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南十字星下的神迹 mobi > 附录二 第二次挑战者伟大的威廉•威利斯(第1页)

附录二 第二次挑战者伟大的威廉•威利斯(第1页)

关于另一个更加勇敢的挑战者,法国作家布隆在其著作《太平洋探险》中有着十分精彩的描述:

有一天,威利斯夫妇在我家里,威廉的夫人泰迪?威利斯对我说:

“我对他说过,人家‘康铁基’号上共有6个人,而他却要孤身一人漂洋过海,这不是发疯吗?他没有任何目的就想独自一人出海远航,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你说我会多么难过呀!”

泰迪?威利斯身高1。55米,对人和蔼可亲,相貌端庄文静。1956年,威利斯已经是63岁的人了,但身体仍很健壮,动作灵活,目光炯炯有神,腰身挺得很直。我很欣赏他的风度,有这样的朋友在家里,我感到很自豪。亲近的朋友们都称呼他比尔。

泰迪体态苗条,但却不是弱不禁风的女人。1948年,她曾和丈夫同乘一只长9。3米的小帆船在加勒比海遭遇飓风袭击。在曾面对着一股强大的龙卷风之时,泰迪说:“我们靠在一起,我不怕死。比尔,别为我担心。我要和你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宁愿比你早一两分钟沉下海底,也不愿独自一人和鲨鱼打交道。”她说这话时态度沉着冷静,就像在办公室里打电话一样。但是,这一次她丈夫要孤身乘木筏横渡太平洋时,她却很不赞成,说这是蠢事。不过,威廉?威利斯到底还是出发了,而且还很成功。

1954年,威廉?威利斯打破了“康铁基”号创造的纪录,作出了更大的成绩,因为他是一个人乘木筏横渡太平洋,而且在时间和距离方面都超过了海尔达尔。他从秘鲁直到萨摩亚群岛,航程是“康铁基”号的一倍半。

索尔?海尔达尔的名字已举世皆知,但在法国,知道威廉?威利斯乘木筏远渡重洋的人却为数很少。虽然威利斯是美国公民,关于他的事迹和死后的情况,报纸上也有过报道,但在美国知道他的人也为数不多。威廉?威利斯本人也从未想过要闻名于世。

纽约附近新泽西州的金内伦有一个“探险家俱乐部”,那里陈列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纪念品,还有异国武器、各种船舶模型、照片和地图等。在这里,威廉?威利斯的名字一直为人们所怀念,并受到人们的尊敬。不过这个俱乐部在美国却知者不多,更不必说全世界。我就是从这个俱乐部里才知道威利斯的航海热情和他的最后结局的。

威廉?威利斯远渡重洋并不是为了打破“康铁基”号的纪录,也不是为了证明人种学或其他学科的某种理论。他本人曾写过自己要出海远航的原因,我虽不相信那些冗长的叙述,但也可以用他的一段原话来说明这位太平洋探险家那种令人神往的生活。

“对大自然的信仰一直鼓舞着我,使我树立起按自然规律来过艰苦生活的信心,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接近大自然,才能得到它给予我的一切力量。到自然去这条道路,对我来说是一条幸福之路。从童年时代开始,我就是循着这条道路前进的。这些年来,我一直感到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现在,在我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时候,我想接受一次最大的考验。我要做一件不眠不休一直坚持到底的工作。我要过一段节衣缩食、忍受一切困难和寂寞、恐怖,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在经常出现的死亡威胁下生活。”

威廉?威利斯当过伐木工人、炼钢工人、泥瓦工、杂技演员、摔跤运动员,还在阿拉斯加当过猎人,在咖啡馆里当过服务员等。当然,他也当过水手,他曾在三桅船上爬上主桅杆收帆,也曾乘船经过合恩角。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曾出版过《乘木筏横渡太平洋集》(1955年,巴黎现代书店出版)。法国出版商因为看到威利斯在美国出版了《地狱、冰雹、飓风》诗集,便在未看到原稿之前就同他订了出版合同。

威廉?威利斯出生于汉堡,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我曾问过他,他的航海生活是否就是在汉堡开始的。他说:

“当然,我的德国父亲和捷克母亲都未在海上旅行过。我从4岁就在汉堡海滨的林荫道上跑,船只拥挤的港口总令我无限神往。5岁时,有一天我登上一只小船,解开缆绳,拿起了船桨,但是我的手太小,握不住那粗大的桨柄,结果,船被水冲走。岸上的码头工人和水手发出了警报,于是,海上警察巡逻艇把我救了回来。15岁时,我登上一只开往南美的四桅纵帆船,这就是我的海上生活的开始。后来,有好多年我没有出海,但是对大海的感情却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1951年的一天,他产生了孤身乘木筏横渡太平洋的想法。

“我很清楚,别人不会像对‘康铁基’号那样有兴趣地谈论我,因为我是在人们大谈‘康铁基’号之后才孤身航海的。但这也无关紧要,我只不过是要去经受考验而已。”

有了“康铁基”号的经验,谁都知道长期在海上漂流的木筏最好是用轻木制造。

威廉?威利斯的木筏要使用直径80厘米的轻质圆木制造,但在厄瓜多尔,伐木工人为了便于从热带森林中运出木材,不愿意让这种轻木长得很粗,所以,寻找适用的木材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还很难找到。威廉?威利斯租了一架小飞机在丛林上空盘旋,最后终于找到了所需的木材。被伐倒的轻木利用河水流送到瓜亚基尔,1954年4月2日,他开始在这里建造木筏。

“我根本不想按照一般格式造木筏,我有一只单人操纵的木筏就足够了。”

木筏上的主要设备是一个真正适用的舵,没有桨。他说:

“我需要一个转动舵板的普通舵轮,我请人造好了这样—个舵轮安装在木筏上。后来的航行实践证明:虽然许多水手说不行,可我的木筏仍然顶住了从后面打来的狂涛巨浪。”

和“康铁基”号一样,做木筏的轻木是用绳子捆在一起的。威利斯的木筏长10米,宽6米,上面装有两根桅杆和一根前斜桅,一个主帆和一个三角帆。木筏上有一个密封的舱房,头部大体呈三角形。

至于食物,威利斯决定不带科学计算热量的压缩食品,只带“马奇卡”和“拉斯巴杜拉”。他说:

“‘马奇卡’是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经常吃的、用谷物粉制成的食品。印第安人把它做成丸子,不用锅灶和炊具加工就可以吃,据说它能使人产生像骏马一样的力量。印第安人通过空气稀薄的山区运送沉重的货物时,总是不住嘴地吃‘马奇卡’。至于‘拉斯巴杜拉’则是一种原糖。有了这两种食物,我相信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不过威利斯后来还是带上了一个炉子,说是“为了烤鱼用”。他把450升淡水分装在连接起来的几个木桶里。所有前来观看木筏准备情况的人都摇头说:“这比‘康铁基’号更荒唐,一个人出海远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世上就有那么一些人,别人越说不可能,他就越要干。

1954年6月11日,造好的木筏由一艘客货两用轮船运到卡亚俄。木筏装上船时,差一点碰到轮船船头上,威利斯为救木筏,扑到船头一根柱子上用身体挡住木筏。他说:“我用尽了全身力气,觉得皮肤都要裂开了。事后我到船舱里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得了疝气。但是我决定不告诉任何人,就算我的妻子也不让她知道。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能使我停止远航。”

泰迪?威利斯说:“我一直在卡亚俄等他,我们在一家旅馆里住了4天。6月22日,我们下楼吃过早饭回到房间后,我要他发誓不到澳大利亚去,他答应说可以在萨摩亚群岛停泊。我们一走出旅馆,就被摄影记者们包围了整整两小时。我们在最后告别时,摄影记者又拍了许多照片。这时,我几乎不能控制自己了,然而我仍然强自镇静。木筏开始渐渐地离去。”

“当时她是强作笑脸向我告别的。”威廉?威利斯说。

像“康铁基”号一样,“七姐妹”号被拖送到离岸60海里的秘鲁海流中。“七姐妹”号是威利斯用希腊的星象名称给自己的木筏命名的。

这位孤身航海家在木筏上还带着别人送给他的两只动物,一只叫米齐的黑猫和一只叫艾齐的鹦鹉。米齐有时用绳子拴着,有时可以在木筏上随便走动。艾齐在鸟笼里,但有时也可出来活动,它总喜欢站在桅杆顶上。

威廉?威利斯写道:“如果是一只帆船,我就可以在舵舱里操纵它了,但木筏就不行,我必须同时进行多种操作,动作要准确,还要异常迅速才行。”

“七姐妹”号木筏随波上下平稳地漂浮前进。开头,最倒霉的“乘客”是那只小黑猫,它时常被海浪打湿。但它还是坚持住了,最后也适应了海上生活。威利斯给猫带的食品是罐头,给鹦鹉带的食品是玉米渣和香蕉。威利斯虽然动作灵敏又富于航海经验,但仍要克服各种困难。他写道:

“我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只关心一项工作。我要看罗盘、要管帆,还得重复多次地做各种简单的工作,只要木筏一离开航道,我就得赶快跳过去掌舵。”

对于威利斯来说,最持久的考验是困倦,在远航过程中,他曾多次因未能克服睡意而睡了过去。还有三次由于其他原因离开舵位,任木筏随波漂流。但是,除了这几次之外,他从未正式睡过觉,只要是有风的时候,他总是在舵位上掌舵。天气越不好,他就越要留在舵位上。突然在瞌睡中惊醒,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木筏上的一切用具都不是很可靠的。炉子不好用还问题不大,可是计程仪也失灵了。威利斯只有一只怀表,这对于安排日常生活和计算航程已经足够用了。在他的航行笔记中,关于木筏的位置,从来都是准确无误的。遗憾的是,谁也没问过他是什么时候学会计算航程的。人们以为他会通过无线电联系来确定自己的所在位置,不过,他的无线电发报机根本就没有电池,只有一架小型直流发电机。因此,他发报时必须一手摇着发电机一手发报。实际上,比尔从来就没收到过一封电报,而他认为自己已经发出的电报中,也只有一份被人收到了,那是在他到达萨摩亚群岛的前两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