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的速度在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那种讨厌的眩晕感随之消失。大家都睁开了眼睛。“我们现在距离那架太空飞行器只有不到150米的距离,”总指挥说,“我们打开它之前,还要做些准备工作。”说完他打开了升降机的门。一条拱形的隧道展现在眼前,距离隧道尽头的金属门大约有不到20米,隧道的地面是金属板,隧道两侧的隧道灯发出幽幽的白光。第一个走出升降机的是地下深层居留舱士官:黄人凤,他那消瘦的双颊绽出一丝笑容,“大家都跟我来,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地方。”他的声音有些尖细,宋子豪觉得他除了动作“利索”之外,还给人一种jīng明能干的感觉。大家跟在黄人凤身后来到金属大门前,黄人凤在门右边的一个电子装置上输入一串数字,一阵“滴滴”声之后门开了。“我们在打开那艘太空飞行器之前就在这里做最后准备,”黄人凤笑着对大家说。
“这将是一个重大时刻,”乌仁图亚兴奋的说,“我们将要和一个500岁高寿的未知生物接触。”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而乌仁图亚眯起双眼再次习惯xìng的拈起自己的小胡须,似乎在冥想着什么。
“我先带大家熟悉一下我们的居留舱,”黄人凤说,“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大家这边请。”
黄人凤说:“我们这个居留舱共分为5个区域,总体是个椭圆形,是由3个小扇形和一个大扇形构成。分别用1区至4区和‘S区’表示,有很明显的标志。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1区。”接着他领着小组成员从右边的一扇门走进2区,这里靠墙的地方都用隔断分开,隔断里面挂着他们的探测服和一件蓝sè红边的连裤工作服,旁边还放着四个银白sè的手提箱。“这里放着我们进行出舱探测工作的所有物品,包括:气体检测器、暗物质探测器、信号探测器、水质分析仪等,”黄人凤说,“那些箱子里是一些药品、镇静剂和做一些小手术用的缝合器具、麻醉品等,这是考虑到大家的身体情况而准备的,这里几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灭火器,可想而知这里面的一切都相当安全、可靠。”
“那件蓝sè红边的连裤工作服是什么时候穿的?”刘静萍好奇地问。
“哦?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到这里面的温度不稳定吗?”黄人凤笑着说,“我们现在都必须换上它再开始其他工作。”小组成员都七手八脚的换上了工作服。
“我怎么感觉穿上它傻乎乎的?”宋子豪笑着说。
“管他傻不傻,在这么深的地下,温度在某些时候是很低的,因为要保持通风,”黄人凤说,“所以这里有一根金属管道通向地表,用来通风换气。当冷风被吸进来会令人突生寒意,而在通风不好的地方就是高温地带。这种工作服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到人体最舒适的温度。”
“不错,我们用作出舱的探测服同样带有这种功能,”总指挥补充说道。
第八章 地下深层居留舱 篇2
() “跟我来,”黄人凤说。他们来到了3区,这里看上去像一个高压配电房,到处是各种颜sè的管道、线路,还有各种仪表和不知名装置。“这里是动力系统和维生装置,是我们产生电、动力和氧气的地方,这是一个大型氧气储备罐,”黄人凤指了指维生装置旁边的一个大罐子说道,“而在各区域内都有它的子储蓄罐,再就是靠右的里侧,”他指了指说,“这是一个冷藏柜,用来装一些低温储存备用设备,例如:居留舱涡轮动力传感器就必须储存在零下15。7度才行,这里面有的设备是不能随便动的,因为它们是依靠超高压电能才能正常运转,我们的居留舱里面只有低压,所以我就配置一台电压转换器,转换器可以瞬间将低压转换成高压。”
宋子豪看见那个转换器就像一个汽车的方向盘,下边的指针停留在红sè的刻度格子上,格子上的数字显示着:110000v。
黄人凤走到靠墙的一排金属置物柜旁边,打开最上面的一个柜子,拿出一些看上去像是手链的东西,他首先把其中一个戴在手腕上。“你们要一直把它戴在手腕上。当然,这只是一种防范措施,如果维生装置出现意外情况,它就会自动报jǐng。不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我们这个居留舱的每个房间都有感应器。环境是随着你们的出现而不断变化的,你们很快就会适应了。照明灯和其它设备是自动开关的,如果有紧急情况这些灯会变换颜sè。空气通风管道也是自动开关的。全部都是智能化,不需要我们亲自去cāo作。这里的任何系统和设备都有备用的。我们可以失去动力、空气,而在100小时之内仍安然无恙。”
“才4天多一点的时间,”宋子豪暗忖,“这个时间真的不算太长。”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忧郁。
他们跟着黄人凤来到4区,里面的感应灯立刻亮了起来,这里面半弧形的被分成若干个单间。“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你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间来休息,这里面几乎包括了我们所有的rì常所需,”黄人凤笑着说,“你们会发现这里面的水是可以调节温度的,而且可以直接饮用。最靠里面的一间是餐厅,里面的食物可口极了。”黄人凤带着他们到处观看着,他的表情看上去很自豪,就好像带着大家在参观一个星级宾馆。
黄人凤随便打开一间,示意让大家查看一下。宋子豪看见这个单间里面的墙壁和天花板上都封了一层很厚的软包,脚下铺的是地毯,在床铺靠里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台可视电话机。尽管这里布置的十分高档,在灯光的照shè下甚至还显得五彩缤纷,这种环境确实能给人一种好心情,但是对宋子豪来说这里面太狭窄,给人一种压迫感。
“现在我带领大家再返回到1区,”黄人凤说,“我们rì常工作的地点就在那里。”
“嗯?再回到1区?那个‘S区’在哪里?”宋子豪暗忖道。
当大家返回到1区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正好转了一个大圈,是从左边那扇门出来的。他们还发现在1区里除了这两扇门和四周的金属墙壁外,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工作的场所,更不用说那个“S区”了。他们跟着黄人凤走到1区的中心位置,黄人凤按下手里的一个遥控器,只见地板缩进去一个方形的格子,看上去有150厘米见方。借着里面透出的光亮,有一节楼梯出现在他们眼前,楼梯灯明亮柔和。“跟我来,”黄人凤说,这里就是‘S区’,是我们用于工作和调研的地方。”他们这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紧跟在黄人凤身后,顺着楼梯走了下去。
“为什么把‘S区’设计在这底下呢?”刘静萍看着黄人凤问道。
“呵呵,问得好,”黄人凤笑着说,“这样设计是为了节省空间,把居留舱分为上下多层主要是考虑到安全,因为最下边一层是用钢板、钢筋和螺栓镶嵌,采用铆点技术固定在这个地下700米左右的裂缝桁架中,就像把一个鸡蛋一半埋在土里,另一半露在外边。如果有什么紧急事故,我们可以立即撤到这里来。各位可以在这里随便转转,你们会发现所有的主备用设备都在这里,但是这里面的一些按钮和开关在没有弄懂它的用途前不要乱动,以免发生意外。”
黄人凤带着他们走到“S区”的最里边,又是一道金属门,上边用红sè大字标着“应急通道”。
“如果有意外,我只是说如果,”黄人凤说道,“通过这扇逃生门直接到达我们来时乘坐的箱式升降机,砸下箱式升降机里面那个带有感叹号的红sè按钮,我们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弹向地面,同时升降机的四周会弹出数以百计的安全气囊,我们会被弹出这个地下坑洞,然后升降机的顶部会弹出一张降落伞,安全着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是的没错,”总指挥笑着说,“只要我们触动那个红sè按钮,安全气囊和安装在升降机底部的弹shè装置以及助力装置会同时生效。我们也对它的弹shè效果做过测试,在陆地上可以弹向空中1300米左右,在这里,”他指了指脚下接着说,“如果我们真的被弹出,还有接近600米的距离安全着陆,不过急剧上升的感觉的确很难受,但是比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安全要强一百倍,”总指挥顿了顿又补充道,“即使这里的东西全都失灵,我们的地面营救部队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宋子豪突然想起,来到这里的时候那台升降机四壁和顶部的小圆孔。他认为那肯定是装设安全气囊的地方,而且他觉得这样想并没有错。同时,他还想到如果被弹出后距离地面的高度是600米,这比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高不了多少…,他的眼中又一次闪过忧郁的感觉。
第八章 地下深层居留舱 篇3
() “嗯,这种设计的确不错,尤其是你说的地面营救部队让我的安全感又增加了不少,”张鹏翔首次露出丁点的微笑后慢慢的又板起了脸,“可是我们弹出地面的同时会被那个钢铁框架挡住。”
其实宋子豪也想到了这一点,可能他们年龄相仿的原因吧?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有些不谋而合。
总指挥笑着对大家说:“这个请各位放心,因为我们在下到这里面的同时,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把钢铁框架拆除,其实起初这个框架的用途是为架设升降轨和地下居留舱用于运输各种材料和设备的,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个框架了,所以对于弹出去的升降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还是我先前那句话,安全方面请大家放心,我们已经把危险系数降到了最低。”
“我还想起一件事情,就是在我来这里的时候,”宋子豪对总指挥说,“带我去见您的那位军官说我们这里的所有电能都是来源于一辆发电车。那辆发电车的电能够用吗?”
“哦!宋博士真心细,呵呵,我忘记和大家说了,”总指挥说,“我们已经不用担心电能不足了,因为阿勒泰电力公司已经给我们架设好了110千伏供电地缆。所以大家无论在哪方面都不用担心了。”
“现在大家可以在这里熟悉一下我们的工作环境,”黄人凤说。
“S区”里面整齐的摆放着至少有十几台电脑和服务器,而正zhōng ;yāng摆放着一个很大的cāo作平台,上边的按钮多而复杂,形状各异、颜sè不一。cāo作平台的左上角是一个雷达示波器,示波器屏幕上11点钟的位置有个暗红sè的亮点在不停的闪烁。两旁的下边一层是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在正面的墙壁上有个庞大的监控显示系统,至少宋子豪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显示屏,上面还有他们先前在地面上开会时看见的那个“监控现场”,显示器的左下角有几个画中画图像,好像是监控着整个居留舱内部和外部的每个区域。此时那架太空飞行器在屏幕里看上去似乎更加清楚了。“呃…!这也许是心理感觉或者是环境导致,”宋子豪这样想。
“居留舱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这里环境舒适,全部是防水、防火设计,冬暖夏凉,呵呵,我对于设计居留舱很在行,但是说到整个‘S区’里面的电脑和数据处理器以及其他设备那就要请教我们的数据处理技术师:王宏卫上校和计算机电子技术师:何岩上校,”黄人凤笑着说,“好吧,我的介绍到此为止,祝大家在这里工作心情愉快……”
80年代末,电脑开始进入到中国。我**方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专门培养了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当时王宏卫和何岩就在其中。
1992年海湾战争和1999年北约入侵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时,成功运用信息战瘫痪了对方几乎所有通讯系统。这使得何岩和王宏卫认为,由于伊拉克和南联盟各部门使用的计算机cāo作系统100%是微软和其它外国公司的cāo作系统,虽然没有证据说明美国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和通讯公司在这场信息战中向美**方提供了某些后门或计算机病毒,但中国如果有自己dú ;lì的计算机cāo作系统及相应的软件,在信息战中将比较不容易受到攻击。于是他们两人参与了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制基于zì ;yóu软件Linuxcāo作系统的研发,并于1999年8月发布了红旗Linux1。0版。这个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的军方和重要zhèng ;fǔ部门。随着中科院的“超级计算机”计划的实施,他们两人作为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骨干分子,被邀请参与国产CPU………“龙芯”的研发。2001年8月龙芯1号成功启动红旗Linux系统。国家主席和总理以及相关国家领导人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听取和观摩了国产CPU龙芯的研发汇报和展览。直到2006年3月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CZ70流片研制成功之后,他们还在继续研究国产CPU的新一代芯片。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其革新和变化,实时监控(远程监控)与仿真技术等,把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鉴于此,王宏卫和何岩协助祝常红女士编纂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一书,该书主要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概念,数据采集常用电路,计算机接口与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的抗干扰技术,使用LabVIEW和MCGS组态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实陈述。该书于2008年3月正式发布。
“我们把这里的电脑和数据处理器分为3组,每组都有自己的dú ;lìcāo作系统,”王宏卫说起话来给人一种神采奕奕的感觉,虽然他的肢体语言少的可怜,但是到处散发着那种军人不可缺少的魅力,他就是笔挺的站在那里一本正经的和大家介绍情况,看上去就像一杆标枪插在那里。他接着说:“每个cāo作系统都有自动备份功能和数据自动采集功能。整个cāo作系统和设备主机的‘龙芯’CPU都是我与何岩上校参与研发的纯国产组件。”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市面上的红旗Linuxcāo作系统只发布到了7。0版,而‘龙芯’CPU只是发布了2号增强型处理器,”何岩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好像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发出的那种声音,但是他的肢体语言和王宏卫比起来要多得多,表情也特别丰富,几乎每句话都会用一个或者几个手势和表情来衬托,总给人一种即兴演讲家的风范,同时流露出军人英姿飒爽的气息,“但是我们接到这个特殊任务之后,”他指了指王宏卫接着说:“我俩经过商议后,立即加紧了对我们新产品的研究速度。”何岩带领大家来到那个cāo作平台跟前接着说:“这个平台就是我们全套设备的cāo控中心,它是应用最先进的红旗Linux…PLA专版cāo作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军方专用系统。同时,这个计算机设备的zhōng ;yāng处理器是‘龙芯’6号D型,它的稳定xìng和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和红旗Linux…PLA专版在一起可以用珠连璧合来形容。这套‘超级机器’的任务是记录和保存我们所有的数据资料、探测记录和视频资料,我们会把这个历史时刻的每一秒都记录下来。”说完后他笑的很特别,是嘴角朝下的那种,眼睛和眉毛都翘的老高。他的右手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