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帝——朱聿键
在福州建立新政权的,正是杭州陷落前夕“失踪”的唐王朱聿键。
得知潞王朱常淓准备投降,朱聿键不愿委曲求全,准备继续流亡生涯。朱聿键的想法,得到同样不愿投降的靖虏伯郑鸿逵和大学士黄道周的支持。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十一日,在郑鸿逵的护送下,朱聿键从杭州启程前往福州。十七日,抵达衢州的朱聿键当众表达了自己抗清的决心,立誓将“恭行天讨,以光复帝室,驱逐清兵,以缵成我太祖之业”。
闰六月初六日,郑鸿逵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南安伯郑芝龙将唐王朱聿键迎入福州。次日,朱聿键就任监国,二十七日即皇帝位,下诏自七月初一起改元隆武元年,史称“隆武政权”。
跟鲁王朱以海相比,朱聿键的血缘关系更次。他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柽这一门,万历三十年(1602年)出生,是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比朱以海高一辈。
不过,血缘不能决定一切,朱聿键绝对是皇亲中的一个另类!
后来的事实证明,朱聿键在衢州所作的激扬澎湃的讲话,绝非政治作秀,他确实是一个有志气、不服输的人。朱聿键的这种性格,跟他超乎寻常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
身为“富二代”、“王二代”,朱聿键原本可以像朱以海一样生活在皇室宗亲的角落里,虽然不引人瞩目,倒也平静安逸。
但是,饱经风霜的朱聿键超越了身份的界限,成为明末皇室中独一无二的另类。
朱聿键或许并不想这样,但自己实在太倒霉,确切地说,是朱聿键他爹——唐裕王(追谥)朱器墭比较倒霉。
朱器墭遇到的这件倒霉事,跟万历想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性质是一样的。朱器墭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封为世子,等他爹——唐端王朱硕熿一死,就可以袭封唐王。但是,朱硕熿跟万历皇帝朱翊钧一个毛病:喜欢一个女人,就想册立这个女人生的儿子为世子。可惜这个女人不是世子的生母,于是已经是世子的朱器墭就得把位置腾出来。不同的是,万历皇帝因为东林党的反对而没有得逞,但唐端王朱硕熿的事根本没人搭理,这事反倒做成了。
朱硕熿把这事办得很绝,不仅让朱器墭挪位置,还索性把他投入大狱,反正自己儿子多,少一个无所谓。朱器墭进去了,十二岁的朱聿键也不能幸免,跟着亲爹一起进去了。
崇祯二年(1629年)底,朱由检将朱聿键放了出来,只是朱器墭没法再重见天日,已在同年二月被顶替自己的亲兄弟毒杀于狱中。
崇祯五年(1632年),朱聿键袭封唐王,也算是“平反”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会“二进宫”。
如果说第一次蹲监狱是受父亲牵连的话,那么第二次纯属朱聿键自讨苦吃。
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朱聿键跟打了鸡血一样,自告奋勇要亲自出马“剿贼”,当然也不排除借机报父仇的动机。朱聿键手下没人,只能向朝廷借兵,要得也不多,就三千人,崇祯皇帝回答得相当爽快:不借!
朱由检当然希望多有一个人帮忙,但“祖制”摆在那里:藩王不得领兵。(前面说过,拜朱棣所赐。)“祖制”的规定还在其次,毕竟可以“与时俱进”(这方面的先例太多),但多疑的朱由检还有一个心眼:别人都忙着逃命,就你朱聿键积极,鬼知道你是去剿贼,还是来剿我?
总之,借兵这事儿没搞成。知趣一点的,找个没“贼”的地方待着,看看热闹也就行了,偏偏朱聿键既是“一根筋”,又不是省油的灯。朝廷不同意,他就擅自行动,在驻地南阳招募了数千兵勇,到处找“流贼”PK,与四处溃散的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看上去很牛,但这支队伍就是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藩王率领的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流贼”打得落花流水。
崇祯皇帝怒了:朱聿键,你胆子肥啊,私自招募兵勇不说,还大败而归!监狱没蹲够是不是?好!满足你的要求!
崇祯十年(1637年),朱聿键被贬为庶人,投入凤阳高墙(皇家专用监狱),一蹲就是好几年。直到崇祯都上吊了,朱聿键还在高墙里数星星度日。直到朱由崧在南京上台,才把他给放出来,恢复唐王爵位。
正因为蹲过两次大狱,造就了朱聿键坚忍不拔的性格,他内心是希望有一番作为的,而时势确实也为另类朱聿键创造了三大有利条件。
其一,福州政权建立后,除了鲁监国控制的浙江、张献忠盘踞的四川以外,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赣州、南安两府)等地区都积极响应,接受朱聿键的领导,继南京政权后,江南大部在形式上重新实现统一。
其二,清军占领南京后,清政权认为江南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加上来自东北的部队难以适应南方的炎热天气,多尔衮向阿济格、多铎下达了适时撤军的命令。六月,阿济格率领的西路大军从武昌先行撤退,九月,多铎率领的中路大军、准塔率领的东路大军从南京班师回朝,清军在长江一线、钱塘江西岸的防守兵力相当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