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眼中似有光芒,如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他微笑着向崔亮道:“子明辛苦了。”顿了顿又道:“少君去了粮仓,道子明若是归来,他夜晚摆宴,为子明庆功。”
江慈“啊”了声,崔亮转向她道:“看来去不成了。”
江慈撇撇嘴:“我还想去买簪子的。好不容易等到西街夜市重开,崔大哥又不能去。”
崔亮望了望天色,笑道:“反正也差不多到入夜时分了,咱们先去逛逛,再赶回来。粮草刚入城,少君估计也得忙到很晚才回。”
江慈大喜,却不动,只拿眼瞅着卫昭。卫昭神色静如冷玉,也不说话。崔亮走出两步,回头看看,微笑道:“卫大人可愿和我们同去?也好体察一下民情。”
卫昭修眉微微挑起,报以浅笑:“也好,少君不在,横竖无事,我就陪子明走上一遭。”
尚未入夜,西街上已是人头攒动。河西府很久都不曾这般热闹过,眼下赶跑桓军、瘟疫得解,朝廷又送来了粮食,百姓倾城而出,似要借这夜市重开,庆贺河西恢复盎然生机。
卫昭与崔亮负手而行,江慈跟在旁边,被如潮水般拥挤的人群撞得有些狼狈。卫昭身形隽修,面容绝美,不多时便让满街的人群发出一声又一声惊叹,许多人看得移不开目光,三人身边越发拥堵。
眼见卫昭面上闪过一丝怒意,崔亮心呼不妙,正犹豫是否回转郡守府,江慈笑着过来,手中举着三个憨娃面具:“这个好看,乃‘河西张’亲手制作,崔大哥,卫大人,要不要戴着玩一玩?”
“久闻‘河西张’之名,做得真是精美。”崔亮接过面具,在手上把玩了一下,戴在面上。卫昭望着江慈,笑容淡若浮痕,一显便隐,也戴上了面具。
三人在西街走了一遭,崔亮问了一些货物的价格,天色便完全黑了下来。街铺相继点起灯火,还有数处放起了烟花,映得河西天空亮如白昼。经历战争、瘟疫之后的城市,勃发出一种顽强的生机。
江慈惦着买簪子的事,遥见有家首饰铺,便拉了拉崔亮的袖子,三人挤了过去。伙计见三人进来,虽都戴着憨娃面具,除一人身着士卒军服,其余二人服饰却颇精致,想是富家子弟来游夜市,问清江慈要买发簪,便极热情地将各式发簪悉数摆于柜台上。
江慈挑了又挑,有些拿不定主意,崔亮在旁笑道:“你领军饷了?又买面具又买簪子。”
江慈微薄的军饷在买面具时便已用尽,听崔亮此言,脸便有些发烫。崔亮也是无心之言,转头又去看旁边的首饰。江慈悄悄回头,向负手立于店铺门口的卫昭使了个眼色,又把右手背在身后。卫昭慢悠悠走过来,悄无声息地塞了张银票在她手心。
江慈得意一笑,暗中收起银票,又拿起一根掐金丝花蝶簪和一根碧玉发簪,向崔亮笑道:“哪个好些?”眼角余光却看着一边的卫昭。
崔亮看了看,有些犹豫。卫昭也不置可否,只是看上那根碧玉发簪时,视线停留了一下。
江慈收起那根碧玉发簪,将银票往柜台上一拍,向伙计笑道:“就是这根了。”
伙计看了看银票,咋舌道:“客官,您这银票太大,小店可找不开。”
江慈“啊”了声,低头一看,才见是张三千两的银票。见崔亮取下面具,略带惊讶地望着自己,强撑着向伙计道:“瞧你这店铺挺大的,怎么连三千两的银票都找不开?”
伙计苦笑:“客官,您去问问,这西街上的店铺,只怕哪家都找不开三千两的银票。再说,小店要找回您二千九百九十七两银子,这么重,您也搬不回去,是不?”
江慈还待再说,卫昭从袖中取出几点碎银,丢在柜台上,转身出店。江慈暗暗一笑,崔亮忍不住拍了一下她的头,二人跟了出去。
三人再在街上走了一阵,见一处店铺的屋檐下挂着数十盏宫灯,里外围满了人。江慈一时好奇,可人群围得太密,挤不进去。她回头看了看卫昭,卫昭手拢袖中,暗自运力,带着江慈和崔亮挤了进去。
这处却是店铺掌柜的在举办猜灯谜,猜中者,由店里奖励一套文房四宝,猜错者,却需捐出一吊铜钱,由掌柜的统一捐给长风骑,以作军饷。围观群众猜中亦喜,猜错也不沮丧,掏铜钱时也是笑容满面。
江慈自幼便爱和师姐及柔姨玩猜谜,又见即使猜错,输出的铜钱也是作为军饷,便饶有兴趣地去看宫灯上的谜面。
崔亮看过数盏宫灯,但笑不语,江慈知他本事,摆了摆手:“崔大哥,你别说,让我来猜。”
左首起第一盏宫灯上的谜面是“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药名。江慈想了一阵,便知答案,但见掌柜的文房四宝甚是精美,他又是用自己店铺的货物为注,引众人捐饷,一时竟不忍心赢了他的。她眼珠一转,取下宫灯,笑道:“这个我猜着了,是香草。”
店铺掌柜大笑:“香字对了,却不是草。”他揭开谜底,却是“香附”。围观之人哄笑:“小哥快捐铜钱吧,反正也是捐到军中,小哥下个月就可领饷,领了饷,可得多杀几个桓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