。这间实验室的墙壁涂上了能够吸收多余光线的特殊涂料,使得内部光线柔和而均匀。实验室的中央,一台阵列超级显微镜静静地矗立着。它的外观简洁而优雅,银白色的金属外壳闪烁着冷冽的光泽。显微镜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巨大的阵列圆环和一个可以自动移动的床架,旁边还有一台大尺寸高清显示器。
实验室的一侧,摆放着一顶脑电波头盔。这顶头盔由轻质合金和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表面覆盖着密集的电极,能够精确捕捉和解读佩戴者的脑电波信号。头盔内部还配备了舒适的衬垫和调节装置,确保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舒适和稳定。
与脑电波头盔相连的是一套无线脑波通讯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人类可以与超微型智慧生物进行实时沟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此外,实验室还配置了一批纳米机器人。这些纳米机器人体积微小,但功能强大。它们可以在实验人员的操控下,搭载超微型智慧生物快速抵达人体宇宙的指定位置。
东旭平躺在阵列超级显微镜的床架上,床架如同一张舒适的太空舱,将东旭轻轻托起,让他仿佛漂浮在星际之间。床架慢慢向里移动,把东旭的头部送到了巨大的阵列圆环之中,东旭闭上眼睛,感受着身体被缓缓送入超级显微镜的扫描区域。他的心跳逐渐与机器的轰鸣声同步,每一次跳动都似乎在诉说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随着机器的启动,一股轻柔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快速而无形的穿入他的身体中。阵列超级显微镜不停的发射超微粒子,从头到脚,一寸一寸地扫描着东旭的身体。这些超微粒子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够穿透皮肤、肌肉、细胞、分子、原子、以及原子内部的结构,将人体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清清楚楚。
随着扫描的进行,一幅幅宇宙级别的超微3d图像逐渐显现。这些图像是如此精细,以至于连细胞内的微观世界都一览无余。东旭的身体在微观视角下变得宏伟而壮观,仿佛是一个缩小的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奥秘。
天河超级计算机接收到了这些图像数据,开始了它的处理工作。它的运算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强大的计算能力下,这些图像被迅速转化为一套完整的人体宇宙图像。当东旭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是12个小时之后了。
地面上原尺寸的真空零点能发动机测试成功后,中方的整个太空飞船团队为之沸腾。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动机技术,利用真空零点能——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的巨大而未被完全开发的能量,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发动机的中心处有一个扩展晶体基,每秒可以振荡数十亿次。当晶体基从量子泡沫中穿过的时候,由于泡沫自身的涨落,会在晶体表面产生感应电场,有了感应电场就可以发电。现在,中方的团队成员们已经利用这种发动机产生的电力,构建了一套整个人类太空飞船的综合电力系统。
张将军这天又来到项目工厂视察,中方太空飞船的总工程师向他展示了一个转换装置。
“张将军,您看,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个能量转换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将真空零点能发动机产生的巨大能量高效地转化为电力,为飞船的各个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总工程师指着眼前的这个装置介绍道。
“嗯,我们整个飞船的所有电力都来自发动机吗?”张将军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是这样的,我们人类太空飞船整体类似于一个飞碟形状,这个大家从前一阵欧洲已经发射的核心舱段就可以看出来。整个飞船的外部涂层可以吸收恒星光线来转换成电能,这个可以在接近恒星的宇宙区域使用。如果在远离恒星的宇宙区域,所有电能就都是从真空零点能发动机里获得了。”总工程师回答道。
“太好了,我们飞船的综合电力系统现在进展怎么样了。”张将军最关心的还是整个项目的进度。
“基本已经构建完成,张将军,请跟我来。”总工程师面露一种自信的微笑,带着张将军走过一扇大门,来到了另一个厂房。
只见,在另一个厂房中间,整个综合电力系统被巧妙地拆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独立展示,并配以详细的说明。
“张将军,您看,我们飞船的电力系统不仅要满足基本的推进需求,还要支持飞船内部的各种生命支持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和武器系统等。因此,这套综合电力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电力管理能力。这些模块之间通过智能电网进行连接和协调,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总工程师又在张将军旁边介绍道。
“此外,这套综合电力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AI智能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飞船的能源使用情况,根据需求进行智能调节和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能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总工程师看到张将军频频点头,又继续说。
“总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万一整个飞船的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有没有应急的电源呢?”张将军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张将军,在飞船的能源储备方面,综合电力系统也做了充分的考虑。除了利用真空零点能发动机产生的电力外,飞船还搭载了高效的储能设备,用的是我国最新最先进的电池技术。这些设备能够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电力支持,确保飞船在长时间、远距离的太空任务中能够稳定运行。
“太好了,总师,你们的工作做得太出色了!我一定会向上边请示,给予你们嘉奖。另外我会尽快协调发射窗口,争取尽快把我们的动力和武器模块发射上去。”张将军看完这套系统后高兴地说。
阵列超级显微镜完成了对东旭身体整个宇宙级超微3d图像的扫描后,天津国家超算中心那边立刻忙碌起来。科研人员们全神贯注,将人类太阳系的图像数据精准地输入到了超级计算机中。超级计算机开始运转,其内部数以亿计的处理器并行工作,迅速处理着海量的图像数据。它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对东旭体内的微观结构与人类太阳系的图像进行深度比对。这一过程中,计算机不断地优化搜索策略,提高搜索效率,确保能够尽快找到目标。
随着搜索的深入,超级计算机逐渐缩小了搜索范围。一个小时过去了,另一个小时又过去了,科研人员们紧张地观察着计算机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和图像,期待着最终的发现。
终于,在经过了无数个计算周期后,超级计算机给出了惊人的结果。它发现,在东旭体内胃部上方横膈膜的位置,存在一个与太阳系结构高度相似的区域。这个区域内的粒子运动状态与太阳系中行星的轨道运行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仿佛是一个微缩版的太阳系在东旭的体内悄然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