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兰说道:“谈到诸兵种合作,我在军事学院读书的时候,见过沙盘,那个东西用来推演军事行动非常直接、高效,一目了然!
我们也做几个,用来锻炼我们军官的战役部署和战术安排!”
李绍荣笑道:“那好,这个事情就由你来做!
这是公子一贯的作风,谁提出来的办法,谁执行,当然,也是谁受益!
另外,马上写战报,报告军委会和公子,并请求下一步作战方案!
大家做好准备,如果本将军估计不错,我们将会西征,攻占营州!”
等待命令期间,索自通每日升空,带领飞行军演练在空中的集合与分散等布阵技术;
师长们根据李继岌的《操兵实录》磨合骑兵与炮兵的协同作战;
王思同则是在平州城以西五十里,构建三座新城,既抵御来自西边的契丹人,又能保护刚建立的平州城。
此时,听说子弟军占领平州的大同朝宰相韩延徽,兴奋地第二次来到平州,传达军委会的命令。
与此同时,韩延徽讲述了契丹的民族构成、人口情况、政治和城防布局等重要的信息。
其中,主要是契丹人口和军事重镇的情况。
辽朝建立之前,契丹疆域内就有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
辽朝虽然是以契丹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但在其人口总量中,却是以汉人为多。
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后,契丹总数约为840万。
其中,主体民族契丹人约为150万,汉人约为330万,其余为渤海遗民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口。
辽朝并不是契丹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其前身是契丹遥辇汗国。
辽朝的主体民族契丹人发祥于辽西的西辽河流域一带,907正月,耶律阿保机在辽东的龙化州(在奈曼旗西北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汇处)"燔柴告天,即皇帝位",正式建立辽朝。
所以,契丹人兴于辽西,但建国却在辽东一带。
辽西是中国北部牧业区与南部农业区的分界地带,一直就有深厚的农耕传统,也一直有汉人居住和生活。
秦始皇灭燕国,大批的燕地汉民跟随燕国贵族逃往辽东,并定居下来。
后来西晋灭亡,中原被五胡乱华所害,中原的士族百姓,除了大量迁居江南外,还有一大部分人迁居到辽西和辽东一带。
再后来北魏王朝为了有效地实行对契丹的控制,把北燕遗都龙城升为营州(辽宁朝阳)。
从此,营州成为北魏唐等中原王朝控制契丹等东北各族的重要军政基地。
所以,契丹所处的辽西和辽东地区,一直就有汉人存在,发展农耕和手工业。
到了唐末,中原大战,更是有大量的汉人为了躲避战火前往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