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南明那些事儿与明朝那些事情 > 第十三章 中兴(第2页)

第十三章 中兴(第2页)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官升一级也不错。金声桓没有想到,后面竟然还有一道任命:章于天任江西巡抚、董学成任江西巡按。这是一个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金声桓归他们两人管。

金声桓彻底怒了:打完江山就让我当孙子,亏你们做得出来!

其实,多尔衮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其一,“以文制武”是朝廷制度,金声桓不过一员武将,要是在江西一手遮天,养成李自成怎么办?其二,金声桓有功,但大不到哪里去,不过是走在老虎前面的那只狐狸而已,给个提督已经很给面子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好歹官升一级,金声桓勉为其难地表现出一丝坦然。隆武政权如此衰颓,也只能跟着清廷混了。因此,面对黄道周、万元吉的策反,金声桓一概置之不理。

金声桓想做“死硬分子”,但事情正在起变化。

章于天、董学成到任后,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原因不言自明,金声桓本来就看两个“下山摘桃”的“猴子”不顺眼,更重要的是这俩“猴”跟金声桓一副德行——贪财!

金声桓、王得仁每次出征,都要顺带着抢掠一番,章于天、董学成也想跟着分赃。金声桓、王得仁当然不干:你们不出工不出力,凭什么还要记工分?当个公务员就想白吃白喝白拿?

不给!

到了永历元年(1647年),江西的文武之争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章于天亲自出马,找王得仁追缴三十万粮饷,王得仁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当场给了章于天三十军棍。章于天屁股肿了,但手没肿,回去就与董学成联名上疏,弹劾金声桓和王得仁。

巡抚、巡按联名上奏弹劾提督、总兵,更何况受弹劾的还是“降将”,金声桓、王得仁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咱哥俩肯定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多尔衮心情好一点,两人最多就是逮往北京,要么吃牢饭,要么做“北漂”。如果赶上多尔衮正在抑郁,麻烦可就大了,说不定脑袋当场搬家。

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奋起反击!清廷的最终裁决尚未到达,金声桓、王得仁决定先发制人,于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率部斩杀江西巡抚章于天、江西巡按董学成、江西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正式宣布“易帜”。

江西变天了,一场足以扭转天下局势的大地震爆发,拉开了南明“中兴”的序幕!

起义后,金声桓力邀赋闲在故里的东林党元老姜曰广出山,主持大局。由于不知隆武政权消息,刚开始还奉隆武为正朔,后来得到消息,方才改奉永历为正朔,并派人乔装前往广西,向永历朝廷报告情况。

南昌高举义旗,吉安、饶州(今江西波阳)、袁州等府纷纷响应。二月,王得仁率部进抵九江,九江总兵冷允登开城迎接,九江知府吴士奇也归附了起义军。至此,除了南赣巡抚刘武元、南赣总兵胡有升、副将杨遇明等据守赣州、南安两府,参将康时升据守广昌府外,江西其余府县像变魔术一样,奇迹般地回到了南明的怀抱。

上一次将江西“变色”用了五个月,这一次“变天”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金声桓堪称“速度体”。不过,此时的金声桓必须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办?

事实证明,“革命”成功之后选择走哪条路,不见得比“革命”本身容易。起义成功的金声桓还没有心思欢呼胜利,因为他面临着五种选择,简而言之就是“东西南北中”:

东——进取福建、浙江,接应郑成功、鲁监国等部;

西——收复湖南,向永历朝廷靠拢;

南——拔除盘踞在赣南的“钉子户”,伺机入粤剿灭李成栋;

北——从九江出发,顺江进取南京;

中——蹲在家里,什么也不干。

我们先结合当时的形势,通过排除法替金声桓分析一下。

“西方案”应当最先被排除掉,其一,地皮不熟、后勤补给困难的金声桓未必是“三王”的对手;其二,湖南是何腾蛟的地盘,即便能打胜,账也不好算。

“东方案”也不靠谱,福建、浙江早就被“浙系”、“闽系”、“地方系”搅成了一团浆糊,如果再加一个“赣系”,就算是祖冲之、刘徽灵魂附体,恐怕也扯不清这笔烂账。

“中方案”相当于等着挨揍,不符合金声桓的性格。如果想挨揍,早就等着多尔衮下诏令拿自己开刀了,何必等到现在?

“南方案”似乎也不妥,先不说易守难攻的赣州能否顺利拿下,即便占领赣州,筋疲力尽的金声桓未必是李成栋的对手。想指望广西的永历军队配合,抄李成栋的后路?没睡醒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