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麟劫刑场之事在安远县引起了轰动。
传开后,百姓们对长宁军的观感扭转了一些。
只是他们对长宁军的厌恶情绪并未全部退去,毕竟征兵依旧在继续。
“你知道吗,昨日王厉臣那帮土匪去搂箩湾拉壮丁了,手段好狠,幸亏杨义士带人赶到阻拦,不然搂箩湾那一条村子要遭殃。”
“唉,杨义士人手太少,保住了搂箩湾,却没能拦住铁山村。”
“是啊,人少了,我听说搂箩湾的人感念杨义士,不少人加入了他麾下,以后杨义士的人马会壮大的。”
又过一日。
“不好了,杨义士对民情不熟,派了搂箩湾的刘大狗去白泥塘,说是要组织民团反抗王厉臣,还让刘大狗当白泥塘民团头头。”
“啊,杨义士派错人了,刘大狗与白泥塘可是满满的仇啊。”
“可不是吗,所以白泥塘的人不小心打死了刘大狗,然后白泥塘的人生怕杨义士怪罪,投靠王厉臣那去了。”
安远百姓没再敌视所有长宁军,至少杨义麟部在他们眼中,就值得他们感恩。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杨义麟的出现,让百姓们心中有了衡量,大多都盼望杨义麟能反过来压住王厉臣。
而随着王厉臣与杨义麟两方人马斗法,安远县被搅得更乱了,在这种混乱下,安远县的长宁军也在渐渐壮大。
不过,一同壮大的还有当地士绅大族,他们趁着乱局,也拉拢了不少百姓组成团练,甚至还暗中养起了山匪势力。
这是王厉臣与杨义麟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征兵、剿匪、栽赃大户,成了两人当下的要务与共识。
他们准备,待从长宁县运粮来的千名民壮到达安远县时,对安远这一批武装分子来一场大收割。
安远县的变化与战略,被尽数传报给了林真。
此时的林真刚与士兵们吃完晚饭,正筹备着明日对信丰县城的围攻。
唐先生走了过来,将一封信递上。
“主公,罗典史的书信。”
这是罗远志给林真的第二封信,上次收到罗远志第一封信时,林真给写了回信,用字笔责备了一顿。
按唐先生当时的话来说,罗远志对朝廷还心存侥幸,所以不欲参与进来,想尽量撇清自己与长宁军的关系,到时长宁军若败亡他也好脱罪。
林真接过信,问:“写了什么?”
“主公看后便知。”
唐先生笑着,似是心情极好,让得林真心里有了些猜测。
果然,信中内容与上次的推诿指责不同,罗远志答应了会给拥有长宁军军牌的人家免除秋税,而且还提了一点自己的建议。
这封信,完完全全可以当做投名状,让罗远志上了船后下不了岸。
林真笑了笑,将信收入怀中。
“罗远志倒是一个识时务之人,只是,这封信还不足以让我相信他的诚意,需留下证据,防着他背信弃义。”
“主公年纪不大,做事却比大多数人严谨,长宁军在主公的带领下必会越来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